出品 | 虎嗅科技組
作者 | 杜钰君
編輯 | 王一鵬
頭圖 | 視覺中國
特斯拉經營利潤下降 35%,所有人都以爲馬斯克要焦慮了。可東邊不亮西邊亮,這位 " 矽谷鋼鐵俠 " 直接整了個大活,将腦機相關的概念股拉到了漲停。
1 月 29 日,埃隆 · 馬斯克在社交平台 x 上表示,緻力于研發侵入式腦機接口(Brain – computer interface ,簡稱 BCI,連接大腦和外部設備之間進行信号交流的媒介)技術的初創公司 Neuralink,在舊金山首次實現了腦機接口芯片在人腦中的植入,初步結果顯示,神經元尖峰檢測很有前景。
圖片來源 :馬斯克在 X 平台發文原文
馬斯克似乎永遠不會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裏。
除了商業航天、整車制造、自動駕駛、AI 機器學習等産業,人腦接口、醫學治療等也是其商業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Neuralink 成立于 2016 年,彼時特斯拉的現金流據傳出現嚴重問題,亟需盡快盈利,不得不發布 Model3 這個低起價車型以獲取盡可能多的現金流。
但就在特斯拉擴張遇難的時刻,馬斯克還是選擇在腦機接口這個人機交互領域下先手棋,并在 Neuralink 的前兩輪融資中率先領投一億元作爲研發的初始資金。
而這也在恰到好處的時間爲他換來回報,在資本市場質疑馬斯克 " 江郎才盡 " 的時刻,狠狠地秀了一次肌肉。
一場醞釀已久的技術突破
Neuralink 成立至今已經完成了四輪融資。2017 年,Neuralink 計劃融資 2700 萬美元,有報道稱,實際獲得 1 億美元資金;2019 年 5 月份獲得過 5100 萬美元 B 輪融資;2021 年,Neuralink 籌集資金 2.05 億美元;2023 年,Neuralink 又融了 3.23 億美元。
7 年近 7 億美元的融資,将 Neuralink 打造成了一家估值超過 50 億美元的明星公司。
在雄厚資金的加持以及馬斯克本人 " 加快實驗節奏 " 的要求下,Neuralink 的技術不斷迎來突破。
2019 年時,該公司推出首個植入式腦機接口設備,并于次年發布了 N1 芯片植入計劃,以活體豬爲對象進行腦機接口試驗。同年 Neuralink 還發布了一本白皮書,表示已經可以将 3072 個電極植入大腦。對比同期進展,2020 年,美國杜克大學、西北大學和紐約大學合作的腦機項目,僅能實現将 1008 個電極在有限的尺寸内植入人腦,約爲 Neuralink 的三分之一。
2020 年,Neuralink 成功采集了活體豬的腦電波生理信号。
2021 年,該公司解碼了猴子控制肢幹的大腦信号,演示猴子如何憑借意念進行乒乓球運動。
2023 年 9 月 19 日,該公司經由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開始廣泛征集因頸椎脊髓損傷或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而使用雙手的能力有限或無法使用的患者作爲首次人體實驗被試。
2024 年 1 月 29 日,Neuralink 基于人腦的植入式腦機實驗初獲成功。根據複旦大學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宋恩名介紹,如果能檢測到脈沖峰電位,則這個實驗是面向人類顱内神經信号采集的一大進步。
在官網上,Neuralink 表示其使命和願景是 " 創建一個通用的大腦接口,爲沒有得到滿足的醫療需求的人恢複自主權 "。爲此,Neuralink 将首款産品命名爲 " 心靈感應 "(Telepathy)。這個腦機接口設備隻有硬币大小,主要包含便攜式無線傳感設備 N1、五微米厚度的電極,以及一個用于将電極及 N1 傳感設備植入大腦的機器人 R1。 N1 植入物主要通過分布在 64 根線路上的 1024 個電極記錄神經活動。
N1 植入物,圖片内容來自:Neuralink 官網
