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即虧損的魔咒,在博納影業身上也得到了應驗。
繼 2022 年全年虧損之後,今年上半年,公司交出了一份表現更差的成績單。
過去幾年,博納影業押注主旋律商業大片,在慘淡的電影行業一枝獨秀。當手裏的 " 王炸 " 全部打出去後,即陷入到了階段性的産品真空期。
電影市場就是這樣,一部大片可以成就一家公司,可一旦投資失誤,就會造成業績垮塌。
博納影業也不能免俗。
虧損擴大
苦熬 5 年終于回 A,但博納影業(001330.SZ)交出的成績單,沒有讓 A 股投資者們感到滿意。
繼 2022 年全年虧損後,今年上半年,公司再一次交出了更差的期中考試成績。
昨日,披露的 2023 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8.50 億元、歸母淨利潤 -2.65 億元,分别同比下滑 42.31% 和 212.22%,扣非淨利潤虧損額更是高達 4.41 億元,同比下滑 389.85%。
公司業績慘降的主要原因,是主業電影投資和發行業務表現不佳。
今年上半年,公司電影投資業務僅實現收入不到 2000 萬元,與上年同期的 6.20 億元相比,降幅超過 96%。
博納影業的發行業務,主要集中在公司主控或參投的影片,這兩項業務之間,可謂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上半年,公司發行業務實現收入 2.94 億元,同比下滑 58.85%。
好在,公司影院業務随着大盤的飄紅,實現了大幅增長,收入從去年上半年的 3.37 億元增至 5.88 億元。
經曆了過去 3 年市場 " 極寒 ",今年外部環境終于得到了改善,電影行業摩拳擦掌,希望能快速将損失找補回來。從今年春節檔開始,電影市場就表現出了強勢複蘇的迹象。
今年上半年,國内電影總票房 262.71 億元,同比增長 52.91%,已恢複至 2019 年的 84.29%;觀影總人次 6.01 億,同比增長 51.76%,恢複至 2019 年的 74.85%。其中,國産電影票房爲 199.44 億元,市場份額達 75.92%。
可是,博納影業沒有吃到第一波市場複蘇的紅利。
上半年,公司共上映 4 部影片,主控主投《無名》《别叫我 " 賭神 "》,參投影片《《風再起時》和《長空之王》,總共才實現票房 18.66 億元。
《無名》是博納影業旗下的 " 中國勝利三部曲 " 之一,主創集合了雙料影帝梁朝偉、頂流王一博,還有周迅、黃磊參演。可是,在今年的春節檔期間,《無名》的市場表現并不搶眼。在上映了 85 天之後,最終票房定格在了 9.31 億元。
博納影業老闆于冬曾透露,《無名》的總投資超過 3 億元,此言應是不虛。招股書顯示,2021 年 9 月起,博納影業多家子公司多次向銀行貸款,用于支付該影片的制作費。少則 1000 萬元,多則 1.4 億元。
由此來看,公司投資《無名》,應該是無錢可賺。
主旋律之王
今年 52 歲的于冬,是科班出身的電影人,1994 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後經分配進入北影廠工作。在國有大廠工作的 5 年間,讓他對電影行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1999 年,于冬下海,成立了中國首家民營電影發行公司,博納的雛形初現。
2001 年,納博在電影《我的兄弟姐妹》的發行上一戰成名,讓這部題材并不新穎、投資 200 萬的小成本電影,一舉斬獲 2000 萬元票房。由此,博納也深度鏈接上了香港電影圈資源。一度,8 成港片的内地發行,都由博納包攬,包括《無間道》、《頭文字 D》、《門徒》等。
主業的成功,也讓于冬和博納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2010 年,公司在納斯達克挂牌上市,成爲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影視公司。
不過,納斯達克并沒有于冬想象的那般美好。公司股價上市即破發,長期被低估,市值最高的時候,也才 60 億元,且融資不通暢。
反觀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同行,在 A 股卻是衆星捧月,市值一度高達數百億元。
博納影業萌生了私有化的想法。2016 年,在阿裏、紅杉、騰訊等的助力之下,公司得以從納斯達克退市。
很快,博納影業發起了向 A 股的沖刺,2017 年 9 月,公司首次遞交招股書,IPO 的過程卻是一波三折。在經曆了長達 5 年的等待後,終于在 2022 年 8 月,成功敲鍾登陸深交所主闆。
沖擊 A 股的幾年間,博納影業憋足了勁,在電影投資業務上,探索出了獨有的主旋律商業大片的路子,票房屢創新高。
《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組成 " 山河海三部曲 ";《中國機長》《烈火英雄》及《決勝時刻》爲 " 中國驕傲三部曲 ";《中國醫生》《長津湖》系列和《無名》被稱爲 " 中國勝利三部曲 "。其中,2021 年上映的《長津湖》,以 57.75 億元票房,高居中國電影票房榜榜首。
正是在這些高票房電影的助攻下,即便在行業整體愁雲慘淡 2020 年和 2021 年,博納影業仍然有大錢可賺。
還有沒有後手?
A 股投資者們,也給了博納影業極高的期待。2022 年 8 月 18 日,公司以 5.03 元 / 股的發行價挂牌上市,首日頂格漲停至 7.24 元 / 股,市值接近百億。
随後的 6 個交易日,公司股價連續一字漲停,并在幾天後的 8 月 31 日摸到 15.23 元 / 股的高價,總市值超過 200 億元。
之後的一年間,博納影業股價再也未能回到這一高點,到今年 8 月 31 日半年報披露時,已跌至 8.10 元 / 股。
過去幾年,将儲存的重磅釋放之後,博納影業還沒有新的大招?
在公司的儲備庫中,有《阿麥從軍》《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實習愛神》待上映,這幾部電影,從題材上看,并非公司擅長的主旋律商業大片。
不過,已拍攝殺青的電視劇《上甘嶺》,又是博納熟悉的味道,該片預計年内播出,或對公司的整體業績會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爲了這部電視劇,公司變更募投計劃,将原計劃投入到電影項目的 2.5 億元資金,轉移到了《上甘嶺》中。
在接受機構投資者的調研時,博納影業明确,未來三年,公司将形成 " 三大片、三小片、三劇集 " 的創作格局,即每年推出主控主投三部大片,征戰春節檔、暑期檔和國慶檔;三部中小成本電影,滿足小長假和周末檔。另外,每年推出 3 部電視劇。
在電影投資方面,已有《爆裂點》《傳說》等多部影片拍攝殺青,不過,更值得期待的是《智取威虎山前傳》和《紅海行動 2》。這兩部正在籌備中的電影,前期擁有較強的觀衆基礎,已形成了一定的 IP 屬性,可能更容易取得商業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