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關不羽老師打 call
蔡神成 " 狗 ",葛神不神," 坤坤 " 躺平,一地雞毛。最慘的是劉格菘,被罵上了熱搜。
公募基金的網紅頂流們終于向粉絲團證明了自己的真實實力——顔值能打,操盤能砸。
大盤不好,沒賺到錢可以理解。但是,他們的業績比大盤更不好,這就說不過去了。
經曆了長期高速增長,中國很多領域都充滿了活力。能夠持續 " 表現穩定 " 的隻有兩樣:男足和 A 股。
輸不完的球、止不住的虧,預期清晰、情緒穩定。而且,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專業的比業餘的更不行。" 中超 " 沒有 " 村超 " 火,基金比散戶虧更多。
01
顔值和收益率負相關
前三季度公募基金成績單出爐,主動權益基金不到兩成實現正收益,超八成年内虧損,其中四成基金産品年内跌幅超 10%。而且,規模越大虧越多。主動權益基金中,規模超百億的基金産品 42 隻,平均虧損幅度達 9.9%。
最慘的要數前些年風光無限的網紅基金經理操盤的産品,他們終于迎來了清算時刻。
9 月 29 日,諾安官宣蔡嵩松因 " 個人原因 " 離職,留下了百億巨虧的大窟窿。" 天才少年 "、" 蔡神 " 終成 " 菜狗 "。
幾乎同一時間,中歐基金宣布葛蘭卸任兩隻在管基金産品。
再加上廣發的劉格崧從 "900 億大腕 " 縮水爲 "500 億頂流 ",易方達的張坤 " 躺平等待複蘇 "。公募基金的網紅頂流們終于向粉絲團證明了自己的真實實力——顔值能打,操盤能砸。
值此紛擾,一篇神級論文橫空出世,結論是 " 基金經理顔值越高,投資回報率越低,顔值和收益率負相關 "。本以爲這又是 " 無良自媒體 "、小黑子玩梗,沒想到論文是真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 SSRN ( 社會科學研究網 ) 上找到了這篇英文論文,有名有姓有出處有截圖,實錘了。唯一的誤傳是這篇論文并不是專門研究女性基金經理,而是男女平等,都用 AI 技術做了分析識别。
文章研究了股票基金經理的面部吸引力與基金績效之間的關系,并發現那些由 " 面貌不吸引人 " 的經理管理的基金在年度績效上比 " 吸引人 " 的基金經理要好 2% 以上。文章還顯示,如果能在互聯網平台上展示這些 " 好看 " 的基金經理照片,那麽就能吸引更多資金流入。
資本市場認錢不認人,操盤能力和顔值無關,這是無需科普的基本常識了。但是," 你圖人家的顔值,人家圖你的本金 " 的悲劇還是在 A 股市場發生了。而且,被這波 " 美顔鐮刀 " 收割的主要人群,還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熟悉互聯網生态的九零後。
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02
風口過去後,才發現他們是菜鳥本鳥
2018 年 -2019 年,是公募基金的高光時刻," 網紅基金經理 " 大都在這個時段一戰成名。
這一時期 A 股市場的特點一是錢多,二是政策性強。房地産和互聯網受到政策性影響,風光不再,很多資金被擠出,成了熱錢。與此同時,政策方向很明确,内需消費即後來的 " 内循環 " 概念,新能源、半導體行業等 " 卡脖子 " 概念都是政策重點關照的對象。
這樣的投資環境下,公募基金的盈利邏輯就是簡單粗暴的 " 兩件套 ",拼資金的抱團和搏政策利好的豪賭。
張坤成功 " 抱團 " 茅台,蔡嵩松豪賭半導體,都是典型。比起前輩們,這些未來的 " 男神 "、" 女神 " 有着更年輕的面孔,和更光鮮的高學曆,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蔡嵩松的天才少年身份、中科大博士,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的技術背景;葛蘭的清華出身、美國西北大學碩博;都是光環滿滿。
成功的年輕面孔吸引了年輕的追随者,2020 年九零後投資者開始了 A 股市場的處女航。九零後投資者比 " 銀發股民們 " 的教育程度高得多,風險意識也更強。面對指數不高風浪高的 A 股,他們做出了當時看來最謹慎、最理性的選擇。
