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爲什麽隻叫我做家務,從來不叫弟弟?"
綜藝節目《少年說》裏,16 歲的女孩劉雅,站在勇氣台上,對台下的父母發出陣陣呼喊,也表達着自己對弟弟成長的隐隐擔憂。
" 你們總說弟弟還小,要我讓着他,但是他現在已經 12 歲了!"
" 弟弟長得比我還要高,又是男孩子,難道不應該有責任感嗎?"
然而,面對女兒劉雅的疑問和訴求,台下的父母不爲所動。
幾輪協商過後,最終以劉雅的妥協結尾。令人尴尬的是,整個過程裏,劉雅的父母始終保持沉默,沒有和女兒進行任何溝通。
後經主持人調解,引導劉雅父親要分擔家務,給兒子做個好榜樣,劉雅終于笑着下了台。隻是劇情又出現反轉,母親走到劉雅身邊,在她耳邊說道:" 下次我不讓你做了,我自己來做 ",令劉雅委屈得哭出了聲。
看她扭頭走在前面,沉默的背影寫滿失落,隔着屏幕的我,感到無比心疼。
對劉雅來說,她難過的是家務量嗎?
不,她真正傷心的,是父母對于她和弟弟的不同态度。
在二胎家庭,每一個不被看見的老大,心裏都藏着無盡的酸楚。
爲什麽父母習慣性忽略老大的感受,而選擇偏袒老二?背後往往有兩個原因。
偏袒,是因爲父母的 " 省事 " 心态在作祟
老二出生後,有一段時間,我非常焦頭爛額。好不容易把房間收拾幹淨,哥哥和弟弟卻因爲争搶一件玩具而打得不可開交,又将屋子弄得亂七八糟,我就會對着哥哥大吼:" 媽媽快累死了,你就不能讓着弟弟嗎?"
哥哥問我:" 爲什麽不罵弟弟?"
" 弟弟太小了聽不進去,你就能聽懂媽媽的話啊。"
偏袒,是父母習慣了對老大 " 道德綁架 "
綜藝節目《少年說》裏,六年級的女生崔兢兢是家裏的姐姐,她的經曆讓我格外難受。
她說到自己和妹妹的相處,忍不住眼淚直流:" 我妹妹特别喜歡招惹我,每次我要去教育她的時候,她都會跑到爸爸那裏去告狀。爸爸不管事情真相是什麽,就直接教訓我。"
她對着爸爸發出訴求:" 爸爸,你能不能試着相信我一次?"
爸爸面不改色,和女兒說起《孔融讓梨》的故事:" 古人都知道以大讓小。"
聽爸爸這樣說,台上的女兒已經開始抽搐,哭得泣不成聲。
誰知道爸爸接下來的話簡直堪稱補刀:" 你比妹妹大六歲,以大讓小的道理還需要爸爸說嗎?"
女兒還是抱着一絲希望,與爸爸溝通:" 但是每次都是妹妹錯了,爲什麽每次都要我道歉?"
爸爸回答:" 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因爲知道老大不會拒絕,所以就肆無忌憚用着這個方法,卻不知道,這種 " 綁架 ",在老大的成長道路上投下了無可彌補的心理陰影。
其實,不需要父母刻意要求 " 老大讓着老二 ",二胎間的甜蜜細節和相處歡樂,本身已經給了我們很多答案。
曾看過一張這樣溫馨的圖片,老大哄老二睡覺,哄着哄着自己就睡着了。
所以,面對孩子之間的沖突和争執,隻要不是原則性錯誤,父母不妨心态放平和一點,交給他們自己去處理吧。
所以,親愛的二胎爸媽們,如果你實在要說 " 你是老大,要讓着老二 ",請務必加上後面那一句:" 你是老二,要尊重老大 "。
願每一對父母,都能睿智而從容。而每一對手足,都能相伴成長,書寫幸福時光。
本文内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