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掃碼消費已經十分常見。吃飯要掃碼點餐、停車要掃碼繳費、購物還要掃碼辦會員。然而,在消費領域,有些商家甚至會強制或誘導消費者掃碼關注,用戶個人信息被商家 " 過度采、強制要、誘導取、違規用 " 的現象并不少見,随後消費者的姓名、位置、電話等個人信息,就有可能由于各種原因被洩露或利用。強制或誘導掃碼消費亟須治理,近日,針對這些亂象,記者在湖南、上海等地進行了走訪調查。
停車場掃碼繳費 強制收集個人信息
掃碼付費,如今是很多停車場提供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這種方式,原本是消費者掃碼付款後可以直接離場。然而記者卻發現,這種替代人工收費,本該是 " 提高效率、便捷快速 " 的方式,在一些停車場卻讓消費者支付時更耗時、更麻煩。
湖南湘潭步步高停車場 工作人員:我們是一個小程序,而且都是實名制的,你如果用微信掃碼付款肯定是要獲取你的信息。
記者在這個停車場出口繳費,手機掃碼後跳轉到一個小程序,這個小程序不能直接繳費,而是首先必須注冊成爲其會員,提供真實姓名、手機号碼等隐私信息之後,才能支付停車費、離場。
上海市近半商場停車掃碼付費時索要個人信息
記者調查發現,像這樣掃碼停車時索要個人信息的收費方式,很多城市的消費者都會遇到。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近日對覆蓋全市主要商圈的 140 家商場的停車場進行了暗訪,發現有 67 家停車場在消費者掃碼付停車費時,需要關注相關公衆号,提供手機号、微信昵稱、頭像等個人信息,才能支付停車費。根據調查結果,将近一半商場停車場在掃碼付費時索要個人信息。
商場稱 " 索要個人信息 " 是爲了進一步營銷
上海某商場市場部經理 闫娜:如果想要享受停車優惠,就需要去注冊成爲我們的會員,需要獲取微信昵稱、手機号碼。
記者:想通過這個了解到消費者的哪些信息呢?
上海某商場市場部經理 闫娜:這個小程序就是鏈接到微信客戶端的,很多人會有自己的頭像和昵稱,注冊成爲會員的時候一并就獲取到的,核心可能還是電話号碼,這樣的話他在場内的一些消費行爲,我們在後台是可以觀測到,作爲後續活動營銷方面的内部參考。
上海市消保委新聞部主任 楊青:商家如果是希望通過一些優惠的形式吸引消費者關注公衆号或者加入會員等,它是可以另外張貼的,但是不應該跟停車繳費混淆,不應該讓消費者認爲或者把它設爲停車繳費的前提條件。我們認爲,這些商場不應該把這兩件事混同在一起。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收集個人信息,應當限于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範圍,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與此同時,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 唐健盛:我們認爲商家無權在掃碼支付停車費的過程當中,向消費者索要索取、誘導各種消費者的個人信息。
部分餐廳不提供個人信息無法點餐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強制或誘導掃碼消費,在全國多地多個消費領域都存在,消費者在掃碼點餐時也經常被索要個人信息,甚至一些掃碼小程序設置了十分 " 霸道 " 的門檻。記者在調查中看到,類似的情況會出現在一些連鎖品牌的咖啡店、奶茶店,即便消費者站在櫃台前點餐,也會被強制索要個人信息。
強制收集手機号 用于 " 穿透 " 消費者個人信息
針對強制或誘導掃碼消費的行爲,今年下半年,上海市多部門開啓了爲期半年的專項執法行動。近日,對全市多個連鎖品牌的快餐店和奶茶店,上海市消保委進行了調查。
上海市消保委日前在全市對 29 個連鎖品牌的快餐店和奶茶店進行到店掃碼點餐調查,結果發現,"COCO" 奶茶、" 沈大成 "" 茶百道 " 等 8 個品牌的餐廳,掃碼點餐時小程序索要個人信息。
上海市消保委新聞部主任 楊青:我們到店掃碼之後,彈出來小程序,我們選擇了到店自取,然後它提示需要定位授權,我們是可以選擇拒絕的。手動選擇附近的店鋪,選擇好商品之後下單,這時候它提出需要獲取手機号,如果拒絕,沒有辦法繼續下單。
像這樣,消費者到店掃碼點餐時被索要位置信息和手機号碼,尤其是強制收集消費者的手機号,是上海市消保委這次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 唐健盛:爲什麽一定要手機号呢?手機号其實就是用來 " 穿透 " 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因爲消費者可能在很多的平台,很多線上線下的場景下做不同的消費,數據隻有被 " 穿透 " 了以後才更值錢的。位置信息又是幹什麽用的呢?位置信息是用來賣錢的,可以把消費者這個信息賣給在他的空間位置附近的商家。
小程序開發商低價服務 爲獲取免費個人信息
記者調查發現,其實大多數的餐飲門店往往會請第三方來開發小程序。而有一些第三方數據公司,爲了獲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會低價甚至于免費給餐廳做一些掃碼點餐的小程序。
這些公司給商家開發小程序時,通常會誘導或強制索要個人信息,這些免費的用戶數據在他們看來,非常有價值。在這類第三方數據公司裏,大量個人信息可以随時通過手機在線查看,甚至批量導出。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是否被洩露,基本取決于小程序後台管理者和維護人員的自律。
上海對個人信息 " 過度采、違規用 " 等展開治理
爲了整治消費領域的這些掃碼亂象,上海市網信辦今年 7 月中旬以來,就個人信息 " 過度采、強制要、誘導取、違規用 " 等問題,開展綜合治理。重點聚焦餐飲門店、停車掃碼、少兒培訓、商超購物、理财小貸、房産中介、汽車 4S 店、租借充電器等 8 個消費領域。
針對上海各區主要商圈、主要路段,重點檢查各類餐飲經營者 2200 多戶。目前問題線索涉及的 55000 多家全國連鎖餐飲門店已經完成整改。此外,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今年以來對消費領域侵害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爲進行持續的監管和打擊,共檢查了 3355 家企業,約談了 216 家企業,發出責令整改 58 份,對 9 個企業違法行爲進行立案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