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娛樂頂尖自媒體 隻講幹貨和硬邏輯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 犀牛娛樂
犀牛娛樂原創
文|方正 編輯|樸芳
推理綜藝終于又出話題之作。
自《明星大偵探》《密室大逃脫》系列一鳴驚人後,推理綜藝賽道始終難以擺脫 " 出道即巅峰 " 的魔咒,近年新開發的推綜項目都很難在輿論場掀起波瀾。
《女子推理社》(下文簡稱《女推》)自立項起就很受市場關注,豪擲重金買下爆款韓綜《女高推理班》版權,集結戚薇、張雨绮、李雪琴等話題藝人,内娛首檔全女性劇式真人秀的噱頭,讓該項目在推理賽道裏顯得非比尋常。
從 18 日節目上線後的群衆反饋來看,《女推》給推綜帶來了久違的話題爆點。# 戚薇說 130 斤的我觀感欠佳 # 、# 張雨绮問這個節目沒有男的是吧 # 等話題相繼搶占微博熱搜高位,這在今年話題冷清的綜藝市場裏實屬不易。
選角和選題出色,是《女推》的特色。六女卡司沿襲了韓版成員顔值、智慧、綜藝感兼有的特點,選角之用心很像是 " 推理版浪姐 ";女性 + 職場的元素創新又與 " 女子高校 " 形成觀感上的差異化,且 " 職場驚魂記 " 令觀衆更具代入感。
不過,《女推》大力發揚 girls help girls 政治正确的做法,令女性觀衆們極爲舒适,但反之對直男觀衆似乎不太友好。從性别議題延伸開來,《女推》能否像浪姐一樣爲輿論場帶去持久的話題讨論,還需留待長期觀察。
真正意義上的 " 全女性選角 "
《女推》把她綜藝元素用到了極緻。
節目刻意爲之且很突出的一個現象,就如張雨绮上熱搜那句話所言," 這個節目(幾乎)沒有男的 "。就沖着這一設定,節目吸女粉的能力可見一斑。
往細了說,該節目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 " 全女性選角 "。這個 " 全女綜 " 的意思,不隻是 6 位明星偵探皆爲女性,而是罪案劇情裏登場的所有關鍵 NPC 都幾乎爲女性,受害者 NPC 是女性,面試官 NPC 是女性,就連刑警 NPC 也是女性,甚至最後普法環節也找的女律師。
在犀牛君看來,全女選角是《女推》最具拉新力的賣點。畢竟在國産職業劇裏,我們太少看到主要職業角色是由女性擔綱的。但從節目第二期預告可看到,那位酷飒的陳隊(女刑警 NPC)後續很可能将深度主導罪案推理過程,該設定無疑令觀衆期待值拉滿。
與之相反,諸如胡哥、簡三連等劇情裏出現的男性 NPC 不僅數量很少,且他們的人設大多偏向油膩、下頭等負面形象。該設定會不會冒犯男性觀衆犀牛君不知道,女性觀衆看起來是極爲舒适。(6 位女偵探面對下頭男的表情 reaction 極爲精彩)
《女推》的明星選角也很有看點。
戚薇、張雨绮都是綜藝經驗老道的大姐大。戚薇作爲能控場、帶隊的明偵老卡司,顔值智商都在線,《甄的不行街》Wi-Fi 密碼那段令明偵粉秒回 NZND 頂牛演唱會。禦姐力超群的張雨绮是節目的嘴炮擔當," 空格解密碼 " 那段也初步彰顯了其推理能力。
李雪琴、李一桐都是中生代的話題藝人。北大才女略琴首期節目就屢屢 carry 全場,破案氛圍下冷不丁的東北話爆梗又極爲出彩,腦力搞笑力兼備。李一桐主打一個神仙顔值和理性擔當,破案時相當認真理智," 把脈驗真身 " 的面試橋段也真的很有綜藝感。
田昕薇是節目最意外的驚喜之一,沒想到因《卿卿日常》走紅的這位大眼甜妹竟是女推團最強 " 坦克 ",一片尖叫聲裏淡定行事的她很有反差萌的戲劇感。年齡最小的張藝凡則是誇誇團首席代表和執行力 MAX 的找線索達人,作爲雪琴頭号迷妹的她,是凝聚女推團團魂的關鍵人物。
