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出圈的電影, 非《周處除三害》莫屬。
不僅話題滿滿, 更是讓阮經天再度翻紅。
而且,還帶火了 一衆配角。
熱度最高的,當屬榜一大哥的林祿和。
要麽變催命的教練,喊你六點上早課。
要麽成靈修尊者,發出 靈魂叩問:
「一無所有不好嗎?」
尊者的大火,也讓演員陳以文被更多人認識。
爲此,演員本人特意回複了内地觀衆, 并 親自玩了自己的梗。
「我感謝天地,我感謝你們。」
尊者,這下我可真的要信你了。
實際上,陳以文早就是一位老戲骨。
愛看台灣影視的影迷,一定會常常發現他的身影。
可能叫不出名字,但卻是真正的熟臉。
趁這個機會,魚叔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他。
聊完你就會發現,這位寶藏演員是多麽的與衆不同。
陳以文
尊者林祿和,無疑是陳以文近年裏知名度最高的角色。
一張「陰陽臉」,讓人不寒而栗。
半面聖人,半面魔鬼。
初見時,他慈眉善目,衣着白淨。
平緩而極具威嚴的聲線,讓瘦小的身軀散發着強大的力量。
出場數秒,就将一個仁愛寬厚的教主形象立住了。
随着情節推薦,他的另一面再逐漸扒開。
從脫去衣服現出刺青,到面色凝重露出殺氣。
不再隐藏身份時,眼神中沒有了尊者的溫柔慈愛,一瞬間夾雜着冷酷與狠勁。
在善惡之間的自如轉變,正是陳以文厲害的地方。
最後,尊者面對陳桂林的審判。
死到臨頭,依然堅定地維持着他的尊者身份。
恐懼,卻不退縮。
呈現出的則是一種死到臨頭、聽天由命的複雜心态。
可以說,陳以文爲這個反派增添了豐富的層次感。
這些年,陳以文幾乎成了台灣電影反派專業戶。
不同的反 派,不同的味道。
無論戲份多少,總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一路順風》裏。
他是一臉兇相敢下死手的道上兄弟,上演黑吃黑的戲碼。
到了《大佛普拉斯》和《同學麥娜絲》。
他 将一個 虛僞 油滑的政客嘴臉展現了的淋漓盡緻。
而在台劇《她和她的她》裏, 他又成了性侵女學生的老師。
道貌岸然,人面獸心。
直接貢獻了足以成爲無數人心理陰影的一幕。
不得不說,陳以文演起壞人來真是遊刃有餘。
或許出演這類角色太多,讓觀衆一度形成「刻闆印象」。
一旦看到他那張臉,就下意識覺得「他要搞事情」。
但實際上,如果帶着這樣的錯覺去看他的其他角色,有時就能體會到另一種反差。
就比如《陽光普照》裏,他扮演一個标準的東亞父親形象。
起初時,可謂爹味十足。
嚴厲冷漠,固執己見,不經意間給家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然而,最後他也用意想不到的方式,讓人們看到了他對孩子的深深愛意和無限悔恨。
又比如《瀑布》。
他飾演一個平凡而羞澀的陳主任,在女主最失意的時候頻頻示好。
滿臉堆笑的樣子,讓人下意識提高警惕。
但最後證明,陳主任是個徹頭徹尾的好人。
打了觀衆的臉,也強化了小人物的滑稽可愛。
與衆多俊男靓女的明星相比,陳以文的外形條件可謂遠遠不足。
但,這并沒有限制住他的演藝道路。
反而使他成爲台灣電影中,令人無法忽視的獨特形象。
陳以文 的演藝生涯,充滿了戲劇性。
他的人生,可以說是完全不按常規出牌。
科班出身的他,最早選擇做導演。
年輕時,受到楊德昌的許多影響。
先後在《牯嶺街殺人事件》《戀愛時代》《獨立時代》等電影中參與制作、演出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楊德昌導演一直以脾氣爆而聞名。
但,陳以文卻跟楊德昌很合得來。
即便後來出去單幹,也保持聯系。
直到 1994 年,陳以文設立 了自己的工作室。
拍出了第一部短片《暴力紀實錄》。
隻花了 3000 塊,賺了 60 萬。
