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條 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跨海跨城空中航線首飛,首次寫入國務院 " 政府工作報告 ",全國各地紛紛項目落地,相關概念股翻倍甚至數倍的上漲……
2024 年,中國最火爆的産業話題,已經不是 AI 大模型,而是 " 低空經濟 "。
1783 年 11 月 21 日,法國巴黎。
市民的歡呼和法王路易十六的仰望中,兩位勇敢的法國青年,乘着熱氣球,升上 900 米,飛越塞納河,最終安全落地。
熱氣球觀光從此風靡世界,低空經濟至此開啓。
2024 年 2 月 27 日,中國深圳。
伴随 " 峰飛航空 "5 座航空器 " 盛世龍 " 号騰空,從深圳到珠海 3 小時的車程,被縮短至 20 分鍾。行業因此稱 2024 爲 " 低空經濟元年 "。
但關于 " 低空 "、" 低空經濟 ",卻從未有權威統一的定義。
習慣上,人們将距離地面垂直範圍 1000 米以内的空域,叫 " 低空 ";但根據不同地域和實際需要,有的定義裏也被延伸到 3000 米以内。
關于" 低空經濟 ",更是公婆各有理。
按照廣義理解,低空經濟範疇很大。
應用上,低空的城市交通、運輸物流、農林植保、應急救援、電力巡檢、文化旅遊等都算;載具上,直升機、無人機、小飛機、飛行汽車等都有;産業上,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低空服務等都納入。
不論是植保無人機搞田間管理,還是物流無人機運送貨物;不論是乘着熱氣球觀光,還是坐直升機飛行……統統算在廣義低空經濟裏。
今年真正爆火的,主要是狹義低空經濟。
即以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或無人航空器爲載體,實現先進空中交通(AAM)低空運營的颠覆性新興産業。
俗稱—— " 飛行汽車 "。
這事既讓人興奮,又令人狐疑:直升機發明了 100 多年,技術成熟量又足,爲什麽要搞 eVTOL?
因爲直升機,污染重、噪音大、成本高、安全差,有點扶不起。
1970 年代越戰結束,美軍直升機大量退役,價錢便宜量又足,湧進紐約搞通勤,白領們坐得風生水起。
但 1977 年,一架直升機栽倒在紐約泛美大廈樓頂,令直升機通勤之風戛然而止。
之後,紐約航空堅持運營直升機航線 30 多年,卻僅限于富豪、明星的緊急出行,以及旅行觀光、醫療救援。
另外,成本也是一個大問題。
2022 年,中國也開通了廣深之間的直升機航線,但費用是地面交通的 10 多倍。
而 eVTOL 的特點,就是安全、安靜、價格便宜,不用飛太遠,但能滿足城市内、城市間通勤,剛好解決了直升機的核心痛點。
2009 年,世界上第一家 eVTOL 公司 Joby 在美國成立,2013 年做出了第一架單座 eVTOL 原型機 Monarch,雖然當時的 eVTOL 也不怎麽靠譜,但經過十多年叠代,日益成熟。
它兼有大飛機的安全、直升機的便利、電動車的經濟,無排放、少場地,優勢明顯。
論安全,eVTOL 采用分布式動力,1~4 套螺旋槳失靈都不影響飛行。不但比單個螺旋槳的直升機安全得多,如果配備自動駕駛和降落傘,甚至比汽車、客機都安全。
論便利,eVTOL 小巧靈活,不用建機場、跑道;零排放、低噪音,可在樓宇間穿行,因此寫字樓頂、小區空地,都能改成公共停機坪;專屬私家停機坪,更可能成爲高端樓盤新标配。
論經濟性,eVTOL 成本是直升機的 20%,票價是出租車的 2 倍,耗時是地面交通的 1/6~1/3。一旦規模化,價格更便宜。
所以,eVTOL 一旦商用,将颠覆城市交通,甚至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在未來,200 公裏範圍内,籌備一場十萬火急的心髒移植手術,要多久?
大概不到 1 小時。
病人,用 eVTOL 轉運;心髒,也可用無人機速遞。
這樣的低空經濟,将爆發出怎樣的威力?