對推理綜藝而言,明星卡司是吸引路人的重要砝碼之一。《女推》延續了韓版的教科書式選角,姐姐們人均顔值、智商、幽默在線,大家相處起來不尴尬不違和,還慢慢養成了面對不公一緻對外的姐妹團魂," 推理版浪姐 " 誠不我欺。
穩抓 " 職場女性 " 話題爆點
《女推》的選題非常的 " 當下 "。
盡管購買了《女高推理班》版權,芒果甘億團隊(代表作品《快本》《百分百開麥》)顯然不滿足于複刻韓綜。《女推》沒有選擇再造一座女子高校,而是把推理情境設定爲了觀衆更熟悉的 " 職場 "。
就第一期而言,我們發現,節目通過讓 6 名女偵探潛入新媒體公司卧底破案的設定,一來讓與之有共鳴的觀衆産生極強的臨場感,二來,它巧妙地把資本壓榨、職場 PUA、職場性騷擾等女性最易遭受的職場問題融入案件中,很有人文關懷。
節目首案處處含有對現實的映照和隐喻,案件名 " 解救三班島 " 暗諷現實裏 24 小時三班倒輪崗制度的不合理性,猶如 AI 般機械招手的前台迎迎、晴天打傘說話神秘的 HR 李仁麗等 NPC 角色,都用誇張的人設暗示了不合理工作制對人性的摧殘。
《女推》的很多橋段也借明星嘉賓之口說出了觀衆心聲,節目成了觀衆日常吐槽放松的 " 嘴替 "。比如,入職前李雪琴剛坐上公車就開始吐槽 " 一想到上班就犯困 "、" 周一就是我的死期 ";張藝凡面試時問最期待公司裏的事,李一桐超實誠地答 " 下班 "...... 正是種種這些很生活化、接地氣的細節,造就了猶如觀衆來上班的推理沉浸感。
首期播出後,還有一個 # 看女推團整頓職場好爽 # 的話題登上熱搜。源起是節目裏有一個橋段,李雪琴剛做完的 PPT 被男主管拿走向領導邀功,豈料女推團姐妹同心地在彙報會上集體怼他 " 你看不懂東北話版的 PPT 嗎 ",咱就是說,這種女生們團結起來整頓職場下頭男的橋段也太爽劇了吧!
由此可看到《女推》在把握 " 當下 " 大衆情緒的洞察力,對當代女性集體遭遇的職場困境有着深度的理解和關懷,且節目組借嘉賓之口把觀衆平常不敢說的話都說了出來。随着後續案件真相慢慢浮出水面,節目的社會表達還有更多延展的空間。
推綜請按芒果标準卷
《女推》的質感源自芒果的厚積薄發。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正片内容還是片外宣發,芒果都針對《女推》策劃了一系列與芒果迷蹤賽道 IP 聯動的動作。比如,第一期提到," 程拉拉失蹤 " 這一案件委托,正是由《大偵探》的 M 市何偵探轉交給《女子推理社》的好好好推理社操辦。
而在社交平台上,此前《女推》官微在官宣定檔消息時,就攜手了 " 芒果迷蹤宇宙 " 一大波經典綜藝進行聯動。《大偵探》《密室大逃脫》《名偵探學院》紛紛以 " 前輩 " 身份爲這位迷綜 " 新成員 " 給出建議:" 不要招甄姓人員 "、" 遊戲規則沒寫就是可以做 "......
可以看到,盡管是購買韓綜版權,芒果也在有意把旗下推理綜藝 IP 納入到 " 芒果 M 市推理宇宙 ",并在内容上進行很本土化的改編。如此做的好處是,這些節目能集體幫助芒果推理綜藝建立 " 出品即精品 " 的品牌效應,且能不斷培養持續爲芒果 TV 付費的忠誠 VIP(《明偵》及衍生綜藝用戶是國内付費忠誠度最高的綜藝受衆之一)。
從《女推》的完成度和制作質感上說,以它爲代表的芒果迷蹤這些兼具娛樂性和燒腦感的推理綜藝,确實爲行業樹立了一種制作标準。首播多個高位熱搜和三個冠名商的成績,也令我們期待《女推》後續在輿論場的話題發酵情況。
不過,芒果迷蹤的 " 系列化 " 制作理念也存在短闆,它很容易給觀衆造成一種新節目很像老節目的審美疲憊感。而客觀來說,這次《女推》的制作模式和整體觀感也還是沒跳脫出《明偵》的基本框架。
或許,什麽時候國内推理綜藝賽道能開發出完全不像《明偵》的節目,該賽道才會迎來真正意義上的 " 重生 "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