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變了,玩家變了。
12 月 2 日,深圳南山區粵海街道 T107-0107 地塊,深圳市潤投咨詢有限公司 & 中海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華潤置地 & 中海)以總價 185.12 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價 70388 元 / 平方米,溢價率 46.32%。該地塊成交價刷新了深圳涉宅地塊成交總價 TOP1,也刷新了深圳涉宅地塊成交樓面單價 TOP2,僅次于寶安區尖崗山片區地塊(泰禾深圳院子)。
11 月 29 日,北京今年最受關注的土地出讓有了結果:中海億拿下了酒仙橋 1019-0014 等三塊組合出讓的土地。高達 153.32 億的總價,成爲北京樓市的又一塊 " 地王 "。
在大多數時間裏," 地王 " 都令人興奮。北京樓市甚至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地王誕生之後,同區域的開發項目一般都會發個海報歡迎一下。但是,這次地王駕臨卻是靜悄悄,沒人吱聲。
這絕不是說中海人緣不好,而是因爲時代變了。
原來的歡迎海報,明面上是歡迎新項目到來,實際上是在擡升自己,本質上是在講那個 " 面粉貴過面包 " 的故事。目的在于告訴市場上的買房人,新拍的土地樓面價都比在售項目的售價貴,所以房價以後一定漲,現在買就是賺到錢。
這個故事,從 2005 年清河毛紡廠的 " 地王 " 開始,一直講了十幾年,屢試不爽,以至于有了" 新地王誕生之日,就是舊地王解套之時 "的戲谑說法。然而,這種故事現在講不動了。
" 地王 " 本來就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受歡迎的時候,就會細分出各種标準,往 " 地王 " 上靠,單價地王、總價地王,甚至某區地王、某闆塊地王都曾粉墨登場不過,我們覺得,就現實意義而言,單價總價地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樓面成本價是多少。
樓面成本價接近、持平甚至高于同區域在售項目,才是地王故事的真正核心。
11 月 29 日 153.32 億成交的三幅土地,具備繼續地王故事的條件麽?
由于是三幅土地組合出讓,位于北京朝陽區的不同區位,又包含多種業态,樓面價很難非常精确的計算。不過,算出個大緻成本還是可以的,尤其是在起始價 153 億元,最終成交價溢價很低的情況下。
在 153 億多元的土地價格中,酒仙橋、十八裏店、小紅門三個地塊的土地價格分别大約是 50.22 億、78.83 億、23.95 億。三幅地塊的地上建築面積分别是,酒仙橋地塊 78148.43 平方米,十八裏店地塊 262642.46 平方米,小紅門地塊 58217.81 平方米。
十八裏店、小紅門地塊中都有一塊托幼用地,建完之後要無償移交,地上建築面積分别是 3600 平方米、3150 平方米。十八裏店地塊中還包括兩幅綜合商服用地,地上建築總面積 125321.6 平方米,對應的土地價格是大約 20.44 億元。
圖 1:酒仙橋、小紅門、十八裏店相關地塊起始價
圖 2 相關地塊用地性質、規模、地上建築規模等
圖 3 相關地塊用地性質、規模、地上建築規模等
圖 4:相關地塊用地性質、規模、地上建築規模等
我們就算住宅樓面價,把托幼用地、綜合商服用地的面積和對應價格減除後,樓面價分别是:
酒仙橋地塊大約 64262.53 元 / 平方米;十八裏店居住用地地塊大約 43470.53 元 / 平方米,小紅門地塊大約 43491.83 元 / 平方米。
地王故事還能不能講下去,需要對比的是同區域在售項目的售價,而不是老項目的樓面價。
酒仙橋區域,較新的在售項目,銷售指導價 12.5 萬元,開盤時有一定折扣,把大小戶型的售價平均下來,單價在 11 萬元 / 平方米上下;十八裏店較新的在售項目,均價也在 8 萬元 / 平方米上下;小紅門地塊較新的在售項目,均價也在 8 萬元 / 平方米左右。
經此對比,拿地的樓面價和在售項目的均價,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沒有出現與 " 面粉 " 價格接近,甚至超過 " 面包 " 價格的情況。傳統的 " 地王叙事 ",由此終結。
