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港股研究社,作者 | 桑榆
史蒂芬 · 喬布斯曾說," 創新來自于不同領域的交彙,跨界合作更是可以帶來無限可能 "。而這股跨界之風也确實在各大領域和賽道之間風靡多時、經久不衰,但将這個故事演繹的最别具一格的當屬 " 咖啡界 "。
從最早紅極一時的星巴克到現如今的瑞幸、庫迪,以及數不清的各類小衆咖啡。近兩年,國内咖啡市場又翻開了新的一頁,那就是 " 跨界合作式 " 進場。
比如很早就 " 橫跨三界 " 的同仁堂 " 朋克養生咖啡 "、杭州永福寺的 " 慈杯咖啡館 ",也有 " 混搭風 ",比如狗不理的包子配咖啡、" 知嘛健康 " 的樓下咖啡樓上把脈、河南老字号 " 蕭記三鮮燴面 " 的燴面配咖啡等等。
今年,跨界咖啡依然大行其道。9 月,家電領域的追覓科技在上海推出了 DREAME Cafe。近日,全國首家小紅書周邊咖啡線下店 Red Corner 在上海正式開業。甚至香港廉政公署也發文即将推出 " 一九七四 " 咖啡廳。
越來越 " 擁擠 " 的咖啡賽道,跨界選手們湧入的步伐卻一刻未停,咖啡這門生意到底有何魅力?
一擁而上的跨界咖啡,看中的是什麽?
今年,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6 月 10 日,最近一年新開門店數達 87630 家。這其中,20 家連鎖咖啡品牌 1 月份開出新店 1504 家,同比升 80.55%。新注冊的咖啡相關的企業 3621 家,同比上升 73.67%。
持續暴漲的新開門店數以及新注冊企業數,足見咖啡賽道一如既往的熱辣滾燙。在此背景下,一擁而上的跨界選手是不是選擇性的忽視了這份駭人的内卷,其實不然。
一方面,這和持續增長的市場規模有關。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約 2817 億元,消費人次突破 3 億,并預計仍将保持 27.2% 的增長率,遠遠高于全球 2% 的平均增速,預計到 2025 年将達到萬億規模。
大蛋糕的誘惑,自然誰都不想錯過,但并不容易吃到。比如 " 老字号 " 同仁堂,最火熱時知嘛咖啡日銷近 400 杯,僅枸杞拿鐵一款單品的周末銷量就高達 200 杯,但最後也沒能抗住疫情和價格戰的考驗,逐漸淡去。
既然想分一杯羹這麽難,爲何仍有不少跨界選手一擁而上,這和國内日漸濃厚的咖啡文化有很強的關聯。
在物質文化高度豐富的都市,人們忙碌疲憊,卧室和辦公室兩點一線以外,大家迫切需要一個 " 第三空間 ",足以容納并兼容工作、生活、社交等場景的去處,由此去咖啡館俨然成爲了一件極具文化符号象征且日常的事情。
曾經那句擊穿靈魂的國民口頭禅 " 吃了嗎 " 也漸漸變成大家心領神會的 " 老地方見 "。
《2024 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以下簡稱 " 報告 ")顯示,相較于 2016 年人均年咖啡消費 9 杯的情況,2023 年中國人均年飲用數已上升至 16.74 杯。
圖源來自報告
由此,喝咖啡、去咖啡館成了 21 世紀年輕人們刻進骨子裏的生活一角,咖啡也成了當下鏈接年輕人最直接高效的方式。
與此同時,上海也搖身一變成爲我國咖啡産業的 " 橋頭堡 "。報告數據顯示,2023 年,上遊産業中,上海企業咖啡生豆出口總額占全國比重超四成;咖啡制品上,上海市出口濃縮精汁或以咖啡爲基本成分産品總額超 2145 萬元,較 2019 年增幅超 70%。
正因爲如此," 另類 " 的跨界咖啡們大多選擇落地上海作爲 " 進擊的第一步 "。
" 戰場 " 選好了,跨界選手們以咖啡爲錨點正式入局。
跨界咖啡分兩派:" 走心 " 和 " 形式 "
入局的跨界選手們熙熙攘攘,但卻分出了兩個派系—— " 走心派 " 和 " 形式派 "。同樣是推出跨界咖啡,兩大派系走的确實完全不同的兩條路線。
" 走心派 " 裏有茶飲賽道的喜茶、蜜雪冰城、茶顔悅色等,以及快餐出身的麥當勞、肯德基,也有跨度不小的中國郵政等,這些都屬于很認真的在經營咖啡這門生意。
這其中,麥當勞、肯德基從快餐衍生出咖啡,喜茶、蜜雪冰城從新茶飲拓寬至咖啡,雖然跨度不大,但用意很明顯,借助小而輕的多品類模式加速品牌的市場滲透。
