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顯微故事,作者 | 楊佳,編輯 | 杜銳峰
年輕人愛買彩票已不是新聞,但你想過賣彩票嗎?
财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共銷售彩票 2738.99 億元,相當于每個中國人都花了 195 元在購買彩票上。
無論是商場中央,還是午後巷尾,總有幾個挂着神秘微笑的年輕人排着隊爲福利事業 " 獻一份力 "。
他們中有人動起了心思:彩票店工作量也不大,每天坐着兌兌獎,一天就過去了,收入或許還能像網上說的 " 輕松過萬 "。
" 開一家彩票店,提前步入養老生活 " 成了許多年輕人的選擇——在社交媒體上,許多 00 後也已經在分享自己開彩票店的經曆。
可命運的彩票早已在暗中标好價格。
短暫的熱鬧與火爆過後,大多數受訪者迅速品嘗到彩票行業的高成本與諸多限制,直到這時,他們才發現自己已經 " 無法脫身 "。
就像望着一堆沒中獎的刮刮樂,緊張又希冀地想:或許下一張會中呢?
以下是他們的真實故事:
" 少走 30 年彎路 "
王倩是在一衆長龍隊伍裏看到商機的," 沒有哪裏的生意比彩票代售點更火爆。"
王倩居住在成都,方圓幾公裏的商場内大多店鋪門前蕭瑟,隻有樓梯轉角處或直梯出口的彩票站擠滿了人。
人們排隊購買的即開型彩票俗稱 " 刮刮樂 ",售價從 5 元錢到 50 元錢不等,對年輕人來說 " 就是一杯奶茶錢 ",但吸引力明顯比奶茶大多了。
有人随手掏出 10 塊,沒中獎一笑而過;也有人一次買一整本彩票,直接刮開兌獎區域掃碼。
" 大家手頭沒錢的時候,這種廉價的快樂反而更有市場,更何況這種快樂可以視作一夜暴富的‘投資’,比盲盒還刺激。"
财政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已銷售彩票 2738.99 億元,銷量同比去年增速達 50.4%,創曆史新高。
這其中,即開型彩票的銷售增長頗爲矚目。截至 8 月,即開型彩票銷售 742.96 億元,同比增長 72.5%,接近四分之三。
" 這門生意有利可圖。" 王倩開始心動了。
她身邊至今仍有許多人認爲從事彩票 " 需要門道 ",内行與外行之間存在信息差," 其實代售彩票沒那麽複雜,尤其是‘刮刮樂’,隻要選址确定,到當地民政部門提交申請,拿下代銷證後就可以經營。"
除此之外,王倩還看中彩票行業 " 不允許線上銷售 "。
王倩做過電商,前幾年因爲客觀原因,線下許多店鋪轉戰線上,她見過電商行業從業者迅速擁擠的後果," 大家爲了清庫存各種價格戰,最後幾乎把所有人擠死了。"
" 彩票不允許線上銷售,那就意味着區域壟斷。" 對于實體店鋪來說,這是穩定盈利的最大保障,不必擔心哪天遭遇來自電商的沖擊,客源直接從根源消失。
再者,刮刮樂的投入成本并不高,除了房租就是采購一定量的彩票。
即開型彩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作爲個人經營者隻需要準備一些兌獎備用金即可," 投入比電商小多了。"
創業做彩票,對員工數量也沒特别要求," 可以節約不少人工錢,空閑的時候能刷刷劇。"
最終王倩以 8000 元的價格在商場租下了一個小位置,拿下代銷證後,開始售賣刮刮樂。
按照她的想法,彩票店開起來後她能每天輕松地帶着貓守店," 少走 30 年彎路,可以提前過上養老日子了。"
" 離暴富更遠了 "
王倩想象中的 " 暴富 " 并沒有如約到來。
售賣彩票,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于銷售提成。不同彩種、不同地區的提成比例、獎勵政策有所不同。
以王倩所在的地區爲例,刮刮樂的提成在 7.5% 左右,即萬元銷售額提成約 750 元,此外還有彩民中獎兌獎之後 1-2% 的補貼。
這意味着彩票店的收入與客流直接挂鈎,王倩預想中的低運營成本優勢被高昂租金抵消。
" 好的地段貴,便宜的地段沒有客流。" 以王倩的店鋪爲例,每月租金 8000 元,要想賺回租金,每個月至少要賣出 10 萬元,以 20 元主流面值的彩票爲例," 我得賣 5000 張。"
再加上購買刮刮樂的投入、稅務,以及個人社保等花銷," 一個月要 25 萬銷售額才和當初上班時的收入差不多。"
爲了盡可能多的銷售刮刮樂,王倩不得不跟風推出 " 彩票花 ",即在花束中插入 10-20 張刮刮樂,遇到整本買的 " 大客戶 " 還會送一張刮刮樂,以期對方能做回頭客。
由于生意着實一般,王倩還铤而走險做起了 " 代刮 ",即通過社交媒體引流到社交軟件上,在線交易、替客戶刮獎。雖有規定禁止通過網上售賣,但王倩聳聳肩," 都這樣幹,沒辦法。"
空下來時王倩也會想," 當初開一家各個年齡段都做的彩票投擲站會不會好做一些?"
