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微瀾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01
真正的偉大,都是靠時間熬出來的。
雷軍宣布小米造車的那晚,也是他的不眠之夜。那天雷軍得了重感冒,站在台上,嗓子幾乎說不出話來。
但雷軍斬釘截鐵地說,這将是他人生最後一次創業,他願意押上人生全部聲譽,爲小米汽車而戰。
那晚的 " 豪言壯語 ",賭上的不止是雷軍的聲譽,也是小米的未來。雷軍沒有給自己留下任何退路。
很多人不知道,雷軍覺得造車究竟下了多大的決心。那時的小米正值多事之秋,内外交困。
在那年(2021 年)年初,美國宣布制裁小米,小米召開了一個緊急董事會,會上有人提問:
如果手機不能做了,小米三四萬人怎麽辦?
在場的人很多都陷入了沉默,這時有人提出造車,幾乎所有高管都支持這一提議。
但雷軍 " 退縮 " 了,認爲造車風險大,還是先做個調研。
于是,在開完會後的兩個多月時間裏,雷軍成立了一個 6 人 " 特種兵 " 調研組,馬不停蹄地去了 10 多個城市,進行了 85 場調研,訪談了 200 多人。
小米必須要造車,調完研後雷軍的想法很堅決。經過激烈讨論後,董事們也一緻支持小米造車,但提了一個條件:
由于投入實在過大,雷軍本人必須帶隊親自幹。
到底要不要下場?那段時間裏,雷軍變得特别的煎熬,他反複問自己:
創業這麽苦,我真的還要從頭再幹一遍嗎?
而且風險這麽大,萬一輸了,我這輩子就這麽灰溜溜的收場嗎?
我真的有足夠的體力、精力殺入一個全新的行業嗎?
在整整想了一周後,偶然間,雷軍看到《人類群星閃耀時》書中的一句話,讓他下定了最後的決心——一個人對奇迹的信念,永遠是一個奇迹能夠産生的首要前提。
" 當時我的心中隻有 7 個字:雖千萬人,吾往矣。"

并且這一次,雷軍不想走捷徑了,他讓小米選擇了 " 地獄難度 " 開局:
不收購、不代工、不貼牌,從核心技術做起,全鏈路自研,花 1000 億,認認真真把車造好來。
于是,造車方案被一遍又一遍推倒又重來,架從白天吵到黑夜,整整吵了 21 天,共識開始建立。
很多人不看好小米造車,有人質疑,有人嘲諷,但雷軍沒有去反駁,小米也隻是默默去做。
在造車的那段時間裏,雷軍重新學起了開車,試駕了 170 多輛車,記了幾十萬字的筆記和資料。
也是在那段時間裏,雷軍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賽車手,北京的夏天 40 多度,車内更是高達 60 度,幾趟下來,便像蒸了次桑拿,全身上下濕透了。
零下三四十度的黑河,高達 50 度的吐魯番,兩次極限測試,雷軍都沒有缺席,此外,雷軍自己也測試了十多次。
他曾在一天時間,從早上 6 點開到晚上 9 點,一個人開了 15 個小時,全程 1276 公裏。
外界常說,雷軍是現實版爽文男主角,輕輕松松成爲了霸道總裁。
事實上,身家千億的頂級富豪,仍然沖在一線。這才是生活最大的真相。
時間來到 2024 年 3 月 28 日的夜晚,經曆了 3 年的沉澱," 醜媳婦 " 終于見公婆了。
4 分鍾大定破萬輛,27 分鍾破 5 萬輛,小米 SU7 汽車成了。
所有的質疑聲、嘲諷聲在這一夜被狠狠 " 打臉 "。
爲什麽小米 SU7 這麽受歡迎?
"SU7 就是爲這樣一群人做的,他們不甘于平庸,還在爲夢想奮鬥,他們向往先進的科技,渴望幸福的生活,他們心中有火,眼裏有光。" 雷軍給出的回答很理想主義。
但理想主義的背後是他一直堅持的真誠和勇氣。
因爲真誠,雷軍會發自内心地感謝競争對手保時捷;
因爲真誠,雷軍能自然而然地彎腰去給小米車主開門;
也因爲真誠,所以很多人在 55 歲的雷軍身上感受不到任何的酒色财氣,而是那份仍舊堅持理想的少年意氣。
雷軍說,小米 SU7 成功的背後凝聚着巨大的勇氣,這不是某一個人的,是小米集團 4 萬多名員工共同的勇氣。
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面對恐懼的時候,依然堅定不移。勇氣來自于堅定的信念,奔湧不息的熱情,還有每一步的腳踏實地。
創立小米 15 年,雷軍還在路上,小米還在路上。

