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适合看老電影。
放開後的周末,更适合去電影院看老電影。
而且這樣的機會不多了——
豆瓣Top250中排名第15,分數9.3,4K修複版重映。
還猜不出來?
那麼再上那句著名的影評:
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
心靈雞湯?
不要被這曆史感的網絡詞騙了。
重溫後你會發現。
并不是所有"雞湯",都能熬成耐品的"高湯"。
放牛班的春天
01
中國人都知道,這是一部教唱歌的電影。
可很多不知道。
這是一群本沒資格唱歌的學生。
有點搞笑的片名——《放牛班的春天》,其實非常巧妙。"放牛班"來自台灣方言,是指初中的不升學班,專門為差生開設,而他們一般來自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放牛班"全稱池塘畔底輔育院。
輔育院裡的孩子都是一群缺乏家庭關愛和引導的頑劣學生。
電影随着馬修老師(熱拉爾·朱尼奧 飾)的日記展開回憶。
1949年(這個年份很重要,後面會講到),陷入人生低谷的音樂家馬修來到池塘畔底輔育院任代課老師,心灰意冷的他,就和這所輔育院一樣,陰郁、消沉、封閉,前途未蔔。
他剛到門口,就遇到了本片一個重要的小主人公——貝比諾(馬克桑斯·貝漢 飾)。他的父親在二戰時戰死,他卻堅信父親會在星期六來接他回家,盡管今天并不是星期六。
神父出來迎接馬修老師,兩人的對話頗具諷刺意味。
神父告訴馬修老師,院長曾經是小喇叭手,倆人應該能相處得很好。
結果一路進入輔育院,導演用一系列鏡頭語言向觀衆展示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輔育院。
剛進門,馬修就看見一個跪在地上刷地的學生,一打聽才知道,他被院長懲罰了15天的勞動,還美其名曰"額外福利"。
放眼望去,整個空間一片慘白,牆壁上還挂着"禁止跑動"的标語。
緊接着,院長(弗朗索瓦·貝萊昂 飾)出現了,鏡頭立馬從平視變為仰視,院長站在高處,馬修老師站在低處,院長的威嚴被高高豎起。
顯然,馬修老師還不知道院長何許人也,正想跑上前去套近乎,立馬受到了院長的嚴厲批評。
-我是哈善,本院院長
-啊!院長,很抱歉
-對!您遲到了
-别人給了我錯誤的汽車時刻表
-準時在本院是最基本的要求
-是的
-院長
-是的,院長
△ 這冷冰冰的态度,把馬修老師也吓了一跳
還沒完,正當院長想給馬修老師介紹學校的規矩時,樓下傳來一聲巨響,神父被調皮的孩子設置的機關打傷了額頭,痛得哇哇大叫。
院長過去查看情況,卻沒有絲毫的關心,反而急躁地讓神父回答到底怎麼了。
确認情況不妙後,院長第一反應也不是趕緊叫救護車,而是命令馬修老師去拉鈴讓大家集合,嚴懲兇手。
然後,院長吹動那個象征着他威嚴的口哨,把學生們集合了起來,開始展開"調查"。
但所謂的"調查",并不是教導學生主動承認錯誤,而是鼓勵他們"舉報"。
兇手不站出來,或沒有人舉報兇手,那就每個人輪流關禁閉6小時,直到兇手自首或被舉報。而隻要有一天沒找出兇手,那就取消課外活動,禁止親友探視。
