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神劇,被内娛盯上了。
豆瓣 9.5 分日劇《非自然死亡》将被翻拍。
消息一出,哀鴻遍野。
網友紛紛發言勸阻:
「誰拍罵誰」
之所以如此反應,除了大家對内娛職場劇水平了然于心。
翻拍幾部,毀幾部,發揮穩定。
還因爲《非自然死亡》的題材和内容都比較特殊。
以内娛的标準來說,這部劇「全是敏感點」。
根本不是國産職場劇能夠企及的尺度。
這下,反倒引起了魚叔的好奇。
來,咱們也試着做一把内娛編劇。
看看真要翻拍的話,能拍成什麽樣兒——
《非自然死亡》于 2018 年在日本首播。
起初,熱度并不算高。
但随着劇中一首神級配樂《Lemon》爆火。
加上主演石原裏美,甜美的笑容治愈依舊。
才讓更多人看到了劇集本身的高品質。
豆瓣近 65 萬人,打出9.5 高分。
是許多觀衆心中排名第一的神級日劇。
主角三澄美琴,是非自然死亡研究所的法醫。
劇情一集一案,并有主線串聯。
三澄與同事通過解剖遺體,替死者言。
從而找到各種疑難案件的真相。
節奏快、多反轉,讓人不知不覺刷完全劇。
但在内娛想要改編這部劇,可沒這麽容易。
正如觀衆所說,處處是敏感點。
除了刺激性的法醫解剖畫面外,每個案件本身關聯的社會話題,也個個重磅。
病毒洩露、網絡暴力、過勞死、校園霸淩、合夥殺豬盤,甚至還有虛拟貨币引發的殺人案、性别歧視罵戰等。
五年過去,這些話題依然一點就炸,全然沒有過時。
不時爆出的金句,也仍舊好使。
除此之外,貼近現實的人性尺度也難以複制。
劇中最爲人津津樂道的情節之一,是第五集中的「報複一刀」。
一對戀人深愛彼此,剛定下婚約。
誰知,女友卻突然離奇自殺。
男友爲了尋找真相,向非自然死亡研究所求助。
最終心碎确認,女友确實死于非命。
隻因遭同事嫉妒,就被推入海中。
于是,在女友的葬禮現場。
男友持刀來勢洶洶。
毅然決然地沖過去,決定手刃仇人。
出刀之前,主角團已經到達現場。
按照内娛邏輯,經過一番積極遊說,男友大概會以德報怨。
畢竟斯人已逝,生者不必再搭上這一生。
而原劇中人物的選擇,卻截然相反。
旁人勸阻後,男友短暫恢複了理智。
但又想到無論付出什麽樣的代價,都換不回愛人複生。
這種絕望,讓他暴烈地刺出了令觀衆五味雜陳的一刀。
失去愛人難以平息的怒火,和「殺人者亦應有被殺覺悟」的宣言。
爲看似爽感的劇情,賦予了一層真實的悲哀。
這一次,理智沒有戰勝情感。
但頗具張力的劇情,反倒激發觀衆共情。
不僅引發相關讨論,還成功讓這部劇的質感上了一個台階。
可如此情節編排,真的可以在内娛看到嗎?
當然咱們也必須承認,翻拍不是生搬硬套,自然也需要考慮環境和标準的不同。
如果尺度無法還原,那在其他維度保證質量也未嘗不可。
畢竟如果一部劇隻有尺度,反而淪爲單薄的噱頭。
而争議性的社會議題和尺度之外,成就《非自然死亡》的還有劇中有效的人物刻畫。
比如讓很多人印象深刻的第四集,探讨的是過勞死社會現象。
死者是一位兩個孩子的父親。
他身負家庭重擔,又遭遇中年被裁員。
找工作太難,讓其隻能堅持在加班嚴重的蛋糕工廠任勞任怨。
如何塑造好這個角色?
