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1 月 30 日,OpenAI 正式發布 ChatGPT,像一個炸雷,使用者爲之震驚,從業者爲之興奮。投資人和創業者更是摩拳擦掌,争先恐後的沖入大模型賽道。
根據中國信通院《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顯示,不到兩年,全球 AI 大模型數量高達 1328 個,美國的 AI 大模型數量位居第一,占比 44%;中國大模型數量緊随其後,占比 36%,大約 478 個。
壯哉,百模大戰!
白駒過隙,忽然而已。730 天,看似風起雲湧的大模型創業潮,卻使得創業者和投資人倍感焦慮——看上去 " 無所不能 " 的大模型卻始終無法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即便是率先做出 " 超級應用 " 的 OpenAI 也不例外。
大模型賽道光速祛魅,Scaling Law 的緊箍咒越匝越緊,AGI 還遙遙無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旗幟鮮明地高呼 " 應用來了 ",似乎标志着風起雲湧的大模型行業 2.0 時代正在到來。
做 " 應用 " 的門檻低了?
大洋彼岸的 OpenAl 常被視爲當世最佳 AI 公司。它憑一已之力讓 Transformer 架構大放異彩,引領技術變革潮流,使全球在 AI 技術上以它爲标杆,估值超 1500 億美元,風光無限。
從 ChatGPT 問世到 Sora 爆紅,國内不少大模型廠商都跟風開啓了 " 軍備競賽 "。面對人人向往的 " 超級應用 ",如何認清自身定位、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對百度的戰略都是巨大考驗。
2023 年 3 月,很多人問李彥宏,爲何此時發布文心一言?他的答案是,不少下遊企業和合作夥伴,都希望将大模型能力應用到自身業務當中。而正是基于市場需求,百度推出了文心一言。
而面對 Sora 的爆紅,百度卻決定 " 不碰 Sora 類的視頻生成 ",原因不僅在于投入周期太長,而且難以商業化應用。百度的選擇是,着手解決多模态大模型的幻覺問題。李彥宏介紹,百度在開發各種各樣應用過程中遇到的一個障礙,就是大模型的幻覺。" 必須把障礙搬走之後,我才能再往前走。"
爲了解決文生圖的幻覺,百度研發了 iRAG(檢索增強文生圖技術)。其将百度搜索的億級圖片資源跟強大的基礎模型能力相結合,可以生成各種超真實的圖片,去除生成圖像的 " 機器味 "。
李彥宏在世界大會後的媒體訪談中提到:美國很多公司一直都是夢想說我要做颠覆性的技術,我要多少年之内做成什麽什麽樣子。我更多希望盡早接觸場景及接觸應用,看在這個過程當中,到底遇到了什麽問題,把這些問題帶回來,看大家遇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我們優先解決的問題。"
看得出,從早期 " 不要重複造輪子 "、" 開源閉源無需争,不如考慮誰創造價值更多 ",到如今 " 百度不是要做一個‘超級應用’,而是要讓更多人做出更多‘超級好用’的應用 ",李彥宏一直專注于讓大模型能 " 落地 "。這種解決滿足市場需求、解決具體問題的思路,始終貫穿在百度大模型落地的過程中。
文心一言發布後,百度接連推出文心百度智能雲千帆大模型平台、文心智能體平台,在工程化方面下足功夫。百度在千帆平台上做了 ModelBuilder,以最簡方式幫用戶精調大模型,使其更專業。
不少用戶反饋大模型做應用難、成本高且沒經驗,千帆又做了 AppBuilder,從高效去幻覺、整合組件、适配場景、多模态等角度将制作應用做到極緻。如今,千帆大模型平台已幫客戶精調 3.3 萬個模型、開發 77 萬個企業應用。目前,已經有 60% 的央企在使用百度智能雲進行 AI 創新。
在行業鼓吹了幾年 " 低代碼 " 後,百度在世界大會上拿出了完全技術普惠的、普通人也能用的無代碼開發工具 " 秒哒 "。使用者無需懂一行代碼,就能憑借自己的創意制作應用,最終提升生産力,甚至直接獲利。
在媒體訪談中,李彥宏也提及:" 輔助代碼工具隻是讓處于金字塔尖的人更加強大,而我們期望金字塔的中層和底層人群擁有塔尖人群的能力,這更具意義,因此我們将主要精力放在這方面。"
對成千上萬的創業者、開發者而言,百度通過工程方法把門檻一降再降,讓大模型惠及衆多使用者。在這個害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的時代,知道自己的使命,不爲眼前的焦慮而讓動作走形,堅持做好自己的事,考驗的是戰略眼光,也考驗戰略定力。
" 智能體 " 是未來嗎?
