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趨勢(ID:zgtrend) | 華南索羅斯
在萬米高空,當你從空姐手中接過餐盒,打開卻發現隻有饅頭四個,蛋糕一個,鹹菜一包和小白菜一根。
你将不得不開始思考一些更實際的問題:我有那麽餓嗎?我要不要吃這些東西?要的話,怎麽才能确保不被噎死?
以上場景并非發生在窮困年代,而是就發生在近日,乘坐沈陽飛往西甯的南航班機乘客 " 峰哥亡命天涯 " 身上的真實故事。
南航向媒體回應稱,這種餐食屬于某些航線上的" 中式點心 ",那片白菜是在微波爐加熱時蓋在饅頭上的,防止被烤糊。
也就是說,這片白菜和火鍋店賣的腦花底下墊的那片白菜一樣,吃不吃不重要,有沒有很重要,主打一個功能性。
這事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峰哥在後續的更新中表示,裏面還有豆沙包," 并非全是饅頭 "," 其實很好吃 " 就是 " 稍微有點噎得慌 "," 向南航緻歉 "。
南航 " 噎得慌 " 飛機套餐,也多少折射出當下國内航空公司的經營狀況——艱澀。
爲了走出艱澀的處境,飛機正在 " 綠皮火車化 ":把飛機餐簡化爲中式點心餐,空姐們推着小推車賣瓜子礦泉水 ……
但一反常态的,又何止航司。
處境艱難的公交正在 " 婚車化 ",搶了本屬于奔馳、賓利、勞斯萊斯等豪車租賃的生意;
長期虧損的地鐵正在 " 貨車化 ",在非高峰時段,開辟車廂運送快遞 ……
一場轟轟烈烈的自救,開始了。
從本質上講,坐飛機是一件高度同質化的事情,航司們很難在起飛 - 巡航 - 降落這套固定流程上玩出什麽花來。
所以,飛機餐的體驗,曾是各家航司的兵家必争之地。
有小紅書用戶分享國航的飛機餐,在從上海浦東飛往呼和浩特的航線上,其豐盛程度," 峰哥 " 看了怕是要流淚。
川航,被旅客稱爲" 一個把乘客當‘豬’喂的航空公司 ",以佐餐辣醬和全程投喂小零食聞名,臨下機時空乘廣播居然還在詢問—— " 是否有乘客需要酸梅湯消食。"
把飛機餐做出一朵花的,當然也少不了卡塔爾航空。
一直以來,它都以世界第一土豪航空聞名于世,但其實它也因飛機餐品類豐富,量大管飽而享有 " 海外’喂豬‘航空 " 的美譽。
像英國這樣的美食荒漠,也不得不卷起來,現在的飛機餐相比以前已經做出了相當明顯的改良。
而南航卻一反常态,2019 年後的餐食,走的是大道至簡風, 大饅頭、大包子、大花卷,怎麽接地氣怎麽來。這也不由得讓人生出疑問——南航已經窮成這樣了嗎?
出行方式,本就是階層分化的透視鏡。2019 年,經濟學家李迅雷曾說了句 " 紮心 " 的話——國内還有 10 億人沒有坐過飛機。能坐飛機的大部分都不是啃饅頭那些人,南航這飛機餐,你真的禮貌嗎?
不禮貌的似乎不止南航。
有網友吐槽,海航在飛機上打廣告賣貨,看個電影被打斷七八次,甚至還有直接用大喇叭推銷的,體驗極差。
海南航空可是大陸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 " 五星航空 "!!!它的頭銜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家推出 " 寵物客艙運輸 " 服務的航司,國内第一家在航班經濟艙推出現烤面包的航司,國内第一家在公務艙提供鋪床服務的航司 ……
海航都肯放下身段,廉航更是賣力。
近期,在首都航空公司一架從天津飛往麗江的飛機上,一空姐推銷售賣商品長達 40 分鍾,從 " 瓜子、啤酒、礦泉水 " 到面膜,再到飛機模型無所不賣。
看着空姐推着小推車叫賣的身影,在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中半夢半醒的乘客,恍然以爲自己回到了綠皮火車的年代。
其實,機上帶貨由來已久,相比于網絡,飛機客艙這一場景與帶貨的契合度甚至更高。
因爲網上的帶貨直播,不想看了劃走即可,但這可是在萬米高空,要麽聽完整場,要麽跳傘,别無他選。
行業不景氣,飛機 " 完播率 "100% 的獨特優勢,不用白不用," 綠皮火車化 " 是大勢所趨。
還有 10 億中國人沒坐過飛機呢,怎麽就開始 " 綠皮火車化 " 了?
