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9 月 22 日訊(記者 劉陽)面對新能源潮流,又一跨國車企選擇在中國市場推出新品牌。9 月 21 日,東風本田正式發布全新新能源汽車品牌——靈悉,旗下首款概念車也全球亮相。按照規劃,至 2025 年,東風本田電動化産品比例将超過 50%,2030 年累計推出 10 款以上純電動車型。
" 靈悉 L 将于 2024 年正式上市。" 東風本田副總經理潘建新透露,未來,東風本田将依托強電智混技術品牌、e:NS 電動化品牌、靈悉新能源汽車品牌三大闆塊,圍繞 EV、HEV、PHEV 新能源技術路線全域布局,構建起覆蓋各級細分市場的電動化産品陣營。" 爲了配合電動化轉型,東風本田第四工廠,也是本田全球首個新能源标杆工廠——東風本田新能源工廠将于 2024 年正式投産。"
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持續攀高的背後,作爲傳統合資品牌的東風本田早已表現出疲态。一方面,東風本田在新能源賽道上産品線單薄,尚未推出 " 能打 " 的車型;另一方面,伴随着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的萎縮,東風本田燃油車型同樣面臨巨大的競争壓力。此外,合資品牌對新能源産業鏈的打造整合需要一定時間。數據顯示,1-8 月,東風本田累計銷量 340,854 輛,累計同比下滑 27.16%。
同樣,北京現代亦在謀變。9 月 12 日,現代汽車集團在韓國總部透露,正準備與中國合作夥伴北汽集團攜手推出電動車,同時也會考慮與更多中國企業在電動車、軟件領域合作。至于合作對象,現代汽車集團表示持開放态度。
雖然北汽、現代中國尚未對此做出回應,但有知情人士透露,這家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正準備與中國合作夥伴北汽集團攜手推出電動品牌,強化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合作," 雙方合作的電動車或面向 10 萬 -25 萬元的大衆化市場。"
目前行業猜測,現代汽車和北汽的合作可能會采用兩條路線同時進行的方式,包括直接導入現代 IONIQ 系列車型,由北京現代實現本土化生産;由北汽新能源提供核心的三電技術,現代方面主導設計,推出的産品或歸入合資公司全新品牌旗下。
" 想要在中國市場完成‘重生’,合資品牌隻能押寶電動化與智能化産品的導入。" 在業内人士看來,在智能電動化大潮背景下,中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築起了技術壁壘,這讓曾經高高在上的外資品牌有了難以逾越的鴻溝,同時市場空間也被蠶食擠壓," 國内新能源車市場日新月異,傳統合資車企多數已跟不上節奏,這其中包括北京現代、長安福特,以及一些日系品牌。"
數據顯示,8 月,新能源車國内零售滲透率 37.3%,較去年同期 28.4% 的滲透率提升 9 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60.2%;豪華車新能源車滲透率 30.0%。業内普遍預測,今年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 850 萬輛。
偌大的新市場,大衆、豐田、本田等跨國傳統車企巨頭的表現卻不盡人意。1-8 月,新能源廠商國内銷量排行榜前 10 名除特斯拉外,幾乎是清一色的自主車企;而在燃油車領域領先的德系和日系,僅有一汽 - 大衆和上汽大衆兩家合資車企分别以 6.32 萬輛和 6.02 萬輛新能源車銷量位居第 14 名和第 15 名,日系車企依然無一家入圍前 15 名。
" 面對越來越喜歡購買電動車的中國消費者,合資品牌變得焦灼。" 前述業内人士表示,燃油車時代,一款車型的全新換代往往 5-7 年,中期改款是 2 到 3 年。到了新能源車時代,新勢力們把這個時間縮短到了 2-3 年,這就打破了合資品牌的産品節奏,也給合資品牌新能源轉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無形之中也增加了難度," 這些‘姗姗來遲’的合資企業新品牌想要在競争激烈的電動車領域搶占一席之地并不容易。"
值得留意的是,随着中國新能源市場的高速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選擇與中國電動車企合作快速推進電動化進程,以此重塑市場地位。如大衆與小鵬、奧迪與上汽、長安福特與長安汽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