這裡,院長也說出了輔育院最重要的一條規矩:一犯規就處罰。
馬修老師不解,卻遭到了院長的嚴厲警告:不要對學生期待過高,這是一群頑劣的學生,隻有嚴厲的制度才能控制他們。
一連串動作下來,一個冷漠、暴躁、嚴苛的院長形象,便立在了這間輔育院裡。
而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學生也成為了一群隻是害怕被懲罰,卻不知道什麼是"正确"的"問題分子"。
但馬修老師的到來慢慢改變着這裡的一切。
與院長壓抑控制的教育比起來,馬修老師選擇了另一種方式。
他被前任老師提醒,兇手是一個叫蓋賀克的男孩,他要報複神父罰他打破壁磚。
同時他還提醒馬修老師注意一個叫莫翰奇(讓-巴蒂斯特·莫尼耶 飾)的男孩,也就是本片最重要的小主人公,"天使的臉龐,魔鬼的心腸",是個更難纏的孩子。
帶着院長的訓導和前任老師的囑托,馬修老師做足了心理準備才走進教室。
教室裡亂成一團,教學道具骷髅嘴裡還被學生們塞進了一根香煙,學生哄堂大笑。
然而,馬修老師并沒有生氣,而是拿下骷髅嘴裡的香煙,表示上課不準吸煙,骷髅和學生一視同仁,用玩笑化解了學生們的玩笑。
骷髅是電影中一個重要的道具。
導演通過鏡頭的變換,拿它來象征院長和馬修老師教育理念的區别。
每次院長進入教室,他和骷髅都是清晰的,象征着院長所代表的冷漠、嚴苛的教育制度。
而當馬修老師出現時,這個骷髅就被安排在邊角,或不完整,或被虛化,象征着打破舊的教育制度,用溫暖、善意感化學生的教育理念。
而當馬修老師想走上講台上課時,他被絆了一跤,包掉了出來,被學生們搶過,一個個玩起了"傳球"遊戲,教室再次一片混亂。
這時院長走了進來,學生立馬起立站好,大氣不敢出。
本以為馬修老師要找院長告狀,沒想到馬修老師卻選擇了包庇學生:
-他又做了什麼
-嗯……院長,沒什麼
△ 蓋賀克露出不可思議的眼神,同學們也驚訝地竊竊私語
馬修老師向學生們表明了立場,自己是跟他們站在一起的。
随後,馬修老師想帶蓋賀克去向院長自首,并叫莫翰奇暫時管理班級秩序。
在這裡,電影又展現了院長和馬修老師教育方式的一組對比。
馬修老師帶着蓋賀克站在院長室外,院長正在辦公室裡體罰一位逃課的學生。
門内是院長的辱罵和學生的哭喊,門外是馬修老師對蓋賀克的諄諄教誨。
馬修老師再次選擇了"包庇"蓋賀克,讓他負責照顧神父直至康複以将功贖罪。
而等他回到教室,卻發現,莫翰奇不僅沒有管理班級秩序,反而在黑闆上畫着醜化自己的漫畫。
但他還是沒生氣,而是拿起粉筆,給莫翰奇也畫了一幅漫畫,并加上了小醜的鼻子,讓他體會到了被嘲笑的感受。
打破學生對老師認知的行為還有很多。
最重要的一次是,學生們在宿舍唱着自己編的嘲諷馬修老師的歌,馬修老師進來,學生們都害怕被懲罰而趕緊噤聲。結果馬修老師不僅沒有罵他們,反而教他們如何唱得更好。
也就是這一次契機,讓馬修老師發現了孩子們唱歌的天賦和興趣,起了組合唱團的念頭。
而在馬修老師一次又一次的"包庇"和春風化雨的教育下,學生們慢慢對他有了信任,行為也逐漸得到矯正。
他們并沒有因為取消了懲罰機制而變得更加頑劣,反而更守規矩了。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這用在馬修老師身上尤為貼切。
