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王紫薇 每經編輯:劉雪梅
從半年賺近 20 億元,到半年虧掉 1 個多億,是什麽體驗?
然而,國美的至暗時刻可能還未觸底。
8 月 31 日,國美零售(00493.HK,0.057 港币 / 股,總市值 27.22 億港币)披露了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上六個月未經審核中期業績。雖然有十幾天前的業績預告給了市場一個心理 " 打底 ",但是國美的倒退幅度之大,還是給了投資者當頭一棒:
截至 6 月 30 日,國美上半年收入 4.15 億元,較去年同期的 121.09 億元大幅縮減 96.6%。毛虧損約爲人民币 1.2 億元,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爲毛利人民币 20.88 億元。
圖片來源:國美零售半年報
國美還債台高築。根據此前公布的業績預告,至 6 月 30 日,國美逾期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共約爲 160 億元;至 7 月 31 日,國美涉及未決訴訟案件計 1458 宗,涉及金額約 112 億元,其中銀行及金融機構未決訴訟案件涉及金額約 94 億元;至 7 月 31 日,國美被凍結資金共約 1.97 億元。
一年光景,國美何至于落至此境?
創始人黃光裕出獄後,市場對國美的期望值一度拉滿。國美股價在最高時達到了 2.38 港币 / 股。但是黃光裕沒有讓國美回到高光時刻。三年來,國美零售開始了漫長的陰跌。
8 月 18 日發布業績預告當天,國美零售的股價隻有 0.062 港币 / 股,較最高時期跌去了 97.4%,今日港股停止交易,國美零售的股價停在了 0.057 港币 / 股。
國美零售股價走勢 圖片來源:雪球
" 國美其實早就沒有挽救的經濟價值了,之前市場更多的是對黃老闆抱有期待,現在估計連這個也沒有了。" 透鏡研究創始人況玉清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有行業人士甚至直截了當說:再造一個國美,都比救這個國美容易。
但國美仍在苦撐。
塌方:上半年營收減少 96.6%
4 個億收入是什麽概念?我們拿直播帶貨的數據作個對比。
去年雙 11 期間,公開數據顯示,10 月 24 日,李佳琦預售首日預估帶貨美妝個護産品總額約爲 123 億元;最近的案例是,東方甄選 2023 年 8 月 29 日入淘直播,開播 10 個小時 GMV(商品交易總額)突破 1 億元。
刨除未交易訂單,國美上半年的 4 億元營收,隻是李佳琦這樣的頭部主播一場直播的 3%、是東方甄選這種頭部直播間在某些時間節點 4 場的銷售業績。
這或許就是國美在 2023 年年初宣布轉向直播帶貨的原因之一。
2023 年 2 月,國美供應商大會上來來往往的供應商中,直播與 mcn 機構的供應商占了幾乎一半;國美同樣宣布了一些重磅消息,比如不再執着于打造自己的 " 真快樂 " 線上平台,而是願意打造 " 外域建設 ",即入駐到其他平台上去。
但半年過去,成效不彰。
從這份半年報來看,上半年國美營收大幅下降 96.57%。國美将這一原因歸結到營運資金虧绌及供應鏈受到嚴重影響兩點。
在财報中,國美将員工相關費用、折舊及租金費用、送貨費用、支出手續費以及水電費用打包,算在了營銷費用内。各項營銷費用總計約人民币 13.0 億元,與去年同期的 24.44 億相比減少 46.81%。
營銷費用縮減了,但與營收相比起來,仍維持在高位;在銷售成本及毛利方面,報告期内,國美零售的銷售成本約爲人民币 5.35 億元,累計虧損 1.2 億元,去年同期爲毛利 20.88 億元。國美在财報中表示,虧損主因是與供應商結算周期加大,集團未能及時确認相關費用且計提減值撥備。
國美零售曆年中報的相關數據 圖片來源:雪球
上半年,國美歸屬母公司擁有者應占虧損 35.29 億元,同比增長了 19.32%。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國美還擁有 3609 名員工。
梗阻:供應鏈難題未解
" 盡管本集團在過去多年經曆了低谷,但管理層緻力制定新措施,期望在 2023 年重振旗鼓,努力扭轉局面,并能夠走出低谷。" 在财報中,國美這樣寫道。
具體來看,國美計劃通過直播、短視頻帶貨在線上平台發力,表示将通過打造 818 首屆國美直播節,繼續發力直播賽道,深度挖掘轉型機會。
但這個轉型很可能隻是嘴上說說,因爲轉型的重點落在目前國美最 " 緻命 " 的領域:供應鏈。
去年 11 月國美透露将轉型直播之時,就有業内人士向記者表示 " 難做 ";而且直播帶貨的重點還在于貨源,而當時國美已經和品牌商有了合作糾紛。
剛剛過去的 818 電器節被國美定義爲 " 國美直播時刻 ",并在公衆号上寫道:" 數十家知名品牌,百餘款爆款好禮,專享優惠,狂歡互動等您參與!"