照廣義概念,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的《低空經濟白皮書》預計:2025 年,低空經濟的綜合貢獻值爲 3-5 萬億人民币。
如果屬實,成真,相當于房地産的半邊天(注:2023 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額 11 萬億人民币)。
照狹義概念,摩根、德勤、羅蘭貝格等咨詢機構預計,2030 年全球飛行汽車市場規模将達 3000 億美元(2.1 萬億人民币),2040 年達 1 萬億美元(7.2 萬億人民币),2050 年達 9 萬億美元(65 萬億人民币)。
相當于中國一半的 GDP(注:2023 年中國 GDP 爲 126.06 萬億人民币)。
這麽大的規模、這麽猛的經濟,令大國間迅速爆發了一場低空 " 軍備競賽 "。
最先動手的還是美國。
2016 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發布第 107 号法規,确定商業小型無人機的運營規則。
這被視爲對低空經濟規範管理的第一步。
之後,美國針對無人機搞了一連串頂層戰略設計。
比如,監管上要放寬,注冊上要規範,執飛上要持證;甚至低空管理職能,都從 FAA 部分剝離,用特許經營的非盈利公司來代替。
總之,就是要大松綁,盡快催生商業化。
2021 年亞馬遜無人機送貨,2023 年 Joby 試水 " 空中出租車 ",都得益于此。
eVTOL,更是重中之重。
爲給 eVTOL 鋪路,先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FAA 一起出手,把先進空中交通(AAM)體系、低空空管系統統搞起來。
法律政策上,2022 年,美國通過《先進空中交通(AAM)協調及領導法案》、《先進空中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AAIM)法案》等十幾項法案,爲 eVTOL 開路。
技術上,大搞 " 軍民合作 "。
2020 年 2 月,美國空軍發起 " 敏捷至上 " 計劃,琢磨着把 eVTOL 用于軍事。結果瞌睡碰到了枕頭,跟 Joby 一拍即合,簽下 1 億美元大單。
3 年後,Joby 就向美空軍正式交付第一輛 eVTOL,用于執行空軍基地内的後勤任務。
而這 1 億美元的 " 種子 ",撬動了百億美元的市場。
2021 年,Joby 作爲全球第一家 eVTOL 公司在紐交所上市,掀起資本化浪潮。
一大批 eVTOL 企業,包括美國的 Archer、德國的 Lilium、英國的 Vertical Aerospace、巴西的 Eve、中國的 " 億航智能 ",紛紛在美國上市。
适航上,同樣馬不停蹄。
2020 年,Joby 剛交付 S4 eVTOL,美國空軍直接通過其适航報告評估,給 " 親兒子 " 開小竈。
2022 年,FAA 甚至改變适航審定規則,把 eVTOL 從 " 小型飛機 " 變更爲 " 特别類别 ",爲 eVTOL 開綠燈。
美國一馬當先,歐洲也不甘落後。
2019 年,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先行一步,在全球第一個頒布 eVTOL 法規,建立起一套爲 eVTOL 量身定制的監管框架。
德國 Volocopter 公司成爲唯一的 " 幸運兒 ",不但獲得了 EASA 設計和生産許可,還通過了首個 EASA 型号合格審定。
2024 年巴黎奧運會,Volocopter 的 eVTOL 将正式登場。
爲此,巴黎規劃出多條航線,誓要成爲全球第一個提供空中出租車服務的城市。
歐美你追我趕,日本也步步爲營。
2020 年 7 月,美軍啓動 " 敏捷至上 " 計劃不久,日本内閣就發布《增長戰略跟進計劃》,從國家層面開始謀劃低空經濟戰略,爲安全标準開發、空中物流服務、eVTOL 試運行,全部設置了時間表。
很快,本田、豐田、全日空、日本航空等企業,開始在 eVTOL 上梭哈。
政策效果,立竿見影。
2023 年 2 月 17 日,日本國土交通省批準的 " 飛行汽車 " 首次載人飛行大獲成功,舉國歡騰。
但日本人用的,卻是中國制造的無人機技術。
更讓人意想不到,恰恰是日本的加速布局,激發起中國的壯志雄心。
2020 年 11 月,日本發布《增長戰略跟進計劃》4 個月後。
