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雨潔
編輯 | 王靜儀
2023 年,是中國汽車業沸騰而高調的一年。轟轟烈烈的價格戰襲來,從頭部品牌到小衆品牌,從新能源汽車到燃油車,硝煙彌漫了整一年。新車配置越來越好,價格卻越來越低,成爲一道奇景。
2023 年 1 月 -9 月,中國汽車産銷完成 2107.5 萬輛和 2106.9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7.3% 和 8.2%,延續環同比雙增長态勢。其中,新能源産銷創新高,完成 87.9 萬輛和 90.4 萬輛,同比增長 16.2% 和 27.7%。
2023 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量超越日本,第一次登上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的位置,出口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世界五大洲都可以看到中國汽車的身影,中國車企在國際車展也嶄露鋒芒。
智能化也是車企們的共識,作爲自動駕駛的必經之路,城市 NOA(Navigateon Autopilot,指借助車載導航讓車輛實現自主駕駛)是中國車企攻克的重點之一。2023 年,各品牌都在布局自動駕駛,力圖快速開城。
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之下,中國汽車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01 " 癫狂 " 的價格戰
一場轟轟烈烈的價格戰,始于 2022 年底,并貫穿整個 2023 年。
特斯拉在 2022 年底開啓的多輪降價是整場事件的導火索。2022 年 10 月,特斯拉多次下調國産 Model 3 和 Model Y 的官方指導價;2023 開年,特斯拉再次大幅降價 2.9 萬元 -4.8 萬元。
圖 / 網絡
特斯拉的降價策略帶來了明顯的銷量上升。2023 年一季度,特斯拉的交付量超過 42 萬輛,創下曆史新高,同比增長 36%;二季度交付量繼續高速增長,當季交付近 47 萬輛,同比大增超 80%。
特斯拉這一舉動擠壓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問界、小鵬等多家車企在第一時間降價跟進。其中,小鵬汽車部分車型降幅在 2 萬 -3.6 萬元間,AITO 問界降價幅度在 2.88 萬元 -3 萬元。
價格戰随後從新能源車擴大到燃油車,湖北成爲國内燃油車價格戰的始發點。
2023 年 3 月,在湖北政府和企業的一同助推下,東風系車型先行推出大幅購車補貼,其中東風雪鐵龍 C6 車型降幅高達 9 萬元。随後,東風本田、上汽通用、一汽奧迪、廣汽本田等多個傳統燃油車品牌相繼推出優惠,一場全國範圍的汽車價格戰正式打響。
除了特斯拉的牽引,多家車企内部人士和行業專家對《财經》表示,價格戰全面爆發的原因,還包括車企對市場過度樂觀導緻新車庫存高,以及燃油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在 2023 年初的退出。
但降價帶來了足夠的正向銷量收益嗎?答案是否定的,理想汽車 CEO(首席執行官)李想曾表示:" 降價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銷量,但一定可以打擊到别的企業。"
價格戰持續一段時間後,市場漸顯疲态,銷量數據也未達預期。2023 年 1 月 -2 月,整體乘用車銷量爲 268.3 萬輛,相比去年同期的 333.6 萬輛,下降了 19.6%;其中燃油車的降幅更猛,從 271.1 萬輛 下滑到 191.2 萬輛,跌幅爲 29.5%。
新能源車企在降價風波中兩面承壓,一側是芯片和電池原材料成本仍然高企,另一側是不得不打的價格戰,車企毛利率越來越薄,出現 " 賣一輛虧一輛 " 的窘态。
燃油車的處境也将更加艱難," 全年車市的終端售價可能頗爲混亂,生存下去成爲各家車企最緊要的目标 "。汽車産業 KaaS 平台 - 廣州威爾森的一位分析師告訴《财經》。
在一片混亂中,行業協會曾嘗試終止價格戰。2023 年 7 月 6 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 13 屆中國汽車論壇上,以一汽、上汽、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特斯拉爲代表的 16 家中國頭部車企,聯合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争市場秩序承諾書》,承諾 " 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争秩序 "。
特斯拉在簽訂承諾書的第二天就變相降價——通過好友引薦購車,可以獎勵 3500 元。第三天,中汽協就撤回上述承諾條款,理由是涉及 " 價格 " 表述不當。
特斯拉的搶跑又引發下半年新一輪價格戰。8 月,零跑最高降幅達到 2 萬元;哪吒部分車型降價 2.6 萬 -4.9 萬元;歐拉的限時優惠最高可達 3 萬元;極氪 001 降價幅度約爲 10%,入門款價格隻有 26.9 萬元,達到價格低點。
