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9 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公布有關批複稱,同意中國華融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中國華融 ")名稱變更。據批複,中國華融變更後的中文名稱爲 " 中國中信金融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 " 中信金融資産 "),英文名稱爲 "China CITIC Financial Asset Management Co.,Ltd."。
根據該批複,中國華融及有關分支機構應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法定變更手續,并按要求及時向金融監管總局或其派出機構進行報告。這也意味着,在此次變更落地後," 中國華融 " 将正式成爲曆史。
中國華融 2023 年中期業績顯示,2023 年上半年,中國華融實現收入總額人民币 356.49 億元,同比增長 141.8%;歸屬于公司股東的淨虧損人民币 49.16 億元,同比大幅減虧 73.9%。
中國華融更名,有何深意?
去年 11 月 15 日,中國華融發布《建議變更公司名稱及建議修訂公司章程》稱,根據公司整體戰略規劃及定位,爲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拟變更公司中英文名稱全稱、簡稱和司徽(統稱 " 建議變更公司名稱 ")。
中國華融在公告中表示,有關建議變更公司名稱的議案已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建議變更公司名稱須待以下條件達成後,方可作實:一是公司股東于股東大會上以特别決議案的形式審議批準建議變更公司名稱;二是公司就建議變更公司名稱取得或完成中國相關監管機構的任何必要批準或備案。
" 本次建議變更公司名稱不涉及變更本公司主營業務,不會對本公司的生産經營産生不利影響。建議變更公司名稱将不會影響本公司股東的任何權利。" 中國華融在公告中表示。
對此,有市場分析人士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名稱變更對中國華融而言有四方面意義。一是體現了中信集團對公司全方位的大力支持;二是體現了公司加入中信以來加快轉型發展呈現的新氣象、新面貌;三是樹立全新的企業形象,進一步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第四是體現了公司不良資産行業地位與金融牌照優勢。保留 " 中國 ",體現仍是不良資産行業的 " 國家隊 "、" 主力軍 ";增加 " 金融 ",突出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牌照的稀缺性和含金量。這體現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所強調的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的功能定位,彰顯企業價值。此外,本次變更不會對中國華融的生産經營産生不利影響,也不會影響公司股東的任何權利。" 該分析人士表示。
加大力度轉讓剩餘牌照類附屬公司
同樣在去年 11 月 15 日,中國華融還發布了《委任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委員及聘任副總裁》、《自願性公告 關于出售牌照類附屬公司股權的進展》公告,中國華融董事會宣布,經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徐炯炜獲聘任爲公司副總裁,其任期自金融監管總局核準相關任職資格之日起,至董事會另聘或解聘時止。
公開信息顯示,徐炯炜今年 48 歲,1997 年 7 月畢業于複旦大學會計學專業,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徐炯炜 1997 年 7 月在華夏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參加工作;2005 年 12 月到中信建投証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工作,2005 年 12 月至 2019 年 2 月先後任投資銀行部高級業務董事、高級經理、總經理助理、業務總監、業務執行總經理、董事總經理,2019 年 2 月任投資銀行業務管理委員會投行 TMT 行業組負責人、董事總經理;徐先生 2019 年 10 月起任中信建投投資有限公司(" 中信建投投資 ")董事長,2020 年 3 月至 2023 年 10 月期間兼任中信建投投資黨支部書記,2020 年 12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間兼任中信建投投資總經理。
另外,在前述《自願性公告》中,中國華融披露了有關出售牌照類附屬公司股權的具體進展。
中國華融表示,2021 年以來,根據監管 " 回歸本源,聚焦主業 " 的要求,公司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分别實施了 8 家牌照類附屬公司股權轉讓項目。截至目前,中國華融已完成華融中關村不良資産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華融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融湘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華融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等 5 家牌照類附屬公司的股權出售,合并報表實現收益約人民币 35 億元(母公司層面實現收益約人民币 92 億元),有效補充了公司資本及流動性,支持了主業的轉型發展,維護了經營及價值穩定。
" 自 2022 年以來,本公司在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領導下,立足功能定位,圍繞‘一年走上正軌、三年質效顯著提升、五年成爲行業标杆’發展戰略,深化改革,加快化險轉型,加強業務協同,提升經營質效,全面形成整體向好的發展勢頭。在中信集團的支持下,本公司将加快落實監管對金融資産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業的要求,按照本公司董事會決議和本公司既定戰略,加大力度推進剩餘牌照類附屬公司轉讓工作,加快業務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華融在公告中進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