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和訊 (ID:hexunofficial),作者:曹萌,題圖來自:AI 生成
商業銀行淨息差降至曆史低位,盈利空間受到壓縮。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 年三季末,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降至 1.53%。
與此同時,四季度起,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國有大行開啓新一輪存款挂牌利率調降,下調幅度在 5 至 25 個基點之間,後續股份行、城農商行等機構跟随調整。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國有大行存款利率各期限已全面進入 "1" 字頭時代,股份行隻有三年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還在 "2" 以上,而中小銀行中短期利率也已進入 "1" 字頭時代。
分析來看,商業銀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是其應對貸款利率下行,緩解淨息差收窄的方法之一。今年以來,我國貨币政策精準發力,前十一個月,1 年期 LPR 下調兩次共 35 個基點,5 年期 LPR 下調三次共 60 個基點。而利率中樞的下行使得商業銀行淨息差受到擠壓,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 年三季末,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爲 1.53%,環比二季度末收窄 1 個基點,今年以來下降 16 個基點,而 2023 年三季度末,該項指标數據爲 1.73%。
淨息差一直被視爲衡量銀行盈利能力和經營效率的核心指标,而該指标的進一步下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盈利壓力,而這種壓力或仍将延續一段時間,并有持續加大的趨勢。中金公司、光大證券等投研機構在研報中指出,2024 年四季度與明年一季度,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仍有下行壓力。
面對淨息差和利潤的下滑壓力,商業銀行該如何應對。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商業銀行應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别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堅持 " 量價平衡 ",穩定淨利息收入,同時要提升核心存款的吸收能力,通過産品、服務等綜合經營提升客戶忠誠度,持續降低負債成本。除利息收入,還應積極拓展中間業務,例如發展财富管理業務等高附加值中間業務,提升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形成對營業收入的有效支撐,全力減輕淨息差下滑壓力。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公布數據顯示,2024 年三季末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爲 1.53%,同比 2023 年三季末下降 20 個基點,同時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利潤率、資産利潤率等效益性指标也呈現出下降趨勢,三季度末兩項指标數據分别爲 8.77%、0.68%,創近年來新低。此外,2024 年前三季度,我國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 1.9 萬億元,同比增長 0.5%,利息收入同比下降約 3%,占總營收的 77%。
對于今年及明年商業銀行的營收和淨利潤情況,中國銀行研究院在《2025 年全球銀行行業展望報告》指出,2024 年,綜合考慮經濟加速複蘇以及非息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有望維持在 1% 左右。展望 2025 年,政策發力将支持商業銀行盈利水平企穩回升,預計營業收入将增長 6% 左右,淨利潤增長 4% 左右。其中,系列政策将加速實體經濟複蘇進程,爲銀行業新增信貸提供了動力,商業銀行資産規模增速有望達到 10% 左右,而利息收入或增長 7% 左右。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表示,存貸款業務是國内銀行的基石業務,這一點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内都不會改變,因此,應對息差收窄的挑戰将持續成爲銀行經營的重點之一。
然而,在利息收入承壓的背景下,商業銀行該如何尋找新的盈利亮點成爲業内關注的話題。中國銀行研究院銀行業與綜合經營團隊主管邵科表示,2025 年商業銀行淨息差下行幅度和比例或明顯低于 2024 年,對盈利拖累效應減弱,再加上規模擴張 " 以量補價 ",利息收入增長将提速。
他認爲,2025 年,商業銀行的業務增長點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五篇大文章領域,特别是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二是伴随着我國擴大政府投資和支持消費複蘇,基建貸款和消費貸款将面臨較大發展空間;三是伴随着利率下行以及資本市場發展,财富與資産管理,以及相關托管業務或将成爲銀行利潤增長點;四是銀行的投資收益也将保持較快增長。