吳偉傑給出的答案是:不會。
97 年出生的吳偉傑在重慶經營一家體彩店,他的店大約 30 平,是最常見的街角彩票小店:門口放着高額的獎金回報,入門後映入眼簾的是打小票機,店裏面還有轉播賽事的大屏幕,牆上則挂着走勢圖。
從下午開始,店裏擠滿了來打票的老彩民。
圖 | 吳偉傑代彩民下注
" 投擲站成本比開一個刮刮樂攤子貴多了。"吳偉傑習慣性地将王倩這類店鋪稱爲 " 攤子 ",在他看來這樣的攤子連個終端機器都沒有,談不上什麽競争力。
以擇址爲例,吳偉傑開設的專營店有明确要求,面積在 30 平以上,還需要提交許多證明," 以證明這個地方開投注站有前途。"
圖 | 圖源重慶體彩官網
吳偉傑的店成本自然也比王倩的彩票站高許多。
吳偉傑介紹,擇址地址通過後,店主會與彩票中心簽訂合同,彩票投注的終端機器需要 1.5 萬元的押金;如果是新開的彩票店,還要經過簡單的裝修,安裝招牌或電子顯示屏,裝修的費用需要 2~3 萬元,此外還要購買設備,比如電腦、桌子、凳子、電子走勢圖等," 前期硬件成本就要 10 萬元了。"
人力成本也不低。不少地方對投擲站的彩票銷售人員數有要求,以陝西爲例,投注站要求專人從事電腦彩票銷售,每站不得少于 2 人。
圖 | 陝西對投注站的人員管理要求
彩票店開啓後,如不能營業要提前報備,線下體彩中心也會突襲檢查,确保在規定的時間裏彩票店裏有人值守、正常開業,不然可能會被取消經營資格。
" 因此 2 個人維持店鋪運營也夠嗆,如果想節省人力,自己每天就要十幾個小時守店,如果想要輕松,多請 1-2 個員工,成本就上去了。"
吳偉傑的投擲站,主要盈利來源于 " 競彩 "。競彩是體育彩票的一種,根據《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關于競彩銷售權限管理相關事宜的通知》(體彩字〔2021〕16 号)要求,競彩遊戲全省實行限額管理,申請根據省、市中心相關要求審批。
" 限額落實到每個地方,就是考核你的業務好不好。" 吳偉傑解釋,大多體彩門店在開業之初是辦不下競彩業務的,要完成一定的銷售指标後才能申請," 因爲有限額,就算銷售達标,年度内也不一定能拿到競彩資格。"
另一方面,拿到競彩資格也不意味着萬事大吉。" 如果後期完不成業績,可能會取消競彩資格。"爲了保住業績,吳偉傑有一段時間隻能自己打票、刮 " 刮刮樂 " 來沖業績。
此外競彩是個 " 臉熟 " 的行業。老彩民更喜歡到中過獎的老店鋪購買,認爲這樣的店鋪 " 帶财運 ",吳偉傑說," 沒有客源的新人很難賺到錢。"
圖 | 彩票投注站老闆在朋友圈分享戰績吸引客流
" 這個行業,随便月入過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吳偉傑堅守的原因是前期投入太高," 而且現在賽事密集,店都開了,先做完這一波再說。"
在彩票這個離暴富最近的行業,王倩和吳偉傑不約而同地感覺自己 " 離暴富更遠了 "。
" 耗不起 "
今年 9 月,有關部門發布即将下架 41 款即開型彩票的通知,行業裏傳出 " 刮刮樂要被限制 "。
雖然後面官方出台文件說明" 每一種彩票從印發之日起,有效期都是 60 個月,到期後都會下架 ",但這還是給許多想進入彩票行業的年輕人澆了一盆冷水。
王倩明顯感覺,進貨變得越來越困難,"5 元、10 元的票進不到貨了。"
有同行稱是因爲北京那邊 " 票荒 ",也有人猜測," 從去年年初統一降低彩票傭金比例就知道,是在抑制大量錢流入彩票。"
兩種說法都沒得到論證,但王倩已有同行開始 " 不夠賣 " ——對方今年 6 月剛入行,在上海開投注站,目前每周刮刮樂限額 2 萬元," 也就是一個月不到 10 萬元的額度,算下來提成不到 7000 元。"
目前王倩手上還有 3 萬元的刮刮樂沒有售賣完,她不願意就此收手," 生意也沒那麽差 "。
雖然生意不溫不火,但談起這一輪 " 彩票熱 ",王倩覺得自己 " 算是幸運,起碼有個店,能聽個響 "。
魏亮就是那個投錢連 " 響 " 都沒聽到的年輕人。
" 年輕人愛買彩票 " 現象大熱之後,魏亮接觸到号稱可提供自助彩票機代運營服務的公司。
對方介紹 " 個人沒有辦法申請自助彩票機,也對接不了彩票中心 ",稱" 隻要投入幾萬塊租賃費用,就能獲得銷售流水的 3.5% 作爲分紅 ",一年内能回本。