02
踏上取經之路,遠比抵達靈山更重要
今天的馮骥應該會慶幸,在 2018 年的那個深夜會議上,自己和團隊終于下定決心重走那未走完的 " 取經路 "。
而夢真正開始的地方,要從 2004 年說起。
那時的馮骥,有着遠大前程,讀的是 985 院校,學的是高大上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但臨近畢業,他卻顯露一身反骨,成爲了一名 " 廢青 "。
通宵玩《魔獸世界》,花光所有用于考研複習的錢,在遊戲中給自己起名叫 " 三和大王 ",最後馮骥甚至放棄了考研。
按照大多數人的想法,馮骥算是 " 廢 " 了。
但是要記得,你所經曆的所有挫折、失敗,甚至那些看似毫無意義的事情,都有可能成爲你最寶貴的财富。
因爲足夠熱愛,馮骥成爲了一名遊戲策劃,把愛好變成事業,不斷深入研究。
因爲足夠熱愛,在 2007 年,入行短短幾年的馮骥寫下了那篇在業内廣爲流傳的文章《誰謀殺了我們的遊戲》。
也因爲足夠熱愛,2008 年馮骥得以加入騰訊,打造了一度爆火全網的《鬥戰神》。
這是馮骥第一次踏上取經路,這條路注定要留下遺憾,《鬥戰神》最終還是失敗了。
但或許世界上所有的故事都是這樣,在黑暗中苦苦求索,找尋光明。

2014 年,馮骥從騰訊離職,帶着另外幾位不甘心的老同事一同創辦了遊戲科學,再續 " 取經路 "。
最開始爲求生存,馮骥和團隊不得已開發了幾款用來賺快錢的項目。
很多人正是在賺快錢的過程中,逐漸迷失自我。但馮骥卻沒有 " 從屠龍少年變成惡龍 ",而是始終堅持過去的夢想,積蓄力量。
盡管很多條件依然不足,在 2018 年的一個深夜,馮骥和團隊還是毅然決定重走取經路。
" 你永遠可以有理由不啓動這件事。錢不夠,人不夠,各方面的條件都不足,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永遠都不會開始。" 正如遊戲科學聯合創始人楊奇說的。
爲此,馮骥專門把團隊從深圳搬到杭州的偏僻區域,所有人開始了閉關。
而爲了賦予《黑神話:悟空》極強的文化色彩和超逼真的現實情境。馮骥還自建了一個掃描團隊,在三四年裏,跑遍了全國 100 多個地方去掃描中國的古建築,以及中國不同的地貌。
局面在 2020 年打開。
當時《黑神話:悟空》的首個預告片發布,24 小時不到播放量破千萬,直接破圈。
無數的人找上門來,但馮骥和遊戲科學卻謝絕了大多數人的拜訪,繼續沉下心去打磨《黑神話:悟空》。
在外界看來,遊戲科學是個一腔熱血、不顧生死、堅持理想主義的存在。
但理想本身可能就是殘酷的東西,締造一個黑神話,是一次仰望星空的旅程,同樣,這也是一段如履薄冰的征途。
做得好,一戰封神;做不好,便粉身碎骨。
那段時間,誰也不知道,難眠的日子裏,馮骥究竟承受着多大的壓力。
因爲過度用眼,在遊戲預售前,馮骥右眼腫痛,患上了 " 睑腺炎 "。
在整個《黑神話:悟空》的制作過程中,馮骥說其實每天他們都在思考讓項目持續下去的可行性。
2023 年的試玩會之前,馮骥還在公司大群給所有同事發了一段話:
"…… 唯一重要的是繼續前進,是以平常心和認真的勁頭,日複一日解決枯燥困難瑣碎的具體問題,永無止境,永不自滿,這是做事最難的地方,但是也是最浪漫的地方。
最浪漫的地方就是每天在做具體的事,在做具體而且困難的事情,然後不要覺得自己的成績達到了什麽樣的一個高度,永遠這樣,直到死在路上。"
好在《黑神話:悟空》發售後,遊戲科學交出了一份幾乎令所有人滿意的成績,《黑神話:悟空》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
而當這群曾經的 " 廢青 " 們坐在電腦前,看着全球掀起一波 " 西遊熱 ",顯然與有榮焉,覺得這 6 年多沒有白熬。
" 唱得定命不由天,笃以爲己天命選。"" 欲成前人未竟業,修得功德之圓滿。" 馮骥在《黑神話:悟空》中作的詞似乎也照進了現實。
隻要對理想主義的追求永無止境,這場戰鬥還将繼續下去。
11 年過去了,馮骥還在戰鬥,那隻猴子也還在戰鬥。

03
今年要問誰是最歡迎的人,可能誰也比不上哪吒,票房超 150 億,登上全球影史票房榜 TOP5。而如果你再把導演餃子的年譜翻一下,就能知道哪吒爆火的背後藏着多少 " 奇迹 "。
今年春節,餃子總算可以好好休息了,跟媒體 " 吹吹牛 ",講講自己的來時路。但偏偏沒多久,餃子就做了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餃子宣布拒絕接受一切采訪,正式進入閉關狀态,全心全意投入到 5 年後上映的《哪吒 3》創作中。
不僅他自己如此,《哪吒》系列的整個創作團隊,都停止對外宣傳,回歸創作本身。
其實,早在《哪吒 1》票房爆紅之時,餃子就玩起了失蹤,躲進喜馬拉雅山寫起了第二部的劇本。
從《哪吒 1》到《哪吒 2》,餃子足足閉關了 5 年半,5 年半出來,《哪吒 2》爆火,但餃子頭上的白頭發也多了不少。