同時,薛洪言認爲,目前國内銀行業在持續開拓非利息收入,例如很多銀行将大财富管理視作未來非息業務的戰略增長點,近年來持續加大投入,随着居民部門财富結構更加豐富多元,銀行大财富管理業務營收占比有望持續擡升;此外,直接融資比重提升也是大勢所趨,銀行業應主動轉型,繼續加大在債券融資以及其他投行類業務領域的布局,持續拓展業務邊界,提高營收占比。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下行趨勢明顯,不斷創下曆史新低。而淨息差作爲衡量銀行運用生息資産創造淨利息收入能力的重要指标,事關銀行營收和風險抵禦能力,對于銀行可持續經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下降 22 個基點,而今年以來再度下降 16 個基點,對于商業銀行淨息差的未來走勢,中金公司、光大證券等投研機構在研報中指出,商業銀行淨息差進一步收窄壓力或延續至 2025 年一季度。
其中,中金公司研判,考慮今年 10 月末存量按揭利率調整、明年一季度 LPR 重定價,預計未來 2 個季度仍有下行壓力,後續息差走勢還需關注近期經濟刺激政策對信貸需求的影響、以及明年 LPR 下降幅度,基于目前已出台的利率政策,預計上市銀行明年淨息差降幅 10 至 15 個基點,低于今年的 18 至 22 個基點。
資料來源: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從多家機構研報研判來看,2025 年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仍将面臨下行壓力,但降幅會較今年有所收窄。而收窄的原因或是一系列增量政策在支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也将有助于保障淨息差的穩定。
例如,9 月 27 日,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0.5 個百分點,這将釋放長期流動性約 1 萬億元,可直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推動生息資産規模的擴張,提振淨息差回升。而央行行長潘功勝在 10 月 18 日召開的 2024 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預計年底前視市場流動性情況,擇機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0.25~0.5 個百分點。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1 月 8 日,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了國務院提出的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隐性債務的議案,在地方政府化債過程中,銀行将主要承擔把所持的城投公司貸款、非标和債券等存量隐性債務置換爲地方政府債券的工作,而這些置換工作可能會給銀行收益産生進一步壓力。
" 參與政府化債确實會給銀行資産收益率産生一定下行壓力,導緻淨息差收窄,但綜合考慮資本節約、風險釋放等效果,對銀行的影響偏正面。" 邵科表示,一方面,基于 2024~2026 年每年提供 2.8 萬億元化債支持的前提進行測算,假設債務置換中的銀行業表内敞口占比爲 30%~80%,利率下行幅度 3 個百分點,則每年降低銀行業資産收益率 2 個基點以内。另一方面,由城投公司債務置換爲地方政府一般債券或專項債券,銀行的風險權重由 100% 下降到 10% 或 20%,資本節約效果明顯;城投公司債務置換爲地方政府債券,可以顯著降低銀行相關授信的信用風險,改善銀行資産質量,釋放銀行撥備,進而提升銀行盈利狀況。
從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公布的商業銀行監管指标來看,今年前三季度雖然商業銀行淨息差整體下行,但各類商業銀行有所不同。
具體來看,截至 9 月底,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民營銀行和農商行的淨息差爲 1.62%、1.76%、1.57%、4.39% 和 1.9%,今年以來分别下降了 17 個基點、13 個基點、14 個基點、26 個基點和 18 個基點。但從環比數據分析,股份制銀行與農商行的淨息差在三季度末出現企穩迹象,環比二季度末數據并未下行。
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截至 9 月底,42 家 A 股上市銀行中,淨息差超過 2% 的僅有常熟銀行(601128.SH),而廈門銀行(601187.SH)的淨息差僅有 1.02%,位于上市銀行該項指标的末位。對比今年以來各家 A 股上市銀行淨息差的降幅,南京銀行(601009.SH)淨息差降幅達 94 個基點,是今年唯一一家降幅超過 50 個基點的上市銀行。此外,中信銀行的淨息差出現回升,截至三季度末,較 2023 年年底回了 1 個基點。
分析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進一步收窄的原因,上述《2025 年全球銀行行業展望報告》中指出,三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已處于曆史低位,2024 年以來持續走低主要因素包括:一是 LPR 年内三次下調,推動個人按揭、對公貸款等存量貸款重定價,新發放貸款也跟随 LPR 下調定價;二是存款利率下調影響仍需時間釋放,商業銀行付息率下降節奏慢于生息資産收益率。
董希淼認爲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銀行業發展總體平穩,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邊際改善,在經濟下行周期表現出較強的韌性。但銀行業淨息差收窄壓力仍然較大,2022 年以來,商業銀行淨息差逐年下降,目前已處于曆史低位。必須充分認識到,淨利息收入仍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銀行主要收入,應采取更多措施将銀行淨息差維持在合理水平。特别是降息應把握好時機、力度、節奏,在穩增長、防風險、調結構中尋求更有效的平衡。這并不是爲了維護銀行業自身利益,而是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