眼見他國低空突飛猛進,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一針見血指出:
國内相關戰略研究滞後,政策法規、行業标準尚處空白,企業面臨适飛審批難、飛行許可難、市場投放難等問題。
這番表态,針砭時弊,直接引發了一場破冰:民航局很快接受了億航 EH216-S 的适航認證申請。
低空經濟由此飛入高層視野,迎來強力支持——
2021 年," 低空經濟 " 首次被寫入國家級規劃《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2022 年,美、歐發布 eVTOL 起降場建設規範後,中國迅速跟進,當年發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路線圖 V1.0 ( 征求意見稿 ) 》。
2023 年,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 — 2035 年)》,提出時間表:2025 年,eVTOL 要試點運行;2035 年,新能源航空器成爲主流。
最重磅的變化,還是在最近。
2023 年底," 低空經濟 " 納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确立爲戰略性新興産業;今年 " 兩會 "," 低空經濟 " 首次寫入國務院 " 政府工作報告 ",定位爲 " 新增長引擎 "。
從部委推行,到中央推進,低空經濟的戰略地位大幅提升。
進入 2024 年,低空經濟更是政策利好不斷。
3 月,工信部等四部委再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 — 2030 年)》,明确提出商業化進程與目标:
2027 年,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在城市空運、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領域實現商用;2030 年,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同時,推進 eVTOL 等适航取證。
低空經濟的爆發,基本确定。
甚至于,最讓人疑慮的低空飛行法律問題,也有了回應。
2024 年 1 月 1 日,《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施行。它不僅填補了無人駕駛航空器的法規空白,更明确了一點:除了民航、公安、工信、市場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管理外,行政區域内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歸——地方政府。
這是一次重大轉向。
各地強烈反應,迫不及待争奪 " 低空經濟 " 的新風口、新鏈條、新業态,截至目前已有27 個省份明确将低空經濟作爲未來重點布局。
敢爲天下先的湖南,出手最快。
乘着政策東風,湖南把全國首個 " 低空空域協同運行辦法 "、首部 " 低空空域劃設方案 "、首個全域低空開放試點,統統搞下來;全省 97 條低空航線,迅速驗證完成。
勃勃雄心的深圳,誓要打造首屈一指的 " 天空之城 "。
爲此,深圳通過了全國首部 " 低空經濟産業促進專項法規 ",完成了峰飛 " 盛世龍 " 号的全球首飛;又計劃建設設施、空聯、航路、服務 " 四張網 ",布設 600 多個低空起降平台,開通 220 條市内航線,爲低空經濟規劃 " 數字藍圖 "。
與政策相呼應的是,不論是産業前瞻還是技術制造,這一次,中國企業也都沖在了世界前列。
2024 年 7、8 月間,巴黎奧運會。
由德國 Volocopter 打造的 " 空中出租 ",将成爲這場盛會上最驚豔的展現。
但 Volocopter 的背後,中國金主吉利若隐若現。
吉利對 eVTOL 極度癡迷,除了入股德國 Volocopter,也把美國 Terrafugia 也收入囊中,還親自下場幹出了 " 沃飛長空 "。
2023 年 12 月 29 日,沃飛長空 AE200 在四川漢源試飛成功。其标準艙可搭載 5 人,最大航程達 300 公裏,堪稱理想的城際飛行工具。