有了大模型落地的工程性基礎,如何做好大模型應用?其實并沒有标準答案。
在今年世界大會的演講中,李彥宏說:智能體是 AI 應用的最主流形态,即将迎來爆發點。
事實上,目前智能體仍存在很大争議。與傳統大語言模型的價值已成爲共識不同,不少人認爲智能體未來無法成爲新的應用技術範式。
李彥宏在内部會議上也說,智能體現在确實還不是行業共識,是百度的一個洞察或者是 bet,百度賭智能體會變成内容、服務、信息的新載體。爲此他願意下注。
首先,智能體開發比應用開發更簡便直接。
一年前,人們發現大模型必須在應用方面發力,衆多廠商努力創新,要麽将 AI 融入現有應用,要麽大力開發原生應用,從而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但在開發過程中,人們意識到,作爲全新領域,沒人掌握産品成功的秘訣。怎麽做?這個方向是否可行?如何利用 AI 能力創造價值?這些問題都懸而未決。
在諸多不确定因素下,應用若要突圍,隻能靠數量取勝 —— 大量應用同時推出,總有一兩個能成功。
于是,開發更易用、門檻更低的智能體,在開拓 AI 市場時承擔了更重要的使命。
如今,每周都有數萬個新智能體在文心平台被創造出來,嘗試開拓更多市場方向。
其次,作爲 AI 下一個時代的機遇,智能體有創造平台價值的關鍵潛力。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個流量入口都可以被簡稱爲 " 應用 "。
而在 AI 時代,應用模式或許不會消失,但應用必須更智能,更具獨特性和功能性。
" 我們想象的分發的機制或者流量入口,比較類似于現在的百度搜索。" 李彥宏講道," 在百度裏搜相應的詞,出來的就有可能是一個智能體。"
若智能體能夠替代 " 應用 ",在時代交替之際,誰能在平台上擁有更多爆款智能體,誰就能獲得巨大流量和平台優勢,從而在 AI 賽場下一階段占據統治地位。
于是,百度在 2024 年世界大會上公布了四類智能體,搶先完成了第一階段布局。
•公司類智能體負責 " 離錢更近 " 的營銷大場景,最先創造收益;
•角色智能體兼顧直播、泛娛樂領域,和一些大型企業機關的品牌建設工作;•工具類智能體提高工作效率,靠着易用性吸引用戶;
•行業智能體則把重點行業吃深吃透,拿住高價值客戶。
更深層次上,智能體的出現與李彥宏多年來的戰略路線有着微妙的契合。
過去 20 年,百度通過搜索引擎,極大地改變了用戶獲取知識的方式,信息輸入人腦的方式,從看書讀報,變成了 "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如今在智能體加持的智能時代,每個人都能 " 一人成軍 ",百度開啓了新征程 —— 通過開發更多應用,讓每個人都能制作信息産品并推廣,人們把信息向外輸出的方式,也從 " 寫博客發朋友圈 ",變成了制造屬于自己的智能體。
這意味着,百度對網絡世界的變革,正在從 " 信息輸入 " 向 " 信息輸出 " 拓展。在這個改變的過程中,技術就是手段,讓每個人都能享受 AI 紅利。
結尾
" 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你到底相信什麽。"
李彥宏說。百度在 AI 領域十年如一日,積累下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又一個的技術成果和技術産品,而是對人工智能事業的 " 相信 "。" 百度信 AI,不是今天才信,也不是兩年前信,是十幾年前就信這個東西。"
相信 AI 的百度,在第一個十年,投入搜索引擎和算法;在第二個十年,又全面投入深度學習。二十餘年對技術和技術落地的信仰——百度做大模型落地的底氣大抵來源于此。
然而,大模型 " 火 " 了已經兩年,卻久未見 " 超級應用 " 真正引爆市場,焦慮如同春季雨後瘋長的野草,長在每個人的心上。
但李彥宏似乎并沒有 " 超級應用焦慮 "。他說人工智能很像是一次新的工業革命," 這意味着它不是三五年就結束,不是一兩年就出現超級應用。它更像是三五十年對于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一個非常徹底的重構。"
他說創業的時候覺得是 " 開始 ",公司上市的時候覺得是 " 開始 ",現在仍然覺得是 " 開始 ",還是有極大激情。
雷峰網覺得,這一段話既能表達李彥宏的心迹,用來評價大模型産業也很合适——一個新時代,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