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鋼鐵 75 炮 Author 鋼鐵槍炮與細菌
一個是現代火炮的鼻祖,一個是現代坦克的先驅,他們兩者之間的強強聯合,能迸發出怎樣的火花?
誕生于 19 世紀末的 M1897 型 75 毫米野戰炮,引領了 20 世紀初的火炮發展,是所有新式火炮的模仿與追趕對象。
在一戰的戰火中,孕育而出的雷諾 FT 坦克,是第一種安裝了旋轉炮塔的坦克,憑借出色的設計,它是少有的在一戰後還能活躍在軍火市場上的戰時坦克設計。同時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設計第一款坦克時,參考與模仿的首選對象。
雷諾 FT 坦克重量隻有 6 噸多,使用一台 39 馬力的發動機,武器爲一挺 8 毫米機槍,或者是一門 37 毫米炮。相比于一戰期間,其他傻大黑粗的坦克設計,雷諾 FT 在有限的技術條件下,做到了火力與機動的完美平衡。
德國的 A7V 坦克
大家在聊坦克的時候,會記得關注速度、續航能力這些機動性指标。而在讨論牽引式火炮時,卻隻會關注口徑、射程、射速、威力這些火力指标,而忽略掉機動性能。
其實對于牽引式火炮而言,機動能力也是和火力性能同樣重要的指标。如果火炮在作戰時跟不上步兵的運動速度,在需要它們時無法到達戰場,就會嚴重影響部隊的作戰使用。
被法軍稱爲 "75 小姐 " 的 M1897 型 75 毫米野戰炮,火力性能的強大是毫無疑問的,超過 20 發每分鍾高射速,遠遠超過同級别的其他對手。在射程和威力上,與同時期的德國 77 毫米野戰炮相比,也具有明顯優勢。
德國 77 毫米野戰炮
在設計之初,"75 小姐 " 在機動能力上,花費的心思一點也不比火力性能少,它的行列重量爲 1900 公斤,正好卡在六馬挽拉的重量上限上。長距離機動,使用騾馬牽引,上了戰場之後,使用人力進行短距離推行。
可是到了一戰爆發後,這兩種主要機動方式都出現了難以克服的問題。首先是戰場上到處都是彈坑,想要靠炮兵推着 "75 小姐 " 跟上沖鋒的步兵,無疑是癡人說夢。
其次是戰争進行到後期,騾馬在戰場上損失數量過大,導緻拉炮車的馬不夠用了。騾馬的繁育、生長,需要遵循基本的自然規律,不是在工廠裏面加大生産就可以的。
法國人不得不考慮使用機動車輛來運輸火炮,"75 小姐 " 的木制車輪不适合直接使用卡車牽引,法軍就直接将 "75 小姐 " 放在卡車車廂裏面來運輸,這種運輸火炮的方式,和今天大毛運輸 120 毫米迫擊炮的方式類似。
除了卡車之外,法國人還曾嘗試使用履帶式車輛和拖拉機來運輸火炮,但這些運輸方式都存在一個缺點,它們僅适用于火炮的長途運輸,而無法解決戰場機動性問題。
火炮的裝卸十分麻煩,從火炮離開車輛到布置陣地投入戰鬥,還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戰場機動性問題,在雷諾 FT 坦克服役之後,迎來了新的契機。
在雷諾坦克之前,雖然在聖沙蒙坦克上,已經安裝過 "75 小姐 ",但是聖沙蒙太笨重了,20 多噸的重量,發動機功率還不到 100 馬力。履帶過短且重心不穩,很容易陷入戰場中的泥濘裏,或是被一個小土坡就擋住了去路。
聖沙蒙坦克
1918 年 5 月,法國陸軍批準了一項基于雷諾坦克底盤和 M1897 型 75 毫米野戰炮的武器研究。給定的性能指标包括戰鬥全重爲 5 到 6 噸,成員爲 4 人,包括一名駕駛員和三名炮手,需要能攜帶 100 發炮彈,可以擔負反炮兵和反坦克任務。
1918 年 8 月第一輛原型車制造完成,開始工廠實驗,9 月交付給法國陸軍開始測試。雷諾 FT 坦克的底盤非常小,爲了能夠承載 M1897,坦克拆除了駕駛艙和炮塔,火炮直接以敞開式安裝在車體上。
爲了維持安裝火炮後的車體平衡,炮口朝向了車體後方。俯仰角爲 -4 度到 24 度,仰角比牽引式的 18 度大一些,理論上射程也會遠一些。
由于拆除了駕駛艙,駕駛員在駕駛車輛時也會裸露在車體前方,非常容易受到攻擊。而且背後就是火炮,爲了不影響炮管後座,開炮時,駕駛員要離開車輛。
向後射擊的主炮,類似于二戰時期英國的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這都是在小車拉大炮的情況下,不得已的選擇。
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
雷諾自行火炮的彈藥架位于火炮下方、駕駛員的背後。由于車體太小,空間實在有限,隻能攜帶 40 發炮彈,達不到法國陸軍要求的 100 發。M1897 的射速超過 20 發每分鍾,40 發的彈藥儲備如果全力射擊,連兩分鍾都堅持不了。
在測試中,雷諾 FT 自行火炮表現出了不錯的射擊穩定性和良好的機動能力。但由于毫無保護的駕駛艙、反人類的向後射擊以及過低的彈藥攜帶量,這款火炮沒有被法國陸軍接受。
除了 M1897 之外,雷諾公司還設計了基于 M1913 型 105 毫米野戰炮的自行火炮。現在關于這輛自行火炮的資料很少,從原型照片上看,它的炮口朝向也是向後。爲了承載更重型的火炮,底盤上的改動也更大。
基于 M1913 型 105 毫米野戰炮的自行火炮
在雷諾公司的設計被否定後,法國人又設計了兩種基于雷諾坦克底盤的自行火炮。由兩個部門單獨設計,分别被稱爲 STAV 型和 STA 型。
STAV 型自行火炮将雷諾底盤的前部駕駛艙拆掉,火炮安裝在經過加固的底盤地闆上。駕駛員的位置被移動到車輛的中央,炮手坐在底盤後部的一個無保護的長凳上。
STAV 型
火炮的俯仰角爲 -8 度到 40 度,理論射程更遠,彈藥攜帶量爲 120 發,原型車于 1918 年 10 月 9 日完成。
STA 型對底盤的改動最大,發動機被移動到車輛中部,駕駛員仍然位于車體前部中央位置,但是有裝甲保護。車輛後部爲開放式的戰鬥室,炮口超前,俯仰角爲 -5 度到 +41 度,能夠攜帶 90 發炮彈,并且安裝了一挺哈奇開斯機槍用于自衛。
STA 型
不過随着一戰的結束,上述這些不成熟的自行火炮設計全都被終止了研究,從二戰各國将輕型坦克底盤,改裝成自行火炮的經驗來看,STA 型的設計或許最爲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