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近十年的數據統計,IT 桔子發現,2024 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并成功 IPO 的數量達到了曆史頂峰,這一現象是怎麽發生的?背後的原因值得探讨。

IT 桔子數據顯示,近十年來,中國 IPO 公司中選擇在境内交易所(A 股,含深交所、上交所和北交所)上市的爲絕大多數,平均每年占比 72%。2015 年最高曾達到了 87%。
而在境外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平均不到三成。不過在 2018 年,境外上市曾達到了 57%,首次超過了境内上市 43% 的比例;到 2024 年,境外上市比例達到 54%、117 家,再次超過了境内上市的 100 家,這是近十年來第二次出現的 " 異常 "。
境外上市交易所中,中國公司更多願意選擇去氛圍更加寬松友好的港交所上市,美股上市總體較少。
不過,在 2024 年,中國公司在美股上市的數量占總體比重爲 24%,是這十年來最高的一次。這一年,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熱情在沉寂許久後再一次得到了釋放。
從内部結構情況來看,A 股穩占第一的态勢基本保持穩定,2018 年比較異常——港交所新上市公司數一度超過了 A 股 IPO 總和,在總體占比中猛增至 46%。這主要是由于港交所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容許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等新規第一年實施的吸引力。

2024 年,由于監管審核政策收緊、全球經濟不确定導緻市場信心不足,以及很多企業業績穩定性差而無法滿足上市要求,種種原因作用下 A 股新股上市數總體較 2023 年減少了超一半。而與此相對的是,2024 年中國公司奔赴美國、香港上市的熱情高漲。
IT 桔子數據顯示,2024 年在港交所新上市的中國公司有 64 家,較 2023 年增加了 6 家。港股市場在 2024 年整體回暖,市場信心增強。另外,港交所推舉優化上市審批流程一系列改革措施,也爲 IPO 活動注入了活力。
從上圖可見,港交所近十年來成爲中國企業赴境外上市的第一選擇,主要是因其規則包容、自由,擁有國際資本、地緣文化更親近等優勢。經曆過 2018、2019 年的赴港上市熱潮之後,近幾年中國公司赴港上市整體有所下滑,但勝在平穩,每年保持在新增 70 家左右。
美股方面,2024 年國内公司成功在美股納斯達克 IPO 數量再次創新高,達到 52 家,比高峰期的 2019 年的 29 家還多。不過,這幾年中企鮮少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相對于紐交所上市,納斯達克上市的财務要求低、規模限制小、成本低、周期短。另外,其科技股的定位契合中國創新科技中小企業,科技氛圍好,交易機制靈活,監管相對寬松,且市場流動性較好,吸引衆多中國企業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招股。
從行業來看,2024 年在美股納斯達克新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排在前三名的行業是企業服務(7 家)、先進制造、汽車交通;還包括金融、零售、醫療、物流、房産等各個行業。
教育行業還有 4 家公司實現在美股上市,包括職業教育公司課标科技、企業學習服務商雲學堂、智慧教育供應商網班 NetClass、K12 在線教育公司納米盒。

IT 桔子數據顯示,2024 年在美股上市的中國企業絕大多數都是 1000 萬美元以下的小額 IPO 募資,占比達到了 75%;這個金額甚至還不如當下早期投資中 A 輪、B 輪的平均融資額。
IT 桔子數據顯示,2024 年美股上市的新公司中,VC 滲透率僅達到 25%,遠遠低于同期港股市場的 70%。
也難怪我們發現,風向悄然改變,今年這些美股上市公司大多 " 靜悄悄 " 就上市了。
另外,有 13 家公司 IPO 募資超 1000 萬美元,僅占 1/4。其中,路特斯、小馬智行 Pony.ai、極氪、文遠知行 4 家 IPO 募資分别達到了 1 億美元——均爲此前曾上榜的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獨角獸企業,賽道投資相對處于熱門的概念。此外,路特斯和極氪同屬于吉利集團。
除了頭部的幾家美股上市比較風光外,有的即便上市也要艱難面對估值縮水的局面,比如同城速遞獨角獸企業 " 閃送 "2024 年 10 月在納斯達克上市,募資僅 6600 萬美元,發行市值約 12 億美元,遠低于其 2021 年在一級市場融資 D+ 輪時的 20 億美元估值。
值得注意的是,百德醫療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Excel Fin Acquisition Corp. 達成最終合并協議而上市,合并前的股權價值在 3 億美元,合并後公司的隐含預估企業價值約爲 3.7 億美元。
那麽,是什麽因素催生了 2024 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潮?背後可能有多重影響和多方訴求。
1. 美股市場的高估值與流動性優勢
納斯達克對科技股溢價顯著,能夠給予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新能源等賽道企業更高估值。而且美聯儲維持寬松貨币政策,美股市場資金充沛,具備明顯的流動性優勢。
2. 國内政策環境調整與監管适配
一方面,境内上市門檻不斷提高,A 股對盈利要求、行業屬性(如 K12 教育、數據敏感行業)審核趨嚴,部分企業難以滿足條件,加上 2024 年 A 股處于調整期,上市審核周期較漫長。
另一方面,境外上市備案制優化,中國證監會 2023 年修訂《境内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簡化備案流程,縮短審批周期至 20 個工作日,取消了多種限制,降低企業合規成本。
此外,政策的明确支持立場使得投資者和創業公司的信心增強,促成了 2024 年中企赴美上市高潮。2023 年 11 月,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赴境外上市;2024 年 4 月," 新國九條 " 發布,提出要拓寬企業境外上市的融資渠道。
有數據顯示,2024 年拟赴美上市企業共有 76 家申請備案,54 家通過,通過率爲 71%。
3. 行業特定需求與戰略選擇
科技企業全球化布局:自動駕駛(小馬智行、文遠知行)、智能汽車(極氪、路特斯)等企業需借助美股平台吸引國際資本,強化品牌全球影響力。
教育行業轉型壓力:職業教育、企業培訓等賽道受政策鼓勵,但國内融資渠道受限,赴美上市成爲擴張的跳闆。
中概股修複信心:此前受審計監管争議影響的中概股在 2022 年 8 月中美達成審計合作協議後風險緩釋,極大地降低了中概股整體退市風險,穩定投資者預期,市場信心回升。
4. 美元基金退出需求:
對于部分已經接受 VC 投資的企業,他們大多成立時間長達 10 年以上,紅杉中國、高瓴、經緯等美元 VC/PE 長期陪跑,面臨基金到期壓力,推動被投企業赴美上市以實現退出。
比如閃送的最近一筆融資是在 3 年前,而第一筆天使投資是 10 年前;小馬智行的天使投資發生在 2017 年,距上市已有 7 年的時間。
且部分企業可能已承諾在某個終止日期上市,或存在 IPO 對賭協議等情況,爲避免失去控制權等風險,管理層有動力推動企業盡快上市,而美股相對高效的上市流程能滿足這一需求。
Deepseek 預測,2025 年中國企業赴美 IPO 市場仍将保持活躍,但增速可能較 2024 年有所放緩(5%),結果還未可知,拭目以待。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IT 桔子,作者:吳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