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短暫縮量反彈後,周三 A 股顯著低開,全天走勢疲弱。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 0.80% 至 3058.71 點。其餘主要股指跌幅更大,深綜指跌 1.49%,創業闆綜指跌 1.67%,科創 50 指數跌 1.41%。全 A 成交額由周二的 7360 億元放大至 7671 億元。
個股方面,華爲概念、汽車、算力、種業、證券等闆塊表現不錯,英偉達概念股、醫藥、通信設備、旅遊、醫藥、醫療保健、傳媒娛樂等闆塊表現較弱。
消息面喜憂參半,籠統說來,大緻可總結爲來自外部方面的消息利空,和來自内部方面的消息利好。在時間節點上,外部消息先于内部消息,這也是股指低開的原因。
外部方面利空又可細分爲兩項,一是隔夜美國公布的零售銷售數據大超預期,這強化了市場對美聯儲維持利率在高位的預期,美債收益率周二大幅上升,這一般會對包括 A 股在内的幾乎所有新興市場股市構成利空;二是美國政府 10 月 17 日更新了針對人工智能(AI)芯片的出口管制規定,計劃阻止英偉達等公司向中國出口先進的 AI 芯片。
當美聯儲加息預期強化時,北向資金幾乎從不例外會傾向于抛售,雖然中國内地經濟指标優于預期,但仍不足以扭轉北向資金淨流出态,隻是使淨流出量有所減少。
周三北向資金小幅淨流出 11.61 億元,流出量明顯不及前兩天。相關市場方面,周三港股恒指收盤跌 0.23%。
美國對中國企業芯片限制加大無疑也是利空,相關個股跌幅很大,浪潮信息、雲賽智聯、紫光股份、中科創達等暴跌。
内部利好主要來自經濟指标,統計局上午 10 時公布的大多數 9 月或三季度經濟指标優于預期,具體情況如下:
我國 9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率增 5.5%,優于 8 月的增 4.6%,也優于預期的增 4.9%;9 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率爲 4.50%,與 8 月持平,但優于預期的增 4.30%;前 9 個月固定資産投資年率增 3.1%,遜于前 8 個月的增 3.2%,也遜于預期的增 3.2%;第三季度 GDP 年率增 4.9%,遜于第二季度的增 6.3%,但優于預期的增 4.4%。
因投資數據近期略不盡人意,故 GDP 增速超預期隻能說明 " 消費及進出口有所企穩 "。當然了,目前市場仍然可能會憂慮房地産市場,但再怎麽說可憂慮的事項已較前期少了一些了,所以上述經濟指标還是能給出較好信号的。
然而在上述多數優于預期的數據公布後,A 股的表現卻相當令人失望,股指僅僅短暫上漲,很快就重歸弱勢。
平心而論,這份經濟指标還是不錯的,但奈何弱勢市場似乎并不太在意,這通常說明市場人氣仍處于悲觀狀态。市場對利好的麻木不見得就意味着還有較大下跌空間,投資者不必過分糾結于短期走勢,仍應保持信心,耐心地等待量變累積成質變。
回顧曆史上諸個大頂或大底,應不難發現大盤在高位時往往就會對利空麻木,在低位時又對利空麻木,甚至很少出現例外,然而利好或利空最終往往都能反映在盤面上。股指是由所有個股漲跌合力推動的,影響股指走勢因素一是情緒,二是基本面。當基本面回穩時,情緒多半也隻能左右了股指一時,卻無法長久。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