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洲 2035 年或全面禁燃,大衆電動化早
2 月 14 日,歐洲議會通過了歐盟委員會和歐洲理事會達成的《2035 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議》。按照協議,到 2030 年,所有新上市的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碳排放水平須比 2021 年分别減少 55% 和 50%,到 2035 年均減至零。
歐洲要禁售燃油車不是傳聞,但這次将禁止任何形式燒油的車,包括油電混動 HEV、插電混動 PHEV,隻要是加油的都禁。也就是說,從 2035 年起開始,隻有零排放的純電動車才符合要求。
美國市場給予電動車巨額補貼、預計純電将迎來大發展,中國的電動車正方興未艾,這樣,純電動車将在中美歐這三大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取得主導地位。
現在回想起來,歐洲最大的汽車集團大衆汽車是多麽有先知先覺:早在 2018 就宣布 "ALL IN 純電 ",全面推進其電動化戰略。2021 年 3 月,大衆汽車品牌也推出升級戰略—— ACCELERATE(加速)戰略,旨在進一步加速電動化、數字化轉型,該戰略主要聚焦四方面,即電動化、軟件集成化、商業模式和自動駕駛。
當然,先行者的陣痛是難免,在市場還未成熟之際,大衆汽車必須要再一次赢得消費者對其新能源産品的認可,但它一直堅持做難而正确的事情,終于要迎來了曙光:在歐洲市場,大衆是領先電動車品牌;在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中國,大衆手握前十的門票,遠超日系。
2
大衆已經在中歐電動車市場取得領先
作爲全球電動化轉型最堅決的汽車巨頭,大衆汽車在電動化取得了初步成功。
比如說大衆推出作爲專門針對純電汽車打造的 MEB 平台,可靈活适配從緊湊型到廂型貨車等多種車身類型。2019 年底,首款 MEB 車型 ID.3 迎來全球首秀。直至今日,基于 MEB 平台打造的 ID. 家族,在全球已交付超 50 萬輛。
在中國市場,大衆新能源車 2022 年的銷量約爲 20 萬輛,同比 2021 年銷量翻了一番,僅次于長安汽車,可以排到第八,是進入前 10 強的唯二外資品牌,另一個爲特斯拉。
其中,純電 ID. 家族表現搶眼,在沒有全新車型投放的情況下, ID. 家族車型共交付 14.3 萬輛,相比 2021 年同期增長 102.9%。
歐洲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車市場(含純電、插電),大衆汽車品牌以 8.4% 的份額領跑;如果按集團來計算,大衆集團則以 20.6% 的市場份額遙遠領先。
大衆汽車還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電動車攻勢:至 2030 年,電動汽車在大衆汽車歐洲銷售量的份額将提升至 70% 以上,雙倍于之前計劃的 35%。
同期,大衆汽車目标将其電動汽車在中國和美國的銷量份額提升至 50% 以上。爲實現這個目标,大衆汽車每年将至少推出一款新的純電動車型。
3
有解決問題的态度和能力
相對于發展了幾十年上百年的燃油車,電動車還是個較爲新鮮的事物。
尤其是電動車對軟件的依賴比燃油車大得多,懂行的人知道,軟件很容易出 BUG。此外,一輛車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誰也不能保證不會出任何問題。
有了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面對。隻要意識到問題,積極改正,還是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比如說針對此前的黑屏事件顯示,部分搭載早期版本軟件的 ID. 車型,在使用過程中遇到意外雙黑屏的情況。但大衆做出快速反映,并确定軟件更新的方案,同時已于一月中旬推出。此外,大衆汽車還将主動聯系受影響車主,解決雙黑屏的情況。
大衆這種公開态度還是值得肯定,這是負責任的主流車企所應有的樣子。因爲不少造車新勢力遇到這種問題,大都是采取息事甯人的做法,或是死不承認,最終讓 " 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
解決問題光有态度還不行,得有這個能力,而這種能力不是天上掉下來,也得長期積累。
經過前期不斷的努力,2022 年,大衆汽車發布了大衆 IQ. 科技,這是大衆在軟件技術的集大成者。
大衆 IQ. 科技總共包含 IQ. Drive 智駕管家,IQ. 智能導視,IQ. 泊車管家,IQ. 360 全景,IQ. Light 靈眸矩陣,IQ. 燈光精靈,IQ. 語音精靈和 IQ. 智慧車聯八項功能,囊括了從安全、駕駛到娛樂交互三方面内容。
中國作爲全球互聯網最發達的市場之一,消費者對于智能車機的期待往往是更高的。IQ. 智慧車聯,IQ. 語音精靈和 IQ. 燈光精靈就是大衆入鄉随俗爲中國市場獨特定制的産品。
4
誰更能熬?主流車企将笑到最後
在電動車市場,早期的造車新勢力一度占據了中國市場先機,聲量很大。但從 2022 年的銷量來看,排名前列的全是主流廠家,沒有一個是造車新勢力。
原因不難理解。能效、安全、操控、舒适,永遠是一台乘用車最重要的指标——不論用的是哪種動力。如果一定要區别燃油車和電動車(EV),那麽電動車的能效和安全可能更重要,因爲更高的能效,意味着同樣的電池容量可以有更高的續航裏程。
這些指标也是主流廠商的優勢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将來電動車的格局會與燃油車趨同,主流的大衆、豐田、比亞迪、長安、吉利等仍将占據重要地位。
大衆電動車也在不斷進步,以其所用的 MEB 平台爲例,未來将升級成爲 MEB+ 平台,打造的産品選擇也将更加豐富,涵蓋了高性能和豪華等不同領域的車型,其充電和儲能技術以及數字化架構将得到全面優化。
MEB+ 平台将采用大衆汽車新一代的單元電芯技術電池,其續航裏程最高可達 700 公裏。此外,MEB+ 平台還将大幅減少充電時間,未來最高充電功率能達到近 200 千瓦,自動駕駛功能将有機會獲得重要提升。
電動車還有個特别之處——由于電池原材料價格高企,出現了 " 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 的局面,當然,比亞迪、特斯拉除外。
蔚來汽車 CEO 李斌就曾說,沒有 200 億元不要來造車,後來這一門檻提升至 400 億元。根據蔚來的說法,公司的盈利時間設在 2030 年左右,這距離其 2014 年成立得過去 16 年。
虧本燒錢的局面很考驗主機廠的能力,新勢力們得靠融資市場撐着,現在資本市場一不好,新勢力們就更難熬了。
造車是一項長跑運動,全球範圍内的汽車巨頭曆史都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在乎一時得失,而在于誰能笑到最後。
(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