圖 | 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 " 加盟 " 話術
擔心魏亮不相信,對方還發來了公司相關背景資料的證明。
在對方的描述裏,魏亮看到了自己 " 躺賺 " 的場景。因加盟要 3 台起,魏亮投了 6 萬元,但沒過多久,他發現自己無法打開 APP 了。
緊接着傳出許多代運營公司卷款跑路的消息,中國福彩澄清 " 沒有和任何機構合作 "。" 投入的錢打了水漂 ",魏亮财富自由的夢想就此破碎。
而且,心生退意後,彩票店的轉讓也沒有這麽簡單。
吳偉傑解釋,由于彩票店屬于專營性質,必須要與彩票發行機構簽訂合同,私下轉讓或二次代銷是無效的," 所以隻要對方沒有和你去變更站點名稱,随時都能回收自己的店 "。
讨論轉讓時,店主通常會拿出自己的店鋪流水,證明該店盈利能力優秀,可輪到自己經營時,往往很難達到這個數字。" 因爲很多客戶都在老闆的微信上。"
吳偉傑拿起手機介紹,他的微信裏就有許多 " 大客戶 ",一般通過微信聯系打票。這些客戶不會留給下一任店主,店鋪流水自然随之下降。
" 生意好的彩票店不會随便轉讓,就算忙不過來,招個夥計也能繼續經營或者私下兌給朋友 ",因此市面上許多能看到公開表示收轉讓費來轉讓的," 大多生意沒那麽好 "。
" 而且就算真的要接受一個轉讓的彩票店,也不用花這麽多錢 ",吳偉傑說,簽訂代售合同時規定了站點位置,對方如果不想在本地經營,要去另外的地方開店,必須先注銷這個站點,再去申請。
這也意味着,一家彩票店挂出 " 轉讓 " 時,生意已經不好,老闆想及時退出," 這時候要麽等待老闆自己去注銷,自己租下這裏申請投擲站代銷證,要麽就盡量壓低價格,讓老闆快去走變更流程。"
至于擔心老闆一直不轉讓?
吳偉傑笑笑," 生意好的老闆不會想着轉讓店鋪,生意差的老闆耗不起。"
" 世界不缺有暴富夢的人 "
經營刮刮樂久了,王倩經常被問到:" 老闆,既然生意不好,爲什麽不幹脆關門,剩下的彩票自己刮呢?要是中獎了,那不就是個大的?"
王倩還真想過這個問題," 但算了成本後,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 中獎哪有那麽容易呢?" 王倩反問,網絡上 " 想要個全是彩票中獎 " 的帖子評論區,不少人曬出中獎彩票,金額最高有百萬元,但回歸現實,王倩坦言," 中大獎的人很少。"
以王倩的店鋪爲例,最高一次中獎金額爲 5000 元,剩下的大部分爲百元、十元的水平," 我賣了上萬張彩票,才有一個中 5000 元的,我總不至于爲了這 5000 元刮 1 萬張彩票吧?"
因此打消了自己刮彩票的念頭之後,王倩開始觀察那些來買彩票的人。
許多年輕人受網絡攻略影響,認定 " 每一本勝率一定,老闆往往會留一本中第 7、8、9 張 ",他們會購買整本(每本都是 600 塊,但面值不同,所以張數不同),然後從中間開始刮,刮到中獎後,再将前後未刮的張數退掉。
也有每天都來打卡報道的年輕人。從對方穿着上,王倩判斷她是一個剛工作的年輕人," 工資應該不太高 "。
對方每天都會買個 20 塊錢的刮刮樂,某一天對方突然買了一整本刮刮樂,安安靜靜坐在旁邊刮,王倩打趣問 " 今天怎麽刮這麽多?"
她原本以爲對方漲薪了來慶祝,沒成想她是失業了,拿着賠償金來買一本,看是否 " 能有好運 "。
所有進來的人,都有各自的苦衷,把改變希望寄托在了買彩票上。
有初中生受到短視頻 " 花 x 元挑戰一天 " 的影響,按照視頻裏開局 50 元,買幾張彩票就翻盤的設定,拿着一天的生活費進店來購買彩票," 發現年齡不夠,肯定會拒絕賣給他們,可現在的小孩子發育好,很多時候看不出來是不是成年人。"
更何況,他們臉上沒有學生的天真,隻有同成年人一樣,對财富的焦慮。
有時王倩也會想起那句老話," 要是把心思花在正道上,幹什麽不成呢?" 她看向那些堅持來買彩票的人,很快搖搖頭," 算了,每一代有每一代的暴富夢吧。"
畢竟她也把賣彩票當做了 " 暴富夢 ",在他人看來,這也是在購買人生的彩票而已。
(爲保護采訪對象隐私,本文均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