随着 " 金九銀十 " 的傳統銷售旺季來臨,價格戰仍不見終止,對于消費者而言,新車價格越來越低無疑是好事,但對于利潤空間愈發稀薄的車企和一衆上下遊關聯企業而言,則到了咬牙堅持的關鍵階段。
價格戰下罕有赢家,打響多輪價格戰的特斯拉也經不住一降再降。
2023 年 10 月 19 日,特斯拉三季報公布。營收 233.5 億美元,同比增長 9%,低于市場預期的 240.6 億美元,創三年來最慢增速;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 44%;汽車交付環比下滑 6.7%,這是近四年以來特斯拉交出的最差季報,市值一夜之間蒸發 386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824 億元)。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财經》,惡性價格戰隻會影響消費心态,當下穩定消費信心最爲關鍵。
02 中國汽車出海的喜與憂
2023 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量超越日本,成爲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量爲 234.1 萬輛,同比增長 76.9%;而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同一時期數據顯示,日本汽車出口量爲 202 萬輛,同比增長僅 17%。
哪些車企的産品在海外熱銷?2023 年上半年整車出口量排名前十的車企包括:上汽集團、奇瑞、特斯拉、長安、長城、吉利、東風、江淮汽車、比亞迪和北汽。
其中,上汽集團出口量達 48.3 萬輛,穩居第一;而奇瑞出口量 39.4 萬輛,排在第二。另外,長安、長城、吉利、東風上半年出口量也均突破了 10 萬輛。
" 一帶一路 " 倡議讓中國汽車品牌走得更遠。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3 年上半年出口量前十的國家有俄羅斯、墨西哥、比利時、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英國、泰國、阿聯酋、菲律賓和西班牙。
縱觀曆史,中國汽車出口呈現加速态勢。汽車出口數量從 1 到 100 萬輛,中國用了 55 年;從 100 萬 輛到 200 萬輛,用了十年;從 200 萬輛到 300 萬輛,僅用了一年。
出口排名也實現三年三大步的飛躍。2021 年,中國汽車出口量以 201.5 萬輛超越韓國的 152 萬輛;2022 年,中國憑借 311 萬輛的出口,超越德國,成爲全球第二。2023 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超越日本,躍至第一,并有希望繼續維持第一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汽車出口價格也同步上升。" 從去年開始,中國出口的汽車單價就在上升,特别是新能源汽車領域有很明顯的體現。據我了解,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單價已經維持在了每輛約 3 萬美元(約合人民币 21.9 萬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對《财經》表示。
中國汽車出口激增的背後,新能源汽車成爲主導,連續八年穩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産銷規模第一。2023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産量大幅增長 35%,出口量爲 79.5 萬輛,占整體汽車出口的 25%,同比增長 112.7%。
據中汽協統計,比利時、英國和泰國爲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前三大國家。
當前,中國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電池技術、電機系統、智能駕駛等多個技術方面 " 彎道超車 "" 換道超車 ",甚至改寫全球汽車産業競争格局。
在 2023 年 9 月的德國慕尼黑國際車展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強勢亮相,甚至被當地媒體稱爲 " 屬于中國人的國際車展 "。
但喜悅的背後也存在不小的隐憂,以歐洲反補貼調查的政策壁壘爲主。
2023 年 9 月 13 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宣布,歐盟委員會正在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将有 13 個月的時間來評估是否需要對中國汽車征收額外的關稅。而反補貼調查的範圍不僅包括中國本土品牌,還包括特斯拉等在中國生産的國際品牌。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應,歐盟拟采取的調查措施是以 " 公平競争 " 爲名行保護自身産業之實,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爲。
