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1 月 4 日訊(編輯 牛占林)據多位消息人士稱,瑞士當局和包括瑞銀在内的多家銀行正在讨論新的措施,以防止出現擠兌,此舉可能會影響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存款。
這些會談是對瑞士銀行業規則進行更廣泛審查的一部分,旨在針對瑞士頂級銀行。正在讨論的措施包括分階段提款、征收退出費用,以及對于長期的儲戶給予更高的利率獎勵也在讨論之中。
目前瑞銀集團等頂級銀行和财富客戶将成爲這些措施的目标,瑞士央行和瑞士财政部參與其中,但目前談判處于早期階段。
瑞士财政部的一名官員表示,銀行擠兌問題是對瑞士 " 大而不能倒 " 監管框架進行全面評估的一部分。他補充說,瑞士政府将于明年春季發布一份報告。
瑞士央行聲稱,對 " 大而不能倒 " 規則的評估正在進行中。該規則的重點是所謂的系統重要性銀行。
在瑞士,瑞銀、Raiffeisen Group、蘇黎世州銀行和瑞士郵政銀行,被視爲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銀行,因爲這些銀行的破産,可能嚴重損害瑞士的經濟和金融體系。
瑞士經濟高度依賴金融業,2020 年,瑞士銀行業的資産約相當于該國國内生産總值的 500%,這一數字約爲美國的五倍。
今年稍早時,美國一些地區性銀行和瑞信遭遇到大規模的存款擠兌,導緻一些銀行倒閉,監管單位不得不出手幹預,以防止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爆發。
恐慌性擠兌風險
此後,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一直在努力應對銀行擠兌的風險,但在數字銀行和互聯網時代,擠兌的速度越來越快了,一家銀行可能随時因爲醜聞而倒閉。
英國央行負責市場的執行董事 Andrew Hauser 周五在倫敦的一次會議上表示,由于技術進步增加了銀行擠兌的風險,金融監管機構将需要确保銀行保留足夠的金融緩沖。
以瑞士信貸爲例,這家瑞士銀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資金外流,在 2022 年的最後三個月,外流資金高達 1110 億瑞士法郎。在發現無法阻止高淨值客戶撤資後,瑞士政府不得不介入,瑞銀宣布以 32 億美元低價收購了其國内最大競争對手瑞士信貸。
瑞士央行主席 Thomas Jordan 本周三在一次活動中表示:" 瑞士信貸的案例清楚地表明,客戶存款外流的速度和範圍可能比現有監管規定所假定的要快得多。流動性監管方面必須适應存款可能更快、更大規模外流的新現實。"
但是部分人士指出,新規定可能削弱銀行競争力,或者出現更極端的情形,可能迫使客戶搶先撤資。而且如果隻在瑞士推出的話,它們相當于是在懲罰瑞士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