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怪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 / 小羅
今年," 學生不會用電腦 " 類似的新聞頻出,并在前幾天《黑神話:悟空》上線後達到了又一個高峰。一些玩家由于不會安裝 Steam,不得不去淘寶上尋找代安裝服務。媒體在對此現象進行解讀時,多用 " 手機一代 " 來形容這部分年輕人。許多 80、90、00 後也爲這種情況感到惋惜:比自己老的不會用電腦,比自己小的也不會,自己已經成了 " 過去的一代 "。
評論區有人稱這種大學生爲 "C 盤戰士 "
在相關讨論中,譏諷言論不少,上一代人對當代年輕人的能力表示質疑。但我覺得,上新聞的總是個例,不是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能力,而是環境使然,缺乏認知。如果經過學習,不知道怎麽把軟件裝進 D 盤的大學生,也能成爲電腦高手。或者,換一個角度看,很多我們自己覺得習以爲常、非常熟練的事物,可能也存在着一些誤區——一些人憑借時間和經驗積累起來的認知,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
這個想法源于我以前在網上看過的一篇文章,名爲《大專課堂上老師教我們洗澡》。作者小時候環境不好,一直都是囫囵地去洗,也沒接觸過什麽專門的洗澡用品,直到在大學裏上了禮儀課,才知道科學的洗澡方式是怎樣的。比如說,作者會如此描述:" 打泡沫的時候要先在手心裏打出來,再洗頭發,光洗頭發不行,要用指腹搓揉頭皮,把多餘的油脂洗掉;光洗臉不行,要洗耳朵後面,剛開始搓不掉泥沒關系,慢慢洗,總能洗幹淨的。"
讀完之後我才發現,我以前洗澡的方式也有不少錯誤。像是我洗頭發的時候喜歡摳撓頭皮,卻不知道這樣做會對頭皮有較大的損害。還有,我不知道要洗耳朵後面,以爲耳垂背後的紅腫是有毒蚊蟲的叮咬……就像文章作者一樣,我也沒注意這些,因爲我周圍的人平常聊天時也不會主動分享自己的洗澡技巧。
沐浴球也是洗澡良品
我上中學時,到了夏天,男生一般一天洗兩次澡,午休一次,晚飯後一次,但不一定洗頭。一個長發及胸的男生爲此苦惱許久,他不知道洗澡的時候該怎麽避免洗頭。他可以選擇次次洗澡都洗頭,但是那樣耗時太長,而中學生的時間都很緊張。他嘗試把頭發紮起來,但依舊會被濺濕,讓他産生了一種更難受的感覺——頭頂就像有一些涼掉了的泔水。
朋友建議他去請教留長發的女同學,但這種事太奇怪,他感到害羞和膽怯。後來,家裏給他買了手機,他上網查了查,發現了一種叫浴帽的東西,于是再也沒爲洗頭發愁過。
某種程度上,這和一部分 "PC 用戶 " 的情況很相似:就像很多人因爲環境問題一直錯誤地洗澡,隻是自己沒有發現一樣,有人會在錯誤的地址下載到李鬼版 Steam,或是使用 "Steam 管家 " 幾年也發現不了異常。除了不會安裝 Steam,我也看到過另一些年輕人因爲不會使用電腦而鬧出的笑話——因爲對手機的認知已經根深蒂固,他們往往會習慣性地把手機操作套用到電腦上,哪怕你一步一步指導,他們也可能犯錯誤。
真的分不清!
但我覺得," 手機一代 " 對電腦不熟悉,是情有可原的。這些人小學可能沒有計算機課,中學的相關課程又被 " 主課 " 們占用,到了大學時期,他們也不一定能培養起足夠的電腦使用能力。至于工作,一方面在入職時已經有所篩選,另一方面,工作中對電腦技能的要求大多集中在專業層面。因此,盡管 " 年輕人使用電腦的能力大幅下降 " 是個事實,但我們也得看到它背後的原因:既有移動互聯網和手機的興起,也有計算機教育的缺位。在 PC 遊戲、網絡遊戲興起時,這些遊戲或許可以成爲一些孩子自主學習電腦的渠道,但如今,這些渠道看起來也已經不那麽通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