歐盟委員會一名發言人對《财經》表示,歐盟市場對外國電動汽車開放,不像其他國家對電動汽車征收高額進口關稅或者對生産鏈提供補貼,但近來中國對歐盟不斷增長的低價電動汽車出口引發了擔憂。
實際上,中國汽車出海之路并不坦蕩,除了外患,中國汽車在海外仍存在 " 散、弱、小 " 的情況," 低質、低價、抄襲 " 的固有認知仍根深蒂固。
" 中國車企做海外市場,不能學漁民模式,廣撒網,撈到啥算啥。" 清華大學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顯君對《财經》說。而中國摩托車商會秘書長張洪波認爲,在出海之路上,汽車應該摸着摩托車的經驗過河,避免再度摔倒。
03 自動駕駛開城記
2023 年,也被稱作城市 NOA 元年,各家車企紛紛 " 亮劍 "。
NOA 是指自動輔助導航駕駛,是一種在高架高速等封閉路段上,借助車載導航讓車輛實現自主駕駛的技術。從《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标準來看,處于 L2 級與 L3 級自動駕駛之間。
相比于封閉路段,城市複雜的路況車況才是真正困住自動駕駛落地的原因。因此,城市 NOA 也被稱作輔助駕駛的天花闆,對車輛加速、續航和車機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 NOA 能實現這樣的功能:前車速度太慢,車輛自動變道加速超車;有行人和騎手突然出現,車輛立刻減速慢行;綠燈亮了,駕駛員無需操作,車就自動起步通過路口。
不同品牌下,城市 NOA 的叫法不同。特斯拉和理想直接稱 NOA,小鵬爲 NGP 以及升級版 XNGP,華爲和極狐爲 NCA,長城魏牌爲 NOH,除此之外還有 NCA、NAD 等,它們的本質都是城市 NOA。
業内人士普遍認爲,城市場景的落地,标志着智能輔助駕駛下半場的開局。而城市 NOA 體驗的好壞,将決定行業下一階段競争的關鍵。
城市 NOA 離不開城市土壤,開城的速度和數量,直接影響用戶體驗和數據采集規模,而數據規模反過來會促進城市 NOA 的升級。
2023 年,各車企開城的口号喊得雄心勃勃。華爲的目标是将 NCA 覆蓋全國 45 個城市;小鵬汽車想在 50 座城市實現 XNGP 落地;理想直接喊出年末覆蓋 100 座城市的豪言,開城攻堅戰就這樣打響。
深耕地圖導航的供應商,也在 " 瘋狂 " 開城。高德和騰訊預計在今年底覆蓋 50 個城市,四維圖新 6 月宣布已有 120 個城市過審,計劃在明年覆蓋 150 個城市。
狂飙突進下,也有不少自動駕駛從業者認爲,城市 NOA 功能想大範圍推廣,還需解決大量技術與工程問題。甚至有人直言:" 大部分企業還是在吹牛階段,很難如期交付。"
不可避免,自動駕駛開城是一場有關數據、算力、模型和銷量的競速賽。
" 無圖 " 和 " 有圖 " 是其中的争議。這裏的 " 圖 " 是指可以定位精度可達厘米級的高精導航地圖,能精确提供動靜态的交通環境信息。
大部分新勢力車企基于不依賴高精地圖的 BEV(鳥瞰圖感知)+Trans-former(神經網絡模型)模型進行開發。采集數據越多,傳感器配置越高,模型感知結果越準确,這就需要車企舍得爲各種激光雷達和芯片下成本,更需要用戶願意爲其買單。
而高舉 " 有圖 " 旗幟的供應商,也爲市場做出了讓步,開始研發更具性價比的輕量化地圖,比如高德的 HQ LiveMAP、騰訊的 HD Air 輕量級高精數據和四維圖新的 HD Lite 等。
現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是多家車企第一批開放城市 NCA 的首選,随着模型開發的進程,城市 NOA 也将逐漸擴展至更多城市。
回過頭看,有人說人類的未來不能沒有自動駕駛,除了挑戰技術和解放人力,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貨車司機短缺的物流行業問題的解法。
在自動駕駛的熱潮下,政策法規也随之而來。
2023 年 3 月,自然資源部發布的《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标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 版)》中提出,計劃到 2025 年,初步構建能夠支撐汽車駕駛自動化應用的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标準體系,到 2030 年,形成較爲完善的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标準體系。
2023 年 6 月,工信部表示将支持 L3 級及更高級别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各地相關部門也陸續推出智能駕駛鼓勵政策與智能網聯試點方案,爲自動駕駛提供政策保障。
" 中國已經成爲而且終将成爲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我們預計到 2030 年,中國可能具備 L2 及以上的車輛保有量将達到 3000 萬輛,市場規模有 5000 億美元。" 亞馬遜雲科技大中華區戰略業務發展部總監陳亦恺對《财經》說。
責編:趙成
推薦閱讀
☎️ 聯系我們
星标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