馬修老師用行動和結果向院長和這一套壓抑嚴苛的規則證明:教育不是控制,而是培養;犯錯不應懲罰,而應疏導。
02
随着電影的進行,電影更深一層的内涵也被呈現——生命。
戴錦華老師曾說:"(尊重生命)對我來說,是平等的真正内涵,或者說是最樸素的平等,每個生命都有活下去的權利,都有活得好的權利,沒有任何人可以審判誰是廢人,誰是多餘人。"
馬修老師貫徹了這一理念。
組建合唱團的時候,盡管孩子們都很調皮,唱着或下流、或暴力的肮髒歌曲,但馬修老師依然耐心地為每個人分好了聲部。
貝比諾不會唱歌,那就賦予他合唱團團長助理的職位,負責坐在講台上為他遞上各種需要的道具。
有個叫郭和頌的學生五音不全,實在沒辦法調整,馬修老師也沒有将他踢出合唱團,而是任命他為譜架。
後來加入的一個具有暴力傾向的學生蒙丹(格雷戈裡·加迪諾爾 飾),他的惡劣和其他學生相比不是一個量級的,但馬修老師還是想力所能及地拯救他,并誇贊了他的中音不錯。
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位置,每個學生便都感受到了老師的尊重。
合唱團計劃開始穩步進行。
然而,莫翰奇被落下了。他在組建合唱團時被院長關了禁閉,關完禁閉又被罰了一個月的勞動。
在這期間,莫翰奇的母親薇歐蕾(瑪麗·布奈爾 飾)來輔育院看望他。
薇歐蕾是一個美麗優雅的女人,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馬修老師對她們母子格外照顧。
這一次拜訪,馬修老師幫莫翰奇瞞住了他正在關禁閉的事情,既沒有讓他的母親擔心,也照顧了他的自尊心。
等莫翰奇的處罰完畢後,馬修老師發現了他的唱歌天賦和興趣,可莫翰奇的逆反性格讓他處處與老師唱反調,就是不願意加入合唱團。
馬修老師卻循循善誘,告訴他絕對不會丢下他。這一次對話,讓莫翰奇感受到了被關愛,兩人之間的信任開始建立。
你老做和你本性相違背的事情
打架鬧事耍流氓
别人覺得好玩,我可笑不出來
我不會甩你
從明天起,你得去合唱團練唱
合唱團終于有了主唱,一切變得順利。
在音樂的感染下,學生們越來越健康快樂,整部電影的色調,也從一開始的灰暗陰沉,變得溫暖明亮。
連鐵闆一塊的院長也開始變得柔軟。
在一次體育課上,院長被球砸中了腦袋。大家都害怕地以為又要受到處罰了,院長卻吹響哨子,加入了孩子們的踢球遊戲。
哨子,這個一開始被拿來控制、命令學生的道具,此刻,成為了一個遊戲道具。
這是尊重生命,帶來的對生命的尊重。
然而很快,插曲就來了。
資助這家輔育院的公爵夫人得知了合唱團的事,她決定親自拜訪,考察合唱團的成果。
為了這次演出,大家都努力積極地準備着、練習着。
然而,在一次拜訪日,莫翰奇發現馬修老師和他的母親走得很近,他不想分享自己美麗母親的愛,一氣之下,拿一瓶墨水潑在了馬修老師頭上。
母親被氣走,馬修老師也領悟到了莫翰奇的心思,當然,也感受到了他的驕傲和飄飄然。
馬修老師決定挫一挫他的傲氣。
在一次排練中,他取消了莫翰奇的獨唱部分,隻為告訴他,地球不是圍着他轉的,任何人都可以被取代。
-我的獨唱呢?