由此,陳以文以導演的名頭一炮而紅。
之後,陳以文接連拍出了不少作品。
1995 年的 短片《生活的教訓》,獲得了台灣金穗獎。
1998 年自編自導第一部長片《果醬》,赢得溫哥華影展評審團特别獎。
不少人都覺得,《果醬》有着濃烈的「楊德昌系」味道。
再到 2000 年,拍了《想死趁現在》。
這部電影的主創陣容,放在今天看也十分炸裂。
男女主是當時很紅的柏原崇和水野美紀。
另一位編劇是蘇照彬,後來寫 出了《劍雨》《雙瞳》等劇本。
也是同一年,陳以文聯合導演的《運轉手之戀》,代表台灣地區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這部電影也是陳以文導演的電影中,口碑最好的一部。
兩年三部長片,且都水準不俗。
陳以文當時就被外界看作台灣電影的明日之星。
但是,在《運轉手之戀》後,陳以文卻放緩了腳步。
十多年裏,陳以文出國遊學,作品不多,同時也開始當起演員接戲 。
2013 年的《戀戀海灣》, 是 陳以文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
在那之後,他全身心做起了演員。
有了多年幕後經驗,人到中年的陳以文轉換職業方向相當順利。
他不在乎角色大小,但每每出場定能成爲影片亮點。
就比如 2014 年的《軍中樂園》。
在這部集結了兩岸三地演員的電影中,陳以文飾演軍營裏的長官餘守中。
有意思的是,這時候他就跟阮經天有過對手戲。
沒曾想,10 年後兩人分别成了尊者和陳桂林。
命運交集,仿佛冥冥中注定。
近些年,陳以文成了台灣電影中的熟臉。
從客串無名無姓的小角色,到有頭有臉的主角。
陳以文一步步奠定他的演員之名。
直到憑借《陽光普照》拿下金 | 馬獎最佳男主角,多年的努力終于被肯定。
去年的金 | 馬獎頒獎典禮上,陳以文和阮經天同台擔任頒獎嘉賓。
兩人還現場玩《周處除三害》的梗,說出了「我熱愛電影」。
一時間,惹得全場哄笑。
但實際上,這無疑也是陳以文最真實的内心寫照。
從導演轉型演員,且在兩個領域都有所建樹。
同時,還在拍片過程中給予合作的演員很大幫助。
比如《周處除三害》的阮經天、《陽光普照》中的巫建和等等。
可以說,他确實是真心實意地愛着電影,且關心着電影的未來。
反派,往往是許多好演員的出圈之路。
比如張頌文。
一部《狂飙》裏的強哥,使他火遍全國。
又比如吳鎮宇。
《無間道 2》中的倪永孝,至今仍是港片經典角色。
還比如甯理。
因爲《無證之罪》裏的變态狠人李豐田,幾乎支撐了整部劇最刺激的看點。
這些反派角色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其實都對應着吳鎮宇前陣子說的一句話:
壞人不會認爲自己是壞人。
反派,并不是天生一副通用的面具。
而是在特定的成長環境與經曆下,造就了各自的黑暗面。
将反派演得出彩,恰恰也是因爲這些演員能彰顯出人性最極端、最複雜的綜合體。
所有的反派,其實也有魅力的一面。
尊者林祿和,固然虛僞殘忍。
但面對陳桂林的槍指卻沒有退縮,恰恰也顯露出一股坦蕩決絕的反常氣勢。
而作爲一個主角,也需要藏有不堪的暗面。
最具代表的,便是《陽光普照》裏的父親。
他的人生并不成功。
對兩個兒子的教育,也十分失敗。
但爲了贖罪,他狠下黑手,幫助小兒子解脫了困境。
用自己的黑化,守護了家人的陽光。
這樣的角色是矛盾的,難以用直白的對錯來下定論的。
卻也是令人五味雜陳,回味無窮的。
陳以文火出圈,恰恰也讓我們看到了一種與内娛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
看上去波瀾不驚,卻蘊藏着深厚的技巧與複雜的理解。
期待他在未來還能拍出更多的好作品。
也希望華語影視,能湧現出更多這樣的寶藏演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