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說," 聽了劉永行講企業經營,便覺得互聯網方法論太大、太空。"
仔細想想不無道理,消費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平台就像一艘巨型戰艦,攜裹大勢洶湧而來,但其邏輯并不複雜,用網絡效應加數據力量,以碾壓式姿态将衆多行業甩在身後,互聯網公司忙着平台化、中心化,彼時的互聯網相對于實體經濟,一度站在了對立面。
到了數實融合的産業互聯網階段,數字化向非數字實體經濟應用、滲透和重塑,互聯網廠商發言必談行業 know-how,因爲過去依賴的路徑不再摧枯拉朽,哪怕是用于一個小而複雜的 MES 系統。
東方希望創立于 1982 年,是一家大型跨國民營企業集團,曾多次入選 " 中國民營企業 500 強 ",現有員工 35000 餘人,在國内外擁有子公司 300 餘家,是世界 10 大電解鋁及氧化鋁生産商之一,也是世界上極具競争力的多晶矽生産企業之一。
其業态橫跨農業、鋁業、矽業、化工、能源等,在利潤微薄的制造業,在難賺錢的電解鋁行業,在跌宕起伏的光伏産業,不少響亮的名字都栽過坑,東方希望卻實現了成立四十餘年,從未虧損過的成就,任誰都會慨歎其中的難度。
這樣的一家企業會如何做數字化?
抱着一探究竟的想法,近日钛媒體 App 走進新疆昌吉五彩灣,位于此地的東方希望準東循環經濟産業園區,外表随處可見的工業灰底色背後,是抽絲剝繭般的數字化内裏。
做數字化,和做業務一樣
成功的數字化轉型,必定是企業的 " 一把手 " 工程;一把手怎麽操盤業務,就會怎麽操盤數字化戰略。明确這兩點,也就找到了東方希望的數字化主脈絡。
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曾表示," 我們企業生産的單位産品所消耗的社會資源最小、對環境傷害最少、對社會的貢獻最大,這是企業的本質問題。"
在參觀的過程中,東方希望對成本控制的追求讓人印象深刻,追求生産管理各環節的點點滴滴的合理化。
廠房外觀絲毫看不出來 "500 強 " 的氣質,東方希望也不追求 " 面子工程 ",而是把每一個鋼镚都用在了關鍵技術上,比如 32km 的輸煤長廊、超低排放的熱電廠發電機組、預焙陽極電解槽技術、矽廠的 "SDS 脫硫 + 除塵 + 引風機 +SCR 低溫脫硝 + 煙囪排放 " 工藝,簡單高效的廠房動線,嚴苛到細節的工藝流程,到處透着一股務實的氛圍。
東方希望集團數字化采購總經理黃興勝(上一任東方希望集團 CIO)提到,集團層面一直覺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必須要做,做了不一定是優秀的企業,不做一定會被淘汰。
" 制造業跟互聯網還真不一樣,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我們做數字化,都要圍繞這個目标去做,軟件要爲企業目标服務。" 他說。
東方希望做數字化也遵循同樣的邏輯,公司涉獵領域較寬,考驗東方希望成本管控、組織管理、技術研發等方面的能力。
據了解,2016 年之前,東方希望集團系統建設以外部采購爲主,如 OA、ERP、考勤、大宗物料、礦山管理等,大多爲單功能系統。每次建設新的系統又會把舊的系統推翻,各系統之間不互通,碎片化的系統需要很多人來維護,信息化建設急需新的規劃來實現基于數字化的管理模式變革。
2016 年底,黃興勝和現任東方希望 CIO 王東坐在一張桌子前,開始做東方希望的數字化整體規劃,達成了兩個共識。
第一個共識,東方希望新的管理、體系設計,一定要基于新的技術,不能按二十年前的制度來設計今天的系統,參照支付寶、淘寶,在統一平台下管理不同的系統。這一思考相對超前,客戶,尤其是超大型客戶的需求,往往走在技術服務商之前。
" 那時候市場的很多軟件公司也不成熟,很多都是單系統的,找不到做平台化的公司,七年之前這個觀念很難理解,我們找了一幫公司開發,有些人覺得你的規劃就是虛的,最後證明我們是實實在在的能成,受支付寶、淘寶的啓發,我們有八個平台,隻有一套系統。" 黃興勝回憶道。
第二個共識,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進而決定管理思路、管理方法、管理體系,東方希望将所有涉及到交互的信息,不管是即時通信,還是監控指标,還有管理操作等,都放在一個移動端,消息應用彙聚成工廠全景,釘釘成爲了東方希望的統一移動端 - 東東。
借助專屬釘釘底座,東方希望初步建立了全集團統一的移動辦公平台,釘釘被應用到智慧行政與後勤、生産管理、系統集成(ERP、HR、MES 系統)中,形成微應用:HR 系統、MES 系統、NC、釘釘點餐、安全管理、合同管理、考勤系統、設備管理等。
在觀念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保持審慎,就像東方希望用了 6 年時間觀察,才決定要進入重工業,從東方集團信息化部門小規模采用釘釘,半年時間實現了全集團推廣,釘釘成爲東方希望選定的數字化支點。
沒有釘釘,隻有 " 東東 "
東方希望準東循環經濟産業園區還有一個名字," 六谷豐登 " 産業園,分别指煤谷、電谷、鋁谷、矽谷、化工谷、生物谷。
具體來看,五彩灣煤炭資源豐富,煤質好、煤層淺,開采成本低,但是由于地處偏僻,與内地用煤市場平均距離超過 3000 公裏,平均運輸成本高達 400 元 / 噸,東方希望就地采煤發電,據了解,目前其年發電約數百億度。