-是嗎?你的獨唱取消了
你嗓音還不錯但無人不可替代
你唱不唱歌我才不在乎
沒你照樣可以唱
莫翰奇被氣走,不再參加排練。
表演的日子到了,莫翰奇和馬修老師的芥蒂卻還沒解開。
演唱時,同學們整齊地排好陣型,隻有莫翰奇一人突兀地站在一邊。
公爵夫人好奇詢問這個孩子怎麼回事,馬修老師也不解釋清楚,就指揮起了合唱。
莫翰奇以為自己沒有機會表演了,他垂頭喪氣又羨慕地看着自己的同學們。
然而,到了獨唱的部分,馬修老師卻停住了大家的合唱,轉過身,揮手示意莫翰奇。
莫翰奇先是不可思議地瞪大了眼睛,然後挺直了腰闆,趕緊接住這個機會,完美地唱完了獨唱的部分。
公爵夫人和其他觀衆都被這美妙的歌聲深深打動。
莫翰奇和馬修老師也為此刻的心情而感動。
唱完後,他們相視一笑,這一笑,包含了太多的意義。
莫翰奇感受到了馬修老師的寬恕、包容和尊重,馬修老師也為他感到無比自豪。
老師和學生就此完成了互相尊重,也找到了彼此的價值。
03
但還沒講完,這部電影真正動人心弦的力量,來自于音樂。
《放牛班的春天》用一種近乎童話的方式,向觀衆展現了,在封閉環境下,人如何學會呼吸,學會發聲。
其實,這部電影翻拍自1945年的法國電影《一籠夜莺》。
片如其名,這是一群被關在籠子裡的愛唱歌的夜莺。
《放牛班的春天》的導演克裡斯托夫·巴哈蒂在童年觀看了《一籠夜莺》後,在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
"童年和音樂,令我自然而然地回憶起了《一籠夜莺》。七八歲時,我在電影頻道看了這個片子。有兩件事,我記憶猶新。一個是孩子們的歌聲,一個是失意音樂家的努力"。
這才有了翻拍之後更廣為流傳的《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被放在1949年,是導演有意為之。
二戰雖然在1945年結束了,但那時的法國還處在二戰餘震中,很多孩子的父母因為戰争死去,他們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或者孤兒。
于是有了電影裡那麼多的"問題少年"。
他們都是導演從全國各地找來的"問題少年",而随着影片的拍攝,他們也像劇中人物一樣,被音樂、被藝術漸漸感化,修正了自己的行為。
所以,這既是一部"故事片",也是一部"紀錄片",它真實記錄了音樂、電影藝術的力量。
這群被關在"池塘底"的夜莺,因為音樂,獲得了靈魂的解放。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最後安排了一個看似巧合,實則頗具哲思的結尾。
那個具有暴力傾向的問題少年蒙丹因為被誤認為偷錢而被帶回了少管所,他走後,校園恢複了平靜。
學生們的天性因為音樂得到了解放,春天來了,他們的心也像鳥兒一樣飛到了外面的世界。
馬修老師看出了孩子們的心思,這一天,他帶着孩子們出去春遊了。
另一邊,蒙丹為了報複,跑回學校,放了一把火。
所有人陰差陽錯地保住了性命。
但仔細思索背後千絲萬縷的關聯,這又何嘗不是音樂帶來的希望,進而保全的生命呢?
故事的反轉還未結束。
學校的規則不會因為一個老師而停止運轉,出事了當然要找"替罪羊"。
馬修老師被當場開除,并被要求不準見學生。
在強大的規則面前,馬修老師和學生都無法反抗。但他多麼希望此刻的孩子們都不那麼懂事啊!
而當馬修老師走到教室窗邊時,他發現了滿地的紙飛機,那是孩子們寫給他的信。緊接着,美妙的歌聲從窗口傳出。
磚牆無法阻隔旋律。
孩子們用音符為馬修老師送行,用歌聲反抗着院長和輔育院的體制。
他們唱的這首歌,叫《風筝》(《Cerf-Volant》)。
空中飛舞的風筝請你别停下,飛往大海 ,飄向高空一個孩子在望着你呐率性的旅行,醉人的回旋純真的愛啊,循着你的軌迹,飛翔伴着歌聲,孩子們從窗口伸出雙手,向老師告别,也與過去的自己告别——他們的命運,從馬修老師到來後就開始改寫了。因為馬修老師,這群孩子通過音樂找到了自由之路,他們也不會再被這堵高牆阻隔。于是,影片的最後,導演告訴我們,莫翰奇在馬修老師的建議下,被母親從輔育院接走,上了裡昂音樂學院,成為了一名成功的音樂家。貝比諾也沖出了校門,追上馬修老師,并請求馬修老師帶他走。這個周六,貝比諾終于等來了他的"父親"。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編輯助理:哆啦K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