過往的地王,無一例外經由開發商競相搶地而誕生,爲得土地籌措資金,房企不惜各種加杠杆。這個杠杆,看似是加在了企業部門身上,但最終消化這個杠杆及其帶來債務的還是居民部門:買房人從多個錢包裏掏錢,再找銀行貸款買房,開發商把房子賣掉,杠杆就轉移到了買房人的身上,如此往複,形成循環。
那時的買房人爲何加杠杆?因爲看得到見 " 面粉 " 價格接近甚至超過 " 面包 ",資産升值預期之下,加杠杆是值得的,将開發商的杠杆轉移到自己身上,也說得通。
然而,當資産升值的周期戛然而止,預期被打破,購房人再也加不動杠杆,開發商的杠杆便無處轉移,也就沒有辦法再到土地市場上去 " 卷 "。這就像幾個優秀的小夥子爲争一位美女的芳心,健身的健身,掙錢的掙錢,體貼的體貼,誰都想表現得比競争對手更好,從而導緻了激烈的 " 内卷 ",最終勝出的人,便可以赢得美女芳心。
在争搶地王的時代,地王不是美女,購房人才是那個美女,而這個美女看上既不是這塊地,也不是拿到地的開發商,他們看到的,是建在這塊地上的房子以後能更值錢。當這個預期打破之後," 美女 " 不見了,開發商們再去 " 卷 ",就隻是 " 找死 ",況且現在的小夥子也已經 " 卷 " 不動了。
于是,傳統的地王故事,再也講不下去了。
非但如此,在新故事中,新地王非但不能給老項目解套,反而可能 " 收割 " 老項目一把。
現在無論是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特大型城市,還是強二線城市,更不用提三四線城市,土地财政收入壓力甚大,土地市場也從原來的純賣方市場開始轉變,也就是政府作爲出讓方,開始和開發商談條件,給優惠,鼓勵開發商趕緊從自己手裏買地。
優惠條件中,不光光是價格因素,還包括規劃層面的因素,而這往往導緻項目産品層面的極大不同。
比如之前在北京根本不可能批的陽台,在最近一年,幾乎已經成了新項目的标配。在放松了各方面規劃條件約束的情況下,新項目的得房率也明顯提升。此前一些特大型城市,80% 以上的得房率已經算是 " 優秀 " 了,但是,最近一年的新項目,實際得房率超過 90%,甚至超過 100% 的也都不再少見。
這樣的新老項目處在同一個區域當中,老項目的壓力可想而知。市場好的時候,新項目入市時,老項目都基本賣完,但是現在," 前浪 " 還沒來得及上沙灘," 後浪 " 就拍過來過來了,而且往往浪更高,風更疾。
就像我們在《2025,京城 10 萬 + 豪宅血流成河?》中寫到的那樣,明年北京市場上單價 10 萬 + 以上的豪宅供應量會超過 200 萬平方米,而 " 後來 " 的項目,往往在産品上更具競争力。
買房人都已經隐約對此有了感受。據說最近有北京海澱某個區域的 " 老業主 " 們,正在讨論給 12345 打電話反映他們的訴求:不要給同區域最近出讓的一個新項目批陽台。
他們的邏輯很簡單,他們買的項目沒有陽台,而那個新項目有陽台,以後二手房入市的時候,他們的房價就會更低,從而導緻自己的資産價值受損。據說他們買房的時候,開發商跟他們說的是,規劃一般都不批陽台。
那時的開發商也沒說假話,但此一時彼一時。
在全國各地,地王總價更高,對政府财政收入來說更爲重要,理論上買地的開發商和政府的談判空間也就更大。
新地王不會再幫着老項目收割買房人,而是很可能轉而收割一波老項目,花花轎子人人擡的風尚,也就随風而逝。
我們仍然能夠理解開發商對于當下 " 地王 " 的某種渴望,因爲它毋庸置疑代表的着信心的回歸。然而,回歸之後,切不可認爲傳統的地王叙事還能繼續。
2005 年,北京清河毛紡廠地塊公開出讓,那還是 " 招拍挂 " 是新生事物的年代。京城地産圈的一位前輩,在招拍挂開始前幾天,把對此地塊有意的幾家開發商召集在一起吃飯。席間,他開出了條件,希望同行給個面子,不要和他當時供職的房企搶這塊地,作爲補償,會支付給每家企業千萬級别的現金。
這樣的勾兌,在前招拍挂時代的京城樓市,是通行的規則,出席飯局的房企也都應允下來。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未能得這位前輩所願,清河毛紡廠地塊當時以 25.65 億面粉貴過面包的價格成爲北京首個 " 地王 ",而鏖戰到最後一刻的順馳與華潤置地,都不曾出現在這位前輩勾兌的飯局之上。
自此以後,這位前輩逐漸隐于江湖,隻有人在東三環某個運動會所時而會見到他悠閑地打球、遊泳。規則變了,玩家變了,故人自然講不出新故事。
近 20 年過去,地王的故事,又要換一個講法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攸克地産 ",作者:攸克,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