這段話透露了很多信息。首先,國美在供應鏈上的困境仍懸而未決,曾經的 " 豪華朋友圈 " 如今或将門可羅雀;而百款好禮,也實在稱不上是一家電商平台的體量,甚至與一個直播間相比都相形見绌。
國美直播間裏的主播,既不是個性十足的格力 " 董小姐 ",也不是活力十足的年輕團隊,而是以國美的董事長黃秀虹,以及李俊濤等高管團隊爲主;在宣傳海報中,也是高管直接上陣。可以說誠意十足,也可以說絲毫沒有 " 網感 "。
從線下規劃來看,國美希望以三四線城市爲試點,将吃穿住行與家電場景深度融合,加強異業合作,形成本地生活中心,通過門店和社區聯動,實現門店的自主盈利能力。
這一戰略轉型等于推翻了去年國美 " 收攏線下門店,打造場景體驗爲主的大店型 " 的戰略。
去年下半年,國美開始着手線下門店轉型,收攏一些加盟店,開出定位爲 " 展示體驗 + 家延伸 + 家娛樂 + 家服務 " 的大店型。
當時就有行業專家向記者指出,對于當下的國美來說,大店模式成本過重。此前,資深産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當時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新型家電門店可行的前提是,以銷售高端家電産品等高利潤産品爲主,因爲需要抹平昂貴的店面租金。
同時,這一轉型的重點,也在于供應鏈。
此次,一位接近國美的行業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在黃光裕出獄之前,國美線下門店其實大部分是盈利的。
" 國美每年線下的門店都會開開關關,主要是爲了加大運營效率。業績好的時候,關店和開店其實是同時進行,一邊關一邊開。前幾年,大部分加盟商是賺錢的。這些門店屬于‘供應鏈輸出’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位行業人士說。
該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這次)國美線下門店的收縮,包括大店戰略,或許都是供應鏈出問題之後的應對之策。
所以從未來展望來看,國美無論想要發展哪種策略,都需要先解開供應鏈上的 " 結 "。
而解決供應鏈難題的一大關鍵,在于資金。
重負:資不抵債或求錢無路
從去年開始,國美已經因爲錢焦頭爛額了。
最新财報顯示,截至 6 月 30 日,國美逾期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共約爲 160 億元,國美涉及的未決訴訟案件共計 1458 宗,涉及金額共約 112 億元,其中銀行及金融機構未決訴訟案件涉及金額共約 94 億元。除此之外,國美零售被凍結資金共約 1.97 億元。
在國美還未陷于危機之時,就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國美的繁榮都是建立在過去的負債上。這讓國美一直處于危險邊緣。從負債率來看,2022 年年報之時,國美資産負債率超 98%。而根據此次半年報,國美的資産負債率達到了 106.55%。
截至 6 月 30 日,國美的非流動資産合計 296.94 億元,去年年底爲 311.84 億人民币;流動資産爲 53.26 億,去年年底爲 114 億人民币。截至 6 月 30 日,國美的流動負債爲 361.06 億,非流動負債爲 12.07 億。截至 6 月 30 日,國美淨資産爲 -22.94 億元。
國美在财報中寫道,集團在本積極解決債務問題,同時集團在業務上繼續實施戰略聚焦,以有效剝離虧損嚴重業務和非核心資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國美在 2022 年上半年就嘗試向銀行貸款。但當時适逢蘇甯破産,銀行對同是線下大零售的國美的申請,表現得非常謹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到了國美申請貸款的一家銀行。銀行方面向記者透露,國美當時向銀行貸款之時," 用的是旗下的大中電器做貸款 "。當時國美的申請銀行方面 " 測算了很長時間,最終結果顯示,大中電器并不缺錢 ",所以該銀行最終沒有放貸。
" 銀行評估一個公司可以放貸,需要評估企業真實的融資需求。并且所有申請材料必須合規。這樣的目的在于,保證資金不被挪用在其他領域。" 一位接近銀行的金融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
在國美發布此次财務預告之時,有股友在雪球平台分享國美或可以通過 " 回購租金代價發行股份 + 可轉債入股 + 注入流動性 " 進行債務重組。
去年 3 月、5 月,拼多多與京東集團先後宣布戰略投資國美零售,兩家電商平台都持有國美可轉債。财報中稱,在一定條件下,京東和拼多多的債權可對應轉化爲相應的股權。
對此,金融行業從業者陳芮(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國美如果隻有表内債務的話,這個可行性存在,但可能性非常之小。首先,(京東、拼多多)财務性投資國美這件事概率就不大。"
" 賬面已經資不抵債了,實際情況隻會更嚴重,畢竟現在(國美擁有的)都是些不可變現的資産。" 況玉清看到财報預告之後分析道。
他告訴記者,從業務層面來說,即使國美與電商公司有所合作,這些企業接手的概率并不大。
陳芮說,國美淨資産其實不可看作 5 億人民币,因爲大部分都已抵押。" 現在國美的借款都變成流動負債了,也就是說都是一年内到期之後,國美沒有錢還,那麽它的資産就要抵債。"
" 從整體公司打包的層面去介入公司股權層面去收購國美,這個可能性不太高,成本太大了。即使有所合作,可能有興趣的方式會是收購國美的一些資産,比如品牌,比如比較好的門店。" 況玉清說。
況玉清告訴記者,國美想要重新運轉,重點還是解決盈利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債務重組。
" 債務重組隻能解決債務問題,解決不了業務的問題,他需要業務、債務雙重組才有可能起死回生。" 況玉清說。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美如果 all in 直播,或許仍有轉機。" 國美零售的品牌價值都不止 4 億,國美如果把線下門店全部關停做直播,或許與 MCN 機構合作,後者資本注入,或許還有轉機。"
但這個辦法就意味着,國美除了國美這個品牌,業務、門店都将不複存在,實控人大概率也會全部出局。
那就是真正的破釜沉舟了。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