之後煤電用于鋁谷和矽谷,生産電解鋁和鋁深加工産品,電解鋁生産的鋁液不再需要鑄成鋁錠,而是在當地就地轉化,減少二次加工的能源消耗;同時,東方希望利用當地豐富的矽石資源,打造了 " 工業矽—多晶矽—單晶矽—單晶矽片 " 矽産業鏈,将傳統化石資源轉化爲清潔、持續的綠色光伏能源。
化工谷和生物谷仍在建設當中,煤炭資源可以生産煤制烯烴,将煤炭轉化爲高附加值的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工産品,園區規劃利用本地豐富的玉米資源和 " 電谷 " 餘熱蒸汽生産的賴氨酸,以及 " 化工谷 " 生産的蛋氨酸生産綠色生态有機飼料,建設産業互聯網平台 - 哪兒嗨,推動飼料行業與養殖行業協同發展。
東方希望以煤炭爲起點,不同産業鏈環節的産物,成爲其他環節的生産資料,不斷增加産品的附加值,如此東方希望就有了成本上的天然優勢。
東方希望的業務天然具有連接的耦合性,這不禁讓人想到數字化的連接,東方希望的數字化建設一開始就考慮到要實現互聯、互通、互控,同時釘釘扮演了一個重要的連接角色。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區别之一,就在于數據的連接價值,釘釘更明顯的作用是數據的流通,而不是多建了幾個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釘釘并不以連接見長,而是熱衷于做一個中心化平台,不過要服務東方希望這樣的大客戶,必然要做定制化,對于當時的釘釘來說,就是要連接各種内部系統、打通各種數據。
" 我們跟釘釘談最多的是用開放接口、開放平台,釘釘這邊非常配合,從選型定下來釘釘做移動平台,一年時間做了七十多個應用,目前釘釘上集成的系統達到了 200 多個 ",王東說。
某種程度上,釘釘和東方希望是互相學習的過程,葉軍時期的釘釘不再追求 DAU,而是更多标準化的能力,這些能力不是以釘釘爲中心,而是以客戶爲中心。
去年葉軍在與钛媒體對話中坦誠表示,之前釘釘也走過彎路,最早釘釘就不想搞生态,後來釘釘想明白,不能把自己當成是最中心的角色,未來一定是去中心化的。既然未來去中心化,我爲什麽不直接走到那一步?
在東方希望的案例中,東方希望用釘釘專屬底座開發了 " 東東 ",對于東方希望來說,沒有釘釘,隻有 " 東東 ",東方希望吸納了釘釘的各種能力集成到自己的東東,過去,釘釘是一個平台,現在,釘釘代表很多能力,出發點發生了根本變化。
釘釘正在加碼 bPaaS 能力的構建,希望借此實現流程再造,把大客戶服務好,甚至把大客戶的解決方案往中小企業去複制。現在企業裏面經常用财務、人事、采購各種系統,通過 bPaaS 打碎以後,通過 PaaS 進行流程再造,打碎原有的大系統,這是釘釘爲大企業打造的非常有價值的基礎設施。
數字化就是業務
一種觀點認爲,信息化即業務數據化,數字化即數據業務化,通過信息化使得千行百業數據化,進而産生大量的數據信息,根據不同需求利用數據來開展業務工作。
現在更确切地說,數字化就是業務本身。
同樣以釘釘過去的管控型思維爲例,數年前,CIO 們用釘釘是爲了實現管理線上化,如今,CIO 們應用釘釘于核心業務場景,東方希望就用釘釘解決了安全生産這一重大難題。
傳統生産過程中,現場的工藝數據,無法讓所有相關的人随時查看,比如說電解鋁生産的重要的電流、電壓、真正擺動溫度等,這些參數隻能顯示在某些專業專用的電腦上,隻有當超過了安全指标的時候,報警響起,相關人員才會去處理。
不同的工業流程,有不同的行業 know-how,東方希望過去的生産管理系統存在信息孤島,設備管理是一套,安全管理可能是另一套,還有質量管理、化驗管理等系統,那相互之間的溝通成本就會很大。
而當東方希望用釘釘實現了系統的連接、數據的連接之後,釘釘無處不在,數據也就無處不在,
在熱電廠,電廠有專業的電廠控制系統,電廠的 DCS 系統知識數據原來隻能在中控室查看,現在可以 1:1 還原出來到手機釘釘上,而且随時彈出監測異常等消息提醒,管理人員随時随地掌握電廠的實時 DCS 的數據情況。
在電解鋁生産車間,電解槽長時間高溫環境下運轉,有可能出現爐壁變薄,甚至出現爆炸等危險事故,結合東方希望的 MES 系統和各種溫度傳感器,現在各種數據可以顯示在釘釘上,生産人員能夠更早發現異常,生産設備故障率大大降低,生産設備壽命大大延長,數字化爲業務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據了解,東方希望已經将數字化深入到生産的各個環節,通過連接 10 萬個生産設備,實現對 7000 個重點指标的實時監控,可以随時随地查看各個工廠的運行狀态。生産異常中斷、生産成本分析、質量追溯管控、指标異常分析、安全環保分析等數據,都可以彙總于釘釘。
東方希望采用釘釘,通過點巡檢、設備在線監控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在線管理;通過電子作業票對高危作業在線監控,形成對高危作業的實時管理;通過異常指标、任務工單,形成對生産環節異常指标的閉環管理,解決了重化行業關鍵的生産安全管理難題。
正如 " 六谷豐登 " 環環相扣的産業鏈,讓東方希望得以用盡可能低的成本,實現盡可能高的附加值,釘釘的連接力,在實現線上管理 35000 人之後,讓數字化成爲東方希望的業務本身,這也是衆多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下一個目标。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 作者|張帥,歡迎添加作者微信 mr3right 交流)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