據中國新經濟研究院對 90 後群體的調研顯示,6 成 90 後對股市風險比較擔心,擔心被割韭菜,表示不會炒股,會選擇購買基金、債券等相對比較穩妥的理财産品。但是,他們并沒有把理性和謹慎貫徹到底。
2020 新增 " 基民 " 中,90 後占據了一半以上,相當于 1643 年考上了進士當起了京官。随着這些年輕人的加入,中國公募基金圈迅速 " 飯圈化 ",成了全球投資市場前所未有的奇景。
基金行業一直都有明星人物,但是此明星不是彼 " 明星 ",不是流星、彗星,而是恒星。沒有幾輪穿越周期的過硬業績,沒有展現出過人的投資理念,誰敢捧着真金白銀讓他玩?我們的基金飯圈敢。
網紅基金經理吸引年輕基民,一靠高顔值,二靠時尚文案出衆,能夠做到在時尚雞湯和時尚雞血間反複切換,眼花缭亂。九零後基民這是吃了 " 有文化 " 的虧。
蔡嵩松時而 " 做市場裏最強的矛 " 的抗日神劇風,時而 " 喜歡的是陪伴他從幼兒園階段成長到大學階段 " 的都市言情風。
還有葛蘭的 " 淡于擇時,專注選股 " 的古風,也很精緻。
劉格菘 " 所有的利好都是行業帶來的,所有的利空都是行業帶來的 " 是緻敬時髦的廢話文學。
說的最好的要屬花名 " 坤坤 " 的張坤,他說 " 一個事情發生,如果三年後回頭看不重要,那它在這個時間也不重要 ",詩和遠方的味道躍然紙上。可是," 不重要的三年 " 一語成谶。" 不重要的三年 " 後,男神女神紛紛從神壇隕落。
三年來,他們的表現也出奇的一緻——都輸給了時間。
" 淡于擇時 " 的葛蘭被時間碾壓,蔡嵩松 " 最強的矛 " 被時間侵蝕脆斷,劉格菘用三年時間踩遍了所有 " 帶來利空的行業 "。而張坤,是否意識到 " 回頭看 " 和 " 當時看 " 完全是兩碼事?
文案可觀的年輕基金經理人,其實一直在自相矛盾。他們是靠最激進的操作在風口上位的,卻唱着最華麗的 " 長期化 " 高調。這讓人很懷疑,他們是不是有什麽幻覺——大 A 股哪有什麽 " 長期化 "?連他們的走紅,都是炒作的産物。
大盤不好,沒賺到錢可以理解。但是,他們的業績比大盤更不好,這就說不過去了。迷之操作層出不窮,有不肯調倉的倔強,有盲目追漲的跌到,有精準踩雷的逆向微操。這些入門級的錯誤隻應該發生在菜鳥身上——哦,風口過去後才發現,他們是菜鳥本鳥。
這波網紅基金經理中,2015 年左右入行的已經算是資深,蔡嵩松這樣 2017 年才入行的天才也不乏其人。
一個好的投資市場不應該論資排輩,華爾街裏的青年才俊車載鬥量。但是,衆所周知,A 股确實不大好,用胡錫進的話說是 " 複雜 "。是很複雜,連知道複雜的老胡都被套牢了。男神女神們才出新手村就拿幾百億練手,超綱了,最終釀成了 A 股市場最新出爐的悲劇。
蔡神成 " 狗 ",葛神不神," 坤坤 " 躺平,一地雞毛。最慘的是劉格菘,被罵上了熱搜。種種不幸,皆是因爲一時僥幸,讓迷之自信與盲目迷信雙向奔赴。
看着九零後基民們一張張失落的年輕面孔,應有所思。
03
結語:
冬天第一片雪花落下時,他們竟渾然不覺
股票是好東西,公募基金是好東西,明星投資專家是好東西,投資熱情是好東西。可是,所有好東西在 A 股的大醬缸裏都染成了烏七八糟的顔色。
文案優秀、口号響亮,卻還是那套大資金賭政策利好炒作概念的老八股。" 選對行業 "、" 重視企業基準面 " 言之鑿鑿,卻是紙糊的燈籠皮經不起一戳。
葛蘭要是真的重視企業基準面,應該知道中國醫藥産業是行政高度保護下的溫室,溫室裏的 " 花朵 " 們全年研發投入還不如輝瑞一家。連花清瘟和 Rna 疫苗的距離,隔着無數個牛熊周期。蔡嵩松的半導體、劉格菘的新能源,又好到哪裏去?
至于 90 後的新基民,虧得可憐,但也虧得不冤。" 飯圈化 " 的低幼行爲,充分暴露出了他們心智上的不成熟。年屆而立,還是 " 萬物可娛樂 " 的輕佻。"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 ",竟成了無腦托付的任性與輕易。以至于冬天第一片雪花落下時,他們竟渾然不覺。
以上文章内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功夫财經無關。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功夫财經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