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年後,很多風流人物可能都會被淡忘,但一定有人記得香港有過一位顧嘉煇。
處在香港樂壇金字塔頂端的教父級人物,乘風遠去了。
據多家媒體報道,香港粵語流行曲的殿堂級人物顧嘉煇于加拿大溫哥華當地時間 1 月 3 日辭世,享年 92 歲。姐姐顧媚接受采訪時稱,顧嘉煇感染新冠病毒,離世時家人陪伴在側。
消息傳來,讓所有人頓感錯愕。好友汪明荃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贊揚顧嘉煇在上世紀 80 年代将粵語歌大衆化、提升粵語歌地位,對樂壇貢獻巨大,對他的離世感到突然和可惜。
顧嘉煇最後一次出現在公衆視野之中,還是在 2015 年 5 月的 " 顧嘉煇榮休盛典演唱會 " 上。鄭少秋、汪明荃、葉麗儀、陳潔靈等與他合作過的歌手、演員出現在香港紅磡體育館,演唱他創作的經典歌曲,用音樂向這位 " 樂壇教父 " 緻敬。
2015 年 5 月 19 日,顧嘉煇在最後一場 " 顧嘉煇榮休盛典演唱會 " 上。/ 視覺中國
早在演唱會開始之前,顧嘉煇便決定正式退休,不再舉辦類似的音樂會以及擔任指揮工作,重新投身繪畫創作。
封刀之前,顧嘉煇創作的曲目數量絕冠天下。據統計,從上世紀 60 年代開始作曲起,顧嘉煇一共創作了超過 1200 首作品,作品質量甚高,《上海灘》《當年情》《滄海一聲笑》《鐵血丹心》《世間始終你好》《何日君再來》等作品更是成為隽永之作。
這些曲目帶來的影響不僅僅隻是讓人耳熟能詳。上世紀 70 年代起,顧嘉煇在事業的巅峰期創作了大量粵語歌曲,将過去聞所未聞的粵語流行音樂帶進了大雅之堂,終結了香港 " 隻流行英文歌 " 的曆史,更影響了一代香港人的精神内核。
2012 年 12 月 5 日,最後一場 " 顧嘉煇大師經典演唱會 " 在紅磡體育館開唱。第一個登場的林子祥唱完一曲《蝶變》後,走到坐在第一排的顧嘉煇面前鞠躬,随後站在他身旁,面向所有觀衆說道:
" 這麼多年,煇叔(創作)的歌和才華,感染并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
" 音樂的魅力,能夠把空間變為旋律 "
1933 年,顧嘉煇出生在廣州的一戶家境殷實的藝術家庭裡。他是家裡的第一個男孩,最開始,父母為他取名為顧嘉煇,但後來因為筆誤," 煇 " 字誤作為 " 輝 "。
父親顧淡明是嶺南著名畫家高劍父的學生,與衆多畫壇名流多有交往,既擅丹青,更富收藏。憑借這樣的藝術熏陶,顧家三姐弟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對繪畫非常着迷,而顧嘉煇本人則尤其鐘情于寫生及素描。
按照最開始的設想,顧嘉煇會繼續專注繪畫,并在日後成為著名畫家。隻可惜因為戰亂家道中落,專攻繪畫的創作之路被迫中斷。
如果不是因為戰亂導緻家道中落,顧嘉煇應該會成為著名畫家。/TVB- 東張西望
1948 年,顧嘉煇姐弟三人離開廣州南下香港,定居在九龍的木屋區。初到香港,生活貧困,顧嘉煇白天在洋行的化驗室工作,晚上到夜校學習;而姐姐顧嘉彌為了補貼一家人的生計,早早棄學養家,到市區的歌廳和夜總會裡唱歌。後來,顧嘉彌正式進入樂壇,并取藝名 " 顧媚 ",成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叱咤樂壇的、有名的歌手、演員。
耳濡目染之下,顧嘉煇對音樂産生濃厚興趣,開始自學鋼琴和聲樂。閑暇之時,姐姐練習唱歌,他便在一旁彈琴伴奏。數十年後,回憶起那段往事,他自述道:" 從小酷愛音樂,音樂的魅力能夠把空間變為旋律,把時間變為節奏。"
音樂帶來的魅力改變了顧嘉煇的人生之路。上世紀 50 年代,顧嘉煇分别在灣仔仙掌夜總會和東英樓的一家夜總會裡擔任琴師,其間曾召集過幾個人組成了一支樂隊,名字就叫 " 顧嘉煇大樂隊 "。
1961 年的一天,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的院長到了顧嘉煇所在的夜總會,恰巧碰見正在彈琴伴奏的顧嘉煇。一曲彈畢之後,院長對他賞識不已,當即邀請他前往美國深造,并主動為他申請了一筆獎學金。在姐姐顧媚和當時已經紅極一時的歌星方逸華的牽線搭橋下,顧嘉煇得到了邵逸夫的贊助,踏上了前往美國波士頓的進修之路,成為該校首名中國學生。
牽線搭橋之下,顧嘉煇得到了邵逸夫的贊助。/ 視覺中國
