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 | 若風 排版 | 五月
第 7868 篇深度好文:2990 字 | 8 分鍾閱讀
思維方式
學生時代,很少聽說身邊的人喜歡魯迅。大家隻覺得他的文章讀不懂,還要 " 背誦全文 " 應付考試。
長大後,經曆了社會的打磨,明白了孔乙己的可笑、祥林嫂的可悲、三味書屋的有趣、《記念劉和珍君》的有力。
而出走半生後,中年再讀魯迅,讀到的是現實生活的解藥。
他醫治的是人心的頑疾,要解決的是世間的難題。
他用文字,給後人留下了指路的燈。如今我們的許多現實問題,依然能從他那裏找到答案。
一、" 從來如此,便對嗎?"
現代社會中,年輕人少有沒被催婚催生的。
身邊有一位朋友,從畢業起,家裏就不斷給她介紹相親對象。
好不容易結了婚,以爲能清淨兩年,沒想到又催起了生孩子。
她問,爲什麽 30 歲就一定要結婚生子,爲什麽所有人都要過千篇一律的生活。
家人一愣,卻也隻回答:" 這麽些年,不都一直是這樣的嗎?你不這樣,不就是不正常嗎?"
但正如魯迅所說:" 從來如此,便對嗎?"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如果還以爲 " 從來如此 " 便是真理,那就無異于守株待兔、刻舟求劍。
爲什麽男生就要學理科,女生就要學文科;上大學就要選離家近的,得能跟家裏照應;工作就要進體制内,不然不算正經工作……
這些事都沒什麽道理,隻不過是 " 從來如此 "。
但這個世界,束縛我們的東西已經太多,大可不必再加上 " 從來如此 " 這一條。
過去怎樣,别人怎樣,與現在的我有什麽關系?我們來世間一遭,又不是爲了活成别人。
想成爲獨立的個體,第一步就是學會獨立思考。隻有你自己,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二、猛獸總是獨行,
牛羊才成群結隊
工作中生活裏,總有那些愛拉幫結派、愛攀關系的人。
他們整天四處遊走,看起來好像跟誰都很熟,還和領導、老總們關系甚密,人脈強大。
" 這是 X 領導送我的,上周我給他家孩子介紹了個輔導老師…… "
" 這事交給我,我跟 XXX 可是老交情…… "
" 走走走,下了班一起去喝酒,給你介紹幾個朋友,以後這都是門路…… "
如果你看不上他們的行徑,稍稍流露出鄙夷,他們就會裝出一副 " 懂王 " 的架勢,用一句 " 你們年輕人不懂 " 噎得你無言以對。
魯迅先生曾說:" 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話。"
我們生活在人情社會,彼此之間的确需要照應與幫扶。
但一時遇貴人,或許靠的是運氣;一直遇貴人,靠的就是實力。
如果本身不是潛力股,站在風口也飛不起來;如果不是千裏馬,遇到了伯樂也無法脫穎而出。
社交固然有益,但若不提升自己,也不會有人提攜你,反而顯得廉價。
正如魯迅所說:" 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面對世界的規則,我們能做的唯有努力提升。知世故而不世故,曆世俗而彌天真。
三、唯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聽朋友講過這樣一位讨厭的親戚。
每到逢年過節,他都化身 " 萬人嫌 "。
一會勸創業的表弟回家考公務員,那才是正經工作;一會叫準備讀研的妹妹早點嫁人,嫁得好比什麽都強。
你要是不說話,他就越說越來勁,口若懸河;你要是反駁他,他馬上就跟你針鋒相對,還指責你對長輩沒規矩沒家教。
終于有一天,在這個親戚又在唾沫橫飛指手畫腳時,朋友直接摔門帶着爸媽揚長而去,留那個讨厭的親戚,繼續他一個人的表演。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 唯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面對讨厭的人,無論是正面交鋒還是繞行遠離,對我們而言,都是得不償失的消耗。
有的人會覺得不甘心、不服氣,總想跟他們争出個勝負對錯。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講道理。
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
時間就是生命,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讨厭的人身上,無異于慢性自殺。
我們大可踐行魯迅先生的話:" 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四、面具戴太久,
就會長到臉上
有人說,成年人的生活就是學會戴上面具,僞裝成另一個人的模樣。
生活中,我們見過太多的人假裝小資,假裝悠閑,假裝成熟,假裝合群,假裝豁達,假裝小衆……
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 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
之前有個同事,能力很優秀,收入比同齡人高出不少。朋友圈也都是各種令人羨慕的小資生活。
當大家都以爲他有錢有閑有品位時,他卻開始入不敷出。
他說,以前總想着如何讓自己的生活 " 看起來 " 更精彩。但這種無處不在的設計和僞裝,将他的金錢和精力都消磨殆盡。
有人說,我們僞裝的樣子,就是我們想成爲的。
但如果這種僞裝不能讓你努力靠近目标,那就會變成海底漩渦,将你吞噬殆盡。
所以,要麽成爲面具,要麽摘掉面具,否則必然傷筋動骨,回頭無岸。
五、迷茫的年輕人該怎麽辦?
每年畢業季,都會看到很多迷茫的年輕人。
在上學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麽、能做什麽,也不知道該向什麽方向去努力;
在工作的,面對愈發嚴峻的就業形勢,不知道未來在何方;
還有人在日複一日的起床、上班、吃飯、睡覺中,懷疑起了生活的意義。
想尋找過來人的指點,卻隻能看到如同隔靴搔癢的空話:
你要做自己、要愛自己、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從沒有人告訴他們,怎麽做、怎麽愛,怎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對此,魯迅說:
" 青年又何須尋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導師呢?不如尋朋友,聯合起來,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
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荒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
年輕人雖然缺少深厚的積累和明确的方向,但擁有試錯的成本和生命的力量。
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向着所有可能的道路前進。
去嘗試,去尋找,如果一個人找不到,就大家一起去找。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年輕人最大的财富,就是一往無前的能力。
六、對總是猶豫畏縮、不敢開始的人,魯迅說:" 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麽事都不能做了。"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曆:
看着短視頻興盛,自己也躍躍欲試,研究相機、收藏剪輯教程,但沒過幾天又覺得:會不會沒人看,會不會做不好,然後就不了了之。
生活中的很多事似乎都是如此,我們總想等做好了準備再開始。
對此,魯迅先生說:" 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麽事都不能做了。"
一位博主曾分享,她最早的一條視頻,就是一時興起錄的。
當時她對拍攝、剪輯、腳本都沒有什麽研究,完全是想到就做了,開始做之後才學着提升、改進,到現在已經有了幾十萬粉絲。
她說:" 如果我一直在等自己準備好,那可能到今天,我還在原地。"
其實任何事情,先做起來,就已經成功了一半。相比完美,完成更重要。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七、總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魯迅先生百年之後,我們依然在閱讀他的文字,依然将他視爲燈塔指引未來的方向。
面對如今的 " 喪文化 ",魯迅先生的文字仍能帶給我們力量。
"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