正如馬斯克本人在 X 平台上所言,腦機接口産品的最初用戶是那些失去四肢的人。而幫助癱瘓者實現意念打字隻是馬斯克藍圖中的冰山一角,遠遠不是腦機接口研發的最終旨歸。腦機接口不僅是一種醫療解決方案,還是人機交互發展到 " 終極形态 " 前繞不開的環節,其最終指向是人機共生。
腦機接口并不科幻
Neuralink 此次腦機接口研發的進展,似乎使 " 意念控制 " 從神話變成了現實。但實際上,這一技術并不科幻,對腦機接口的研發也早已有之。
1970 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已經開始組建團隊研究腦機接口技術,1998 年,埃默裏大學以侵入式腦機接口協助腦幹中風患者控制電腦光标。2016 年,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通過侵入式腦機交互技術成功使一位由于患漸凍症而喪失運動能力的患者利用意念在電腦上打字。斯蒂芬 · 霍金也曾經提出了将人類大腦上傳到電腦中的可能性。
1994-2023 年全球(左圖)及各洲(右圖)的腦機接口相關研究初版趨勢,引自大腦信息學雜志
腦機接口系統由信号采集、信号處理和應用這三個基本的特定功能組件組成。根據信号采集方法的不同,腦機接口又可以分爲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無創但信噪比較差;第二、三種類型的腦信号讀數更準确,但需要植入頭顱内部。三者的芯片與人腦嵌合的緊密程度依次增加。
腦機接口的功能實現主要通過兩方面 : 一是解碼腦部神經元的信息指令,用于命令的發布與控制;二是對外界信息的編譯和傳輸。因而,這一技術可幫助人類替代或改善、恢複由于損傷或疾病而喪失的功能。如果研發成熟,以物理學家霍金爲代表的一大批脊髓側索硬化症患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ALS 或中風後遺症的患者,以及其他具備相對完整的思維能力、但由于肌肉和外周神經系統受損而難以與外界及時溝通的人将極大地降低表達成本。
但與其說是,當下的腦機接口緻力于爲殘障人士服務,不如說腦機接口當前的技術能力,隻能完成部分簡單的操控任務。大腦極爲複雜,人類至今未能完全解構大腦的秘密,更不用說通過某種技術對大腦信号進行解讀。本次 Neuralink 采用侵入式技術開啓腦機接口的移植實驗,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爲電極離大腦更近,信号監測更準确,因而不得不在安全性和術後恢複方面有所犧牲。
與此同時,腦機接口技術的商業化前景也并非完全明朗。從芯片制造到接口設備研發,從材料安全性到生理性器官适配,包括 Neuralink 在内的腦部接口企業仍處在技術攻堅期,腦機接口技術在臨床實驗階段的技術難點依然衆多。
此外,成本的高企依舊是橫亘在腦機接口商業化落地之間的一大難題。特别是當實驗對象從動物轉向人類時,更是面臨着醫療安全、人道主義、隐私倫理等方面的多重考量,其研發之路依舊道阻且長。即使是 Neuralink 自身,也深陷 FDA 調查、高管離職、公衆質詢動物虐待等多問題泥沼之中。
但毋庸置疑的是,腦機接口技術可以擴展人腦功能,适用場景豐富多樣,是人機交互的必然發展趨勢。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腦機接口技術發展與應用研究報告(2023 年)》,腦機接口具有廣泛賦能的特點,可應用于遊戲娛樂、醫療保健康複、教育、廣告和神經營銷、神經人體工程學等多領域。五十多年過去了,麥克盧漢 " 媒介即人的延伸 " 在腦機接口的技術應用中依然适用。
在技術賦能和資本驅動之外,腦機接口技術的突破也有賴于民衆在生理上、病理上和精神上對人腦增強計算的訴求。前有考前的 " 楊超越附體 " 表情包,後有 " 愛因斯坦的腦子 " 在淘寶上被數萬名消費者激情下單,都代表着當代人的智力崇拜。據《腦機接口技術發展與應用研究報告(2023 年)》判斷,腦機接口技術目前處于應用普及期,有望在 2032 年提供多類型解決方案并走向成熟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