而在留學期間,顧嘉煇參加了邵氏電影《不了情》的作曲比賽,以一首《夢》成功獲選。經由詞人陶秦填詞後,這首《夢》通過姐姐顧媚的嗓音傳遍港九内外,同時也開啟了顧嘉煇的音樂生涯。
" 顧嘉煇就是香港的貝多芬 "
兩年之後,顧嘉煇返回香港,投桃報李加入邵逸夫旗下的邵氏影業。1967 年 TVB 成立之後,顧嘉煇成為了音樂總監,專注于影視劇主題曲和插曲的創作。
年輕時代的顧嘉煇。/TVB- 東張西望
那個年代,以披頭士樂隊為代表的歐美音樂是市場上的流行音樂,國語歌還停留在三四十年代,從粵曲演變而來的粵語歌——或者說廣東歌,根本談不上文化,隻是市民茶餘飯後休閑娛樂的邊角料。
真正讓粵語歌的地位發生改變的,是 1974 年發行的兩首曲子:一首是許冠傑創作的《鬼馬雙星》,另一首就是顧嘉煇操刀作曲、葉紹德填詞的《啼笑因緣》。
《啼笑因緣》本是 TVB 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曲。這首歌最初計劃用國語演唱,後來顧嘉煇與編導王天林商議後決定改用粵語,并邀請當時大紅大紫的歌手仙杜拉演唱。
" 為怕哥你變咗心,情人淚滿襟。"/《啼笑因緣》
電視劇播出之後,主題曲大受歡迎,一時間唱遍大街小巷," 為怕哥你變咗心,情人淚滿襟 " 的歌詞,成了一代經典。《啼笑因緣》後來被無數歌手翻唱,更有陳小春演唱的帶 R&B 風格的緻敬版本。
也是在這個時候,顧嘉煇開始和 " 一代鬼才 " 黃霑合作寫歌。
顧嘉煇和黃霑二人,其實在這之前早已熟識。顧嘉煇從美國學成歸港的同一年,黃霑剛剛拿到香港中文大學的畢業文憑,剛當上老師的黃霑下班後經常在仙掌夜總會消遣,常常與顧嘉煇不期而遇,最終成為了伯牙、子期般的知己。
1972 年,兩人首次合作,創作了舞台劇《白娘娘》的主題曲《愛你變成害你》,此後一發不可收拾。五年後,二人攜手為 TVB 劇集《家變》譜寫同名主題曲,不僅将粵語歌變得更加充滿現代感," 不必怨世事變,變幻才是永恒 " 的經典符号更成為香港人的集體記憶。
而 1980 年的《上海灘》,更是 " 煇黃 " 二人默契合作的典例。
直到今天,沒有人不會承認《上海灘》是港樂中的經典之作。坊間有個段子: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不論認不認識原唱葉麗儀,隻要《上海灘》的前奏響起,就一定會跟着唱。
廣為流傳的故事是,周潤發和趙雅芝主演的電視劇《上海灘》播出前夕,導演希望顧嘉煇能在三天之内創作出同名主題曲,但等顧嘉煇譜好曲,已經過去了兩天半。淩晨兩點,顧嘉煇給黃霑打電話,在電話裡告訴對方樂譜,然後哼唱了一遍。挂了電話的黃霑最開始一頭霧水,後來突然肚子疼上了個廁所,而就在沖廁所的一瞬間靈感湧動:浪奔,浪流,萬裡滔滔江水永不休 ……
隻用了 20 分鐘,黃霑寫好了歌詞,當天早上交給了顧嘉煇,顧嘉煇看完後下午便通知葉麗儀錄歌。這首《上海灘》後來也便成了葉麗儀的代表作,隻要她開演唱會,《上海灘》就一定是指定曲目。
" 愛你恨你,問君知否。"/《上海灘》
但比《上海灘》更為流行的,當數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創作的那批經典武俠劇的主題曲。不論是《近代豪俠傳》《倚天屠龍記》,還是《小李飛刀》《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所有的主題曲,都由顧嘉煇親自操刀制作,無一例外地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經典。
武俠小說家古龍曾經回憶,當時即使是不懂粵語的台灣歌手去海外演出,要是不唱《小李飛刀》,會有被轟下台的風險。
即便不用歌詞,隻有悠揚的蕭、笛子、古筝、二胡、揚琴等傳統樂器伴奏,這些經典的武俠曲目氣勢依然磅礴,讓聽者能夠在某一個音符中找到打動内心的共鳴。
顧嘉煇創作的不少音樂,在今天成為了經典。/《顧嘉煇音樂名作》
可以這麼說,如果說金庸是将華人小說的成就推廣至全世界,那麼顧嘉煇便是将華人音樂的魅力影響到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
摯友黃霑更曾經這樣評價他:" 顧嘉煇就是香港的貝多芬。"
他不但成就了他自己
2003 年,62 歲的黃霑在其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中,這樣評價顧嘉煇的音樂地位:
"《啼笑因緣》标志着香港粵語流行曲再興起,《家變》才真正确立了香港旋律的新風格。因為《啼笑因緣》仍有傳統的粵曲影響,《家變》卻完全擺脫了粵劇粵曲影子,旋律與歌詞,演唱和編曲現代感濃烈。港産粵語流行曲,由這首歌開始,正式邁上雅俗共賞大道。"
