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1 月 16 日電 題:汽車産業第四次大變革,中國具有得天獨厚優勢
作者 董揚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理事長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 2023 年統計結果,中國汽車産銷雙雙突破 3000 萬輛。中國汽車産銷量繼續領跑世界汽車産業,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繼續增長,市場占比超過 50%,國内國際市場雙增長。我們正在走向汽車強國的路上。
縱觀世界汽車産業發展曆史,過去曾發生過三次重大的産業變革,每一次都對汽車産業及世界經濟産生重大影響。第一次是十九世紀後半葉,卡爾 · 奔馳等一衆歐洲科學家發明了汽車,從此人類社會進入了個人交通機動化時代;第二次是 20 世紀初,美國人亨利 · 福特創建了流水線生産方式,汽車産品得以普及,汽車産業成爲國民經濟支柱産業;第三次是 20 世紀中葉,日本豐田公司創建了精益生産方式,大幅提高了汽車生産效率,降低了成本。精益生産方式還擴展到其他産業,影響了幾乎所有制造業。
現在我們正有幸經曆世界汽車産業的第四次大變革。何以見得?因爲這一次變革面臨的條件、環境和影響都遠遠大于以往。
第一,技術條件的大變革。锂電池技術的進步使汽車動力全面轉向電動化成爲可能,電動化則使汽車可以使用多種能源,适應能源革命、全球減碳和資源再生;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自動駕駛,并大幅加強汽車産品與外界的聯系,拓展汽車産品的應用;而制造技術與材料的進步,可能使汽車産品進一步降低重量、減少成本。
第二,随着汽車産品應用的進一步普及,資源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汽車産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必須做到環境友好、資源節約。
第三,用戶對品質要求的升華。随着社會進步,物質進一步豐富,制造水平普遍提高,用戶對汽車産品品質的需求,由質量轉向顔值和用戶體驗。産品品牌價值、企業内部流程、爲用戶服務的流程和邏輯都必須相應改變。
第四,汽車産品應用方面的變革。一是汽車産品不再是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而必須有相應的充換電基礎設施和相應的智能道路、智慧城市設施;二是以 4S 店爲基礎的間接服務已不能滿足用戶需求,需要建立以互聯網爲基礎的直接服務體系;三是汽車産品不再是簡單的交通運輸工具,而是移動的能量源和信息源,是人們的第三生存空間。
而在世界汽車産業的第四次大變革中,中國又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是中國有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并且市場還在增長,極有利于汽車産業這樣的規模制造産業發展。近 20 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産業的發展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二是中國有全世界最全的工業門類,并且已建成全世界最強汽車産業鏈。
三是中國汽車産業具有效率高和成本控制力強的傳統優勢。
四是中國的體制優勢。包括政府掌控産業能力強,相關産業積極配合支持,全社會正處于建設高峰期,充換電基礎設施、智能道路、智慧城市的建設有明顯優勢。
五是創新條件好。包括創新投入名列世界前列,用戶對于新技術接受度和包容度高。這一點在過去的追趕發展階段表現得不明顯,而現在越來越凸顯。
由于有以上優勢,所以在汽車産業的第四次大變革中,中國汽車産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現在有些業内專家存在一些擔憂,擔心我們被 " 抄後路 ",好不容易得到的局部優勢得而複失。對此,筆者認爲,不必過度擔憂。以上五方面的優勢,我們可以長期擁有,因此不會輕易出現颠覆。筆者提醒全行業要繼續努力是對的,我們應該用更好的條件取得更大的成績,但對于世界其他國家汽車産業取得的技術進步,我們也應該坦然對待。要繼續虛心學習别人的優點和長處,更應該爲世界汽車産業的發展作出我們的貢獻。
一元複始,萬象更新。總結 2023 年取得的成績,還應看到這是曆史賦予我們的巨大機遇。在第二次大變革中,美國汽車産業助力美國成爲世界強國。在第三次大變革中,日本汽車産業支撐日本經濟取得巨大發展。在這一次大變革中,中國汽車産業也一定能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産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作者:陳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