以 eVTOL 爲突破口,中國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 " 飛天新勢力 "。
布局其中的,既有廣汽、小鵬、吉利等汽車廠商,又有億航智能、峰飛航空、禦風未來等創新企業。
他們的對手,則遍布世界。
據不完全統計,eVTOL 賽道上,擠進了 800 多家全球企業。其中既有波音、空客、巴西航空等航空制造企業,又不乏美國 Joby、Archer、Alef Aeronautics,德國 Lilium、Volocopter,英國 Vertical,巴西 Eve,斯洛伐克 AeroMobil,荷蘭 PAL-Liberty 等創業公司。
這一幕,像極了當年新能源汽車爆發的場景。
百舸争流中,誰都有成爲 " 低空特斯拉 " 的機會。
但現實的厚障壁,始終堅硬。因爲所有人都必須突破一個天大的難關——适航證。
所謂 " 适航證 ",是一連串許可證的總稱。在中國,意味着闖過三關:
第一關,如果航空器設計獲得适航标準認可,可獲" 型号合格證 "(TC)。
第二關,如果航空器符合經批準的型号設計的生産能力,可獲" 生産許可證 "(PC)。
第三關,每架交付的航空器要單獨獲得民航局批準,表明可安全運營,即" 單機适航證 "(AC)。
TC、PC、AC 三證齊全,才算拿下适航證。否則,既不能商用,也不能銷售。
強如沃飛長空的 AE200、峰飛航空的 " 盛世龍 "(V2000EM),目前也隻拿到 TC 受理申請通知書,邁出萬裏長征第一步。
适航這件事,全球都慎重。
作爲美國空軍的 " 親兒子 ",目前 Joby 也隻拿到軍用适航證、FAA 特許适航證。至于何時拿到民用适航證,Joby 預計要到 2025 年。
反而是中國,邁出了最大膽的一步。
2024 年 4 月 7 日,億航智能突然宣布:EH216-S 拿下全球首張 PC。
加上之前拿下的 TC、AC,EH216-S 成爲全球第一個 " 三證齊全 " 的載人無人駕駛 eVTOL,率先進入量産階段。
這成爲全球 eVTOL 商業化的重大裏程碑。
實際上,中國低空經濟的潛力,遠不止 eVTOL。
像無人機物流、無人機外賣,都在大規模落地。
如順豐旗下的豐翼科技,在深圳開展常态化運營,全國運輸突破 80 萬架次;美團則在深圳、上海等地運營 22 條無人機航線,截至 2023 年 11 月已完成 21 萬訂單。
這背後,屹立着中國 2300 多家無人機企業,年産 317 萬架無人機,占據全球 70% 以上份額。
對中國來說,低空經濟一旦爆發,不僅僅是消費、應用的爆發,更是産業鏈的全面爆發。
縱觀低空經濟,上遊是原材料與核心零部件,包括鋼材、鋁材、碳纖維等航空材料,以及芯片、電池、電機等零部件;中遊涵蓋無人機、eVTOL 的制造,以及遙感、監測、指揮等服務;下遊則延伸到應用場景,從城市交通、外賣物流,到休閑旅遊、工業巡檢,全面融合、無處不在。
僅 eVTOL,就涉及動力電池、自動飛控、導航監控、衛星通信等戰略性新興産業。
在這條與電動汽車高度重合的産業鏈上,中國不但鏈條最完整、産能最強大,技術上亦全面領先。
這種戰略優勢一旦爆發,或将成就超越新能源汽車的全球最貴産業鏈。
這種優勢,已然凸顯。
2025 年,日本大阪世博會預約演示的飛行汽車,正是峰飛 " 盛世龍 "。
它曾創造單次充電飛行 250.3 公裏的全球航程紀錄,其核心模組 100% 國産,飛控航電、三電及核心零部件,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産權。
創新公司 " 禦風未來 ",同樣實現了電動系統、飛控系統、複合材料三大核心環節 " 全國産 "。
傳統航空領域,中國落後多年。但在低空經濟賽道,中美歐不但三足鼎立,甚至開局就處于優勢的中國,已經拿到一連串好牌。
以新能源汽車實現汽車産業的趕超之後,中國又一個産業王炸已在路上。
[ 1 ] 《低空經濟框架報告:低空經濟元年已至,揚帆但信風》中泰證券
[ 2 ] 《2024 年中國低空經濟報告——蓄勢待飛,展翅萬億新賽道》前瞻産業研究院
[ 3 ] 《車企要 " 上天 "?》車百智庫
[ 4 ] 《飛行汽車市場值萬億美元?得先過安全這一關》财經 E 法
華商韬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宋曉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