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作爲東風旗下新能源的全新闆塊,能否卷出一條通天大道呢?
近日在進行了降價、優惠送車等一系列操作後的東風納米又有了新動作,7 月 21 日東風汽車對外宣布将在今年下半年發布全新電動品牌東風納米,這也是東風汽車在新能源造車下的第三個自主品牌。
同時,納米的推出幫東風補齊了新能源布局的最後一塊拼圖,此前已推出的猛士科技和岚圖分别面向高端越野和中高端乘用車市場,起售價都在 30 萬元以上,主攻豪華終究不是市場主流,中低端才是市場的大頭,而納米的推出剛好補齊了低端電動車市場這最後的布局。
雖然品牌剛剛發布,但東風納米實際上是由來已久。甚至此前在東風雪鐵龍的 4S 店,還有買雪鐵龍天逸送納米 BOX 的離奇促銷活動。
爲何早就誕生的東風納米,又要再次以全新電動品牌的身份重現?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納米 EX1 及納米 BOX 兩款車型在售,但是在宣傳中一直是以東風 EV 新能源爲主體,這一次的品牌發布也意味着納米科技進行獨立品牌運營。
在東風汽車年初對外發布的宣傳冊中,并不包涵納米,這本涵蓋 2021-2022 東風汽車産品的宣傳冊證明了在 2022 年底之前,納米和東風汽車并沒有直接聯系。直到 2023 年 2 月,東創紫聯 ( 武漢 ) 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企業名稱變更爲東風汽車納米科技有限公司。
而回溯東創紫聯的股權結構會發現,密集的變動是從 2022 年底開始的,經過短時間内的兩次增資,這家注冊資本僅有 1000 萬元的公司瞬間膨脹爲注冊資本 18 億元的大公司,并且股東也從之前的東風卓聯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變更爲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開始直接管理。
既然作爲新品牌,必然是全部換新,納米科技也迎來了新平台和新産品。
此前,納米車型都是在武漢工廠生産,采用的是雷諾 - 日産 - 三菱聯盟 CMF-A 平台生産,而爲了全新平台的研發和生産,納米科技 2 月在襄陽投資 100 億元建設了新的生産車間,并且在 4 月時就已經下線了首輛試制車,預計 11 月正式量産。
在東風汽車強大的資本注入和産業支持下,納米從一個可有可無的品牌瞬間蛻變爲一個擁有研發、生産和銷售于一體新品牌,單論速度上來說絕對碾壓各種新勢力造車,同時也能看出東風在集團層面對納米這個品牌的期望。
但在高手如雲的純電微型車市場,納米作爲東風旗下新能源的全新闆塊又能否卷出一條通天大道呢?
畢竟,在此之前東風汽車的新能源轉型之路走得并不順暢,在 2023 年 1-6 月新能源銷量榜單前十中甚至不見東風的蹤影,就像不少的國企造車都搞了所謂新勢力造車品牌,但是東風的表現,有些差強人意。
其推出的新能源品牌岚圖自 2021 年開始交付到現在,表現的都一直不溫不火,即使在擁有三個車型 7 月的銷量也就隻有 3,412 輛,同爲央企的長安汽車獨立出的深藍品牌 7 月的銷量則爲 13,172 輛,并且目前深藍也就隻有兩款車型。
岚圖銷量不如深藍的原因或許就是因爲自身定位的失誤,相比深藍的中低端市場,岚圖的起點就相當高,勵志要做高端純電品牌,起售價都是 30 萬元的中高端産品,但想要做成高端又談何容易。
雖然東風還推出了猛士科技這樣的高端品牌想要在細分市場走出一條坦途,但高昂的售價注定不會是走量的産品,想要獲得實在的銷量還是需要靠中低端産品,納米所選的小型車賽道就成立東風汽車在新能源困境下突圍的重點
對于納米選擇小型新能源車賽道,相信不少人都會認爲是一條比較簡單的賽道,畢竟又小又便宜,會比你死我活的緊湊級市場容易發展。
而且,不少品牌的新能源産品都是從微型和小型車起步的,像奇瑞小螞蟻,北汽新能源等,也誕生了不少黑馬,例如國民神車的五菱宏光 MINI,甚至創造了單車型銷量的記錄,一度霸榜新能源銷量榜單。
同時,也引入了不少品牌加入到小型新能源車型的開發中來,包括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長城、零跑、極狐等車企業已經紮堆湧入,整個市場早已經不再是一片藍海了。
在 A00 級新能源滲透率達到 99% 以上後,市場的熱點就被推動到了 A0 級車型上,從滲透率來看,A0 級是今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增長最快的車型,從 2022 年的 32.8% 已經一路上漲到 6 月的 52.2%。
可以說,東風納米選擇的這條賽道是新能源上升最快的賽道,按照這樣的發展前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内 A0 級新能源車型都将有着巨大的市場,按照目前的銷量估算,如果 A0 級産品能像 A00 級一樣滲透率達到 99%,那麽就至少有每年 100 萬輛的市場空缺,确實是一塊不小的市場。
但是目前來看,想要在 A0 級市場有所突破,納米還要些自己的殺手锏,畢竟在這個市場中已經有不少強者,其中比亞迪在轎車和 SUV 市場都占據着第一的位置,無論是海豚還是元都是有着絕對的優勢。
除此之外,上汽五菱和廣汽埃安也都有着不俗的實力,像五菱賓果從上市以來一直處于一個高速的增長狀态,僅用半年時間就已經逼近到了比亞迪海豚身後,廣汽埃安的增長也很明顯埃安 Y 是 6 月 A0 級 SUV 中增速最快的,相較比亞迪元在同比和環比增長上都更勝一籌。
同時在 A0 級市場上還需要面臨兩個關鍵性的問題,首先就是成本的控制,特别是純電車型對成本管控的要求極高,市面上的不少品牌都是在虧損的邊緣,像比亞迪海豚正是因爲全産業鏈的整合才可以做到兼顧續航和成本,但在智能化方面還是會被不少用戶吐槽,而且越來越多的 A 級燃油車降價,必然會沖擊 A0 級的新能源車型,當價格接近時,消費者就會猶豫。
其次就是差異性,應爲成本的限制 A0 級在基礎硬件上很難拉開太多的差距,不可能像 A 級車那樣卷硬件,那就需要在外觀設計,定制化上吸引消費者,上汽在這方面就做的很不錯,無論是五菱缤果還是名爵木蘭都有鮮明的産品特性,巧妙地和比亞迪形成區隔,避免同質化帶來的競争弱勢,畢竟拼三電成本國内目前很難找到比亞迪的對手。
從目前納米新車 S31 釋放的信息來看,其更像是盯着五菱缤果在競争,各項數據都比好上一點,如果價格能帶來些驚喜的話,确實能在比亞迪和五菱之間搶下一塊市場。
可以看出,東風汽車在經曆上半年的陣痛之後,确實想要在下半年内挽回一些顔面,猛士的上市,岚圖 FREE 的換代,還有納米的品牌換新等一系列的操作都是爲了穩住東風新能源的轉型。
其中東風納米更是承擔着銷量數據向上的重任,按照此前的消息東風納米計劃在 2025 年完成 40 萬輛的銷量目标。
但是納米能否能成爲東風向新能源進軍的一把利刃還需要看納米自身的實力,否則一切都隻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