或者說,看似是賣咖啡,實則是争奪流量、拓寬市場,畢竟有了流量才有各種可能性,有更多市場份額才能支撐品牌的長期發展。
而跨度巨大的中國郵政郵局咖啡始于 2022 年 2 月 14 日。今年 9、10 月,郵局咖啡先後在甯波、重慶、蘇州、大連、常熟、上海、廈門擴店,地方首店、景區店、校園店,擴張步伐緊鑼密鼓。
圖源來自郵局咖啡公衆号
中國郵政 " 郵局 + 咖啡 " 的組合也頗有深意,門店布置結合郵局郵筒醒目的深綠色,加上咖啡的包容性和文藝屬性,懷舊風平添幾分質感,一時間童年的 " 老物件 " 再次走進年輕人的視野,變成炙手可熱的網紅打卡點。
可以說,這一番改造頗爲成功,懷舊概念加上年輕人們深愛的咖啡,不僅完成了品牌形象的升級,也更好的融入了當下年輕人的咖啡茶飲文化。
再來看,以瑞思邁和追覓科技爲代表的 " 形式派 "。他們的重點并不在咖啡,咖啡充當的角色更像是一種傳播媒介,借助媒介推廣自有品牌的核心産品,從而提高曝光量和知名度。
比如位于上海吳江路上瑞思邁的 ResMed Cafe,店内互動屏上滾動的是睡眠相關的科普知識,甚至桌面紙巾上也有與睡眠相關的知識解答。
對此,瑞思邁亞太區商務負責人、大中華區總經理劉丁表示,"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各個渠道去觸達消費者,能夠讓他們在買咖啡的時候、進店的時候去獲得一些睡眠健康知識。"
而追覓科技打造的 DREAME CAFE,在提倡全新 CAFE+ 生活方式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去了新的消費體驗和生活理念,這何嘗不是追覓生活家電想要傳播 " 生活哲學 "。
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品牌希望将自己的線下空間,打造成一個社交場所。此時,咖啡的融入成爲了品牌與消費者的連接點。讓消費者可以強體驗弱交易的線下空間自然而然的去接觸産品、了解品牌,從而促進品牌傳播。
" 萬能 " 的咖啡,帶來跨界新啓思
咖啡飲品賽道之所以能夠成爲跨界品牌們的寵兒,更多是源自于它天然的社交屬性、較高的品牌包容性、廣泛的用戶群體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這是咖啡賽道的魅力所在。
而跨界的本質也就是将資源進行重新整合,打破原本毫無瓜葛的兩個圈子之間壁壘,從而帶來背後用戶群的流動,又借此形成了新的用戶群,擴展各自業務的邊界。
圖源來自美團外賣
比如,美團外賣聯合「回春丹樂隊」,用三支趣味短片模拟了三種春日出行場景,幽默展現了春天不美好的一面,向大衆傳遞了美團外賣配送服務不同的一面。
還有,拍拍貸與國家舉重隊推出的短片《舉起生活的輕》,通過找到國家舉重隊運動員和普通人之間的生活共通點,從而鏈接和共情更多的人群。
以及,餓了麽 5 折天:勸你不要 Keep 一套,餓了麽一套。餓了麽拉上 Keep 成功洞悉減脂人的痛點,告訴試圖邁開腿的人們也要管住嘴。
一個個腦洞大開的跨界結合,成功将品牌形象進行了重塑和破圈。
隻是,褪去新鮮和情感豐富的外殼,跨界的背後,無論是走心派,還是形式派,借助跨界的方式打開了市場,但如何吸引用戶持續爲之付費,是品牌們無法避開的課題。
就像近兩年來越來越高頻的茶飲聯名,同樣是跨界合作,但這項技能卻正在成爲新茶飲品牌的 " 營銷命門 ",生死揭曉就在瞬間。
一方面,聯名的新茶飲品牌越來越多,聯名賽道五花八門;另一方面,真正出圈的聯名并不多,吐槽和質疑聲卻層出不窮。比如最近受到不少吐槽的奈雪的茶與哈利波特聯名、檸季與柯南聯名等等。這背後被吐槽的真正原因則是濫用 IP 的同時,産品設計和口味并未跟上腳步。
跨界營銷僅僅是打通新的用戶渠道,完成第一印象的刷新,跨界合作後能否成功,仍然取決于品牌的底色,也就是産品。
在國内這個龐大且多元的市場,各大賽道之間一定不是遵循一個既定的趨勢或原則,面對對時尚潮流敏感,又看中質價比的消費者,抓住跨界合作的趨勢是可行的,但同時産品本身也不可忽視。
而 " 萬能 " 的咖啡也不會是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