有樂評人認為,顧嘉煇的作曲風格是典型的" 香港制造 "。他融合了中西音樂風格,既有中國傳統音樂的一面,又通過在美國學習的經曆,借鑒了西洋曲風和樂器,同時受傳統粵曲影響極深。三者融合之下,粵語歌的品質和地位從根本上上了一個檔次。
這和香港文化碰撞交融的氛圍離不開關系。在香港這片土地上,傳統、古典、舶來品和流行,往往會融為一爐。音樂人可以古為今用,也可以洋為中用——就像這座城市的氣質一樣。這種又江湖、又古典、又摩登的審美表達,隻有在香港才能誕生出來。
在香港這片土地上,傳統、古典、舶來品和流行,往往會融為一爐。/unsplash
回溯曆史,當香港在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經濟騰飛,物質生活發生巨大改變," 努力奮鬥就能創造 " 成為每個香港人信奉的精神内核——隻要你有智慧、有雙手、肯堅持,就有成功的機會;而即便失敗是家常便飯,最起碼也有能吃飯的機會。
這樣的社會環境無疑給了粵語歌翻身成為主流的機會,因為草根百姓有了他們表達自我的載體,有了能夠概括香港文化精神的旋律,粵語歌成為了香港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糧。
香港今天的繁華,靠的是無數草根的努力奮鬥。/unsplash
唯一能夠用來概括的代表作,當數早已超出歌曲本身意義、凝聚成為港人精神的《獅子山下》。
在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顧嘉煇不但成就了自己,也見證了香港流行音樂史上衆多經典人物從默默無聞到樂壇翹楚的全過程。
也正如此,顧嘉煇在音樂領域獲得的成就也無人能比,各種各樣的 " 最高榮譽獎 "" 終身成就獎 " 拿到手軟。
但面對功成名就,他卻說:" 一開始,我沒有想到要名成利就,隻是一種興趣、一種狂熱,演變下來,能得到廣大聽衆的喜愛,我當然感到很開心。"
功名之外,顧嘉煇更是一位願意提攜後輩、對人和藹可親的 " 煇叔 "。
1983 年,顧嘉煇在 TVB 的電視節目中現場表演雜耍。/TVB《歡樂滿東華》
顧嘉煇其中一位愛徒、香港音樂家徐日勤數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回憶,他第一次做演唱會的音樂總監是陳百強的演唱會,是顧嘉煇親自向主辦方推薦的。" 如果不是師父賞識,我可能會在夜總會裡彈一輩子《上海灘》。"
" 我跟了師父幾十年,從來沒有聽他罵過人,連一句語氣很重的話也沒說過,說得最嚴重的也就是一句‘做咩咁噶?(怎麼會這樣?)’ "
就連顧嘉煇心目中的 " 最佳拍檔 " 黃霑,也認可這一點——兩人合作 30 年,從來沒有吵過一次架。
黃霑在其著作中回憶,顧嘉煇的音樂知識和修養都很高,又多奇想,每次黃霑想和他聊人生,但往往聊着聊着就聊到音樂上了。" 每次和他談一個晚上,都要消化幾天,細細回味,往往從中覓得終身受用的座右銘。"
畢竟在他心裡,一個作曲家源于生活深刻體驗的靈感很重要。當然,這之後還有下半句話—— " 詞作者也是作曲家靈感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顧嘉煇和黃霑,是一生的摯友。
1981 年,顧嘉煇準備再次前往美國深造前夕,在 TVB 舉行的告别晚宴上被黃霑 " 點名 " 上台,與許冠傑一起當場即興作曲。毫無準備的顧嘉煇一邊和黃霑談笑風生,一邊便在鋼琴上行雲流水地彈出了旋律,和許冠傑唱了起來。這首即興創作的曲子,後來命名為《為我獻上心韻》,被關菊英傳唱成為了經典之作。
20 年後的《香港煇黃 2000 演唱會》裡," 煇黃 " 組合再次重演了即興創作一幕,隻不過這次的被點名者換成了黃霑。才華橫溢、百無禁忌的氛圍讓在場觀衆歡樂不已,而這也是 " 煇黃 " 組合的絕唱,讓全世界的港樂愛好者永遠懷念。
2004 年,黃霑因肺癌離開人世,顧嘉煇從溫哥華返回香港悼唁,給這位昔日知己帶去了一份挽聯:
滄海一聲笑,笑傲江湖一名士
忘盡心中情,情牽當年每段詞
18 年後,顧嘉煇也乘風遠去,尋找故友。也許用他生前最喜歡的《忘盡心中情》作結,最合适不過了:
昨天種種夢
難望再有詩
就與他永久别離
未去想那非和是
未記起從前名字
作者:良豪
編輯:蕭奉
校對:黃思韻
封面、頭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