很多人覺得餃子是幸運的,僅憑兩部電影,就成爲中國影史票房最高的導演,且《哪吒 2》進入全球電影票房 TOP5。
但大概隻有餃子心裏清楚,這一路走來,自己究竟經曆了多少次至暗時刻。
最難的時候,是餃子父親去世的時候,全家的生計全靠母親 1000 塊的退休工資維持。
那時的餃子,已經辭職回家當起了 " 家裏蹲 ",專心創作自己的動畫短片。
餃子基本不買新衣服,一日三餐主要靠母親在超市買的特價食品。住的房子是按揭買的,每個月 700 多元的按揭款就占了一半的支出。
旅行更不可能,三年半的時間,他沒有離開過家超 40 公裏。
每天的生活就是客廳、卧室、廁所三點一線,偶爾出去散散步鍛煉下身體,再做上超過 10 小時的動畫,因爲電腦内存有限,有時候渲染到内存溢出,餃子沒辦法隻能一幀一幀手動渲染。
最終,用了 3 年半的時間,《打,打個大西瓜》問世,并一舉在國内外拿下 30 多個獎項。
靠着這部短片,餃子在業内一舉成名,再之後,他成立了自己的動畫工作室。
但當時國内動畫行業格局混亂,在經曆了一次險被騙的投資和幾次不靠譜的合作後,餃子隻能靠接廣告外包維持生計。
故事的轉機出現在 2015 年。
北京剛成立不久的彩條屋總裁易巧,給餃子打來一通電話,兩人達成共識,決定沉下心來,好好做一部中國動畫電影。
就這樣,經過了 6 年的沉寂,餃子終于等來了《哪吒》。
" 天下之事都不新鮮,所有難做的事都是人做出來的。"
今天我們看到《哪吒 2》中的很多震撼特效,但你很難想象在 10 年前,整個中國動畫行業還處在一個多麽早期的年代。
很多事情都要從頭開始,餃子則成爲了那個沖在最前面的人。
劇本寫了兩年,制作近三年。哪吒形象叠代了 61 版,設計圖摞起來超過 3 層樓高;5000 多個初版設計鏡頭、1400 多個特效鏡頭,60 多個團隊、共 1600 人參與 ……
爲了能準時上映,那段時間餃子時常工作到淩晨四、五點,整個團隊也都有過加班加點通宵的經曆。每個人都在爲了這部作品傾盡全力。
《哪吒 1》上映後,票房大賣 50 億,很多人認爲餃子已經功成名就,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可餃子轉身就投入到了《哪吒 2》的制作中,用更高的标準去對待《哪吒 2》。
全片 1900 多個特效鏡頭,10000 多個特效元素,洪流對戰、煉化龍宮等大量的宏大場面 ……
整部電影集合了 138 家中國動畫公司,近 4000 多人的努力,才最終讓我們看到了如今的《哪吒 2》。也是因爲《哪吒 2》,整個中國動畫産業也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顯然,餃子是懂得這個道理的:
對于喜歡的事,要麽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這個過程可能漫長曲折,但機會面前,本就不允許糟蹋的任性。隻有把熱愛做到極緻,才能丈量出自己可以抵達的高度,并在登頂後升起挑戰下一山的信心。
也正是因爲曆經能曆經過的劫,嘗遍能嘗遍的難,餃子對成功顯得淡然,也沒有什麽驕傲、自得,能低調就不抛頭露面。
十年來,他天天思考的都是死磕困難,想着怎麽帶着大家做出更好的中國動畫電影。
如今的餃子已經 45 歲,頭發白了快一半,但餃子仍然年輕,仍然熱愛:
" 我沒想過退休,因爲如果不幹這事兒,生命就會衰敗得很快。我希望能一直做動畫,哪怕到生命最後的那一刻。"
從業 21 年,餃子還在堅持,中國動畫還在堅持。

04
哪種偉大,不是一寸又一寸的前進?
哪種成功,不是一日又一日的努力?
越認真的人,越容易陷入迷茫。生命的意義是什麽?努力的意義在哪裏?
答案有千百種。
2024 年,954 萬中國新生兒開啓了他們的生命旅程,1342 萬高三學生提槍上馬奔赴高考,1187 萬大學生揮手告别母校。
450 萬快遞員送出了 1745 億件快遞,1300 萬外賣小哥送出超 480 億份外賣,超 3000 萬人,靠勞動實現脫貧。
全世界,從未有這麽龐大的一群人,如此努力,如此拼搏,如此熱愛生活。因爲每一個你們,中國還在前進。
努力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從來沒有标準答案。
14 億種悲喜交加,14 億種負重前行。
誰不曾受過生活的優待,誰又不曾經受過生活的刁難,誰又不曾念過那本難念的經。
但請相信,美好的事情總會發生。
祝你永遠在路上,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