原劇中使用了數個極其容易被忽略的真實細節。
比如接到加班訂單時,父親接過同事的智能手機,第一句問的是「按哪裏」。
年紀和拮據的經濟,一覽無餘。
鏡頭也并未用流水線上的工作内容,去呈現父親無法喘息的生活。
而是在慶典節日當晚,他深夜騎車去送訂單。
因爲太疲憊,又趕着回去陪家人,不小心摔下了車。
隻有此時,他才有片刻時間痛着看一看天上的煙火。
明明已經受傷,但仍然選擇硬抗。
費錢費時,都是他不願去醫院的理由。
而就在生抗一個月後又一個加班回家夜,父親舊傷突發。
這一次,他再也沒有站起來。
他的死,除了家人外無人在意。
公司、醫院、車輛修理廠三方扯皮。
堅持找出真正的死因,隻是爲了推卸責任。
蛋糕店門前依然大排長龍。
隻有失去父親的孩子在一旁孤零零地站立。
沒有苦大仇深的哀嚎畫面,隻有綿長的無力和心痛。
不用發瘋表達崩潰,不用眼淚诠釋悲傷,是這部劇一以貫之的手法。
卻與探讨生死的劇集主題,相當契合。
正如女主角三澄醫生的成長經曆,母親帶着全家自殺,唯有她活了下來。
本是「美強慘」的人設。
但劇中卻并沒有過于放大這一點,反而是輕描淡寫勾勒出她的性格。
女主角上一秒還在案件中差點喪命,下一刻卻說得出那句:
「有時間絕望,還不如去吃美食然後睡個覺」
這對喜歡大開大合的内娛來說,仍然難度太高。
那就讓我們索性将标準降到最低。
歸根結底,《非自然死亡》是一部職場劇。
充滿了解剖案例和專業術語。
主角團找線索查真相的劇情,占據了壓倒性的篇幅。
劇中的愛情線,隻是輕輕滑過的點綴。
甚至開篇,三澄就因爲工作的特殊性,與合拍的男友遺憾分手。
男主之一的中堂醫生,爲了找到殺害女友的真兇,甚至親自解剖了女友的遺體。
隐忍八年收集證據,睡在解剖台上走不出夢魇。
而即便是對三澄有懵懂情感的實習生,也是以自己的成長線爲主。
通過一個又一個案件,清晰了自己未來的職業追求。
但奇怪的是,如此克制,反而更增添一抹想象空間。
按道理,隻需拍好事業線,職場劇就不會太差。
但一到内娛,觀衆最擔心反而就是這一點。
畢竟内娛有太多先例,不管是翻譯官還是談判官,消防員還是律師。
但凡被内娛看上的行業,最終都成了戀愛的陪襯。
三百六十行,行行降智戀愛腦。
如此看來,難道想要改編這部劇,真的無計可施了嗎?
其實,不隻是《非自然死亡》的翻拍消息引發群嘲。
每次一有高分日劇傳出被翻拍,都會掀起一波腥風血雨。
而結果,也大多「不負衆望」。
評分打五折,已是内娛翻拍日劇的常态。
最極端的例子,是《深夜食堂》。
從日版的 9.2,一下滑到 2.9。
這已經不是跌下神壇,是直接把神壇拆了。
日劇短小精悍的體量,被抻成超長國産劇。
但填充的不是更多細節,更深化的讨論。
而往往是更浮誇的演技,更迷惑的審美。
像是《深夜食堂》國産版中,反映平淡樸實人生追求的茶泡飯變成了泡面。
也讓吳昕因爲炸裂的吃面表演一戰成名。
石原裏美另一部爆款劇《校對女孩河野悅子》,聚焦小衆的校對編輯行業。
悅子的認真與堅持借助校對工作得以呈現。
這也是她順利達成時尚編輯夢想的原因。
但到了内娛,時尚降級不說。
認真變成了偏執,堅持變成了杠精。
更有甚者,立意直接更改。
似乎唯恐劇集品質本身還不夠給觀衆添堵。
直接用腐朽觀念取代先進經驗,畢竟黑紅也是熱度。
有沒有不那麽離譜的改編案例呢?
其實也有。
改編自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的電視劇《安家》。
孫俪飾演的主角房似錦,配備了更爲本土化、接地氣的中介案例和身世。
但同樣因爲職場部分的失真,淪爲了雞毛蒜皮的狗血故事合集。
而原版中,三家軒作爲金牌銷冠,處事淩厲、廢話極少。
從不施加道德和價值觀判斷,一切顧客要求爲重。
畢竟一切都是爲了将房子賣掉,提升門店業績。
沒有單薄的口号和懸浮地強行上價值。
女主所有的人物特質,恰恰隻需在一個又一個不拖泥帶水的賣房案例中就能被淋漓盡緻地體現。
一個個失敗的例子,讓觀衆對内娛改編恨鐵不成鋼。
看到這些,似乎《非自然死亡》的改編難點,完全不在上文中提到的那些。
而是應該回到合乎邏輯的基準線。
事實上,常規日劇十幾集的體量,恰好與近年來興起的國産短劇較爲吻合。
如果把眼光從改編移開,去看那些高口碑的國産劇,或許會有驚喜發現。
縱然國别和劇集模式不同,但高分和觀衆口碑秘訣卻是共通的:
真實、細緻、肯下功夫。
《漫長的季節》,美素夾起掉在桌上的菜,放到了自己的碗裏。
《沉默的真相》,江陽快被重壓碾碎。
熬過了一個又一個絕望瞬間,卻因爲要補辦銀行卡身份證這麽一件小事瞬間崩潰。
《山海情》,爲了父親不得不回來接受命運的水花。
那個望向愛人,癟癟嘴角又掉下淚的微笑。
這些細節帶來的感染力,絲毫不輸給高分日劇。
大概,讓人氣憤的不隻是高分日劇被拉下神壇。
而是内娛把翻拍,當成創作偷懶的借口。
把有改編潛力的故事,拉低到流水線爛劇的标準上。
那麽,再神的劇,在這套标準前也無力回天。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