這一方面是由于之前虧得實在太多了。
疫情之前,航空公司還是的日子還是滋潤的,南航、國航、東航三大航司都在盈利。
2020 年至 2022 年,三大航空公司合計虧損 1897 億。把從 2003 年積攢起來的 1318 億淨利家底全賠進去不說,還虧空 579 億元,今年上半年,三大航司又合計再虧 125 億元。
除此之外,其他規模較小的航空公司表現也堪憂:海航和華夏航空分别淨虧 16.9 億元和 7.52 億元。
囊中羞澀,航司們想盡辦法開源節流,飛機采購、維修保養、航空燃油這些都是大頭,沒法省。
于是南航就盯上了客戶體驗,從網友的吐槽裏就能看出,南航在這方面真是一言難盡。
比如大部分國内航線飛機采購的時候都比其他航司小一号,坐着不舒服,起身上個廁所更是不方便;
比如明明買票的時候注明了有廊橋,到了才發現要坐擺渡車;
比如線上值機的時候選好了座位,拿了登機牌上飛機發現壓根貨不對闆,提前選座功能形同虛設。
又比如飛機餐的 " 偷工減料 ",南航今年餐食機供品費用爲 10.49 億元,爲三大航最低。
諸多操作,讓網友們給它戴上了 "全世界最大廉航" 的帽子。
今年,航空公司們滿懷期待,指望着能 " 開張補三年 "。三季度,在暑假、中秋、國慶假期的多重利好之下,民航國内運力已經恢複到 2019 年同期的 108.6%,國内客流量也恢複至 2019 年同期的 103.1%,但三大航司的複蘇仍較爲緩慢。
2023 年上半年,南航虧損 24.79 億元,虧損面同比進一步收窄,但與 2019 年盈利 26.51 億元相比,還有不小差距。
詭異的是,今年全球大多數大型航空公司都在開香槟,但國内航司卻還在水深火熱之中。
那究竟是什麽在拖中國航空公司的後腿?
看一張圖你就懂了。國際航線的低迷得負一半以上的責任。
有機構做過統計,截至 2023 年 10 月 5 日,中國對主要地區和國家的航班數量較 2019 年恢複比例中,除了英國意大利超過了 2019 年,其他都遠低于 2019 年的水平。其中美國和加拿大,都隻恢複了 9%。
這與中國當前面臨的極爲複雜嚴峻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有關,由此産生的旅行限制,使得國際航線複蘇艱難。
代表着大約 300 家航空公司、占據全球航空客運量 83% 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據此預計,亞太航空公司 2023 年仍将虧損,但整體收窄至 66 億美元,對航空運力的需求和運力供應将分别達到疫情前的 70.8% 和 75.5%。
國際航線在三大航司中占比較高,因此用于執飛國際航線的寬體機數量也就更多,但由于國際航線複蘇不及預期,往年被大量投放在國際航線上的寬體機,現在大量執飛國内航線,這些寬體機的座位更多,對客座率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也導緻三大航司面臨更大的供需壓力。
相比之下,反而是春秋、吉祥這些以國内和東南亞等鄰近地區航線爲主的航司,分别在一季度和上半年收獲 3.56 億元和 0.62 億元的淨利潤,率先實現扭虧。
這也就不難理解昔日光鮮亮麗的航空公司,爲何突然 " 綠皮火車化 " 了。
畢竟爲了活下去,有什麽不能豁出去的?
其實不止航司,整個公共運輸行業,似乎都在 " 不務正業 "。
租奔馳、保時捷、勞斯萊斯,組個豪車車隊,轟鳴着引擎接親,已經不再是這屆年輕人結婚的首選。
這屆丈母娘們已經放寬了标準——沒有豪車車隊,陣仗夠大的公交車也行。
這不,在廣東廣州,山東煙台、泰安,河南鄭州,湖北十堰、襄陽,安徽亳州等多個城市的公交車,正在 " 婚車化 "。
據中國 / 新聞周刊對山東煙台公交集團相關人士的采訪,普通公交車一天 8 小時内的花費爲 3000 多元,司機全程陪同,帶婚車布置;或者可以加個 1000 元,将其升級爲雙層豪華巴士。
更重要的是,巴士上有 30 個座位,還有站票,比起在豪車上用對講機,巴士拉進了雙方親友們的距離,更方便聯絡感情。
公交婚車受歡迎,一是新鮮感,在社交平台上搜索 " 公交婚車 "," 顯眼包 "" 出片 " 等關鍵詞是常見标簽。二是便宜,畢竟 1 台賓利 +5 台奔馳半天就得 8888,而且還拉不了幾個人。
丈母娘們也是夠有眼光的。不要以爲你每天上下班擠的公交車很廉價,雙層巴士一般 200 萬起步,小縣城的公交車,也得至少 30~50 萬一輛,租來當專屬婚車,不丢面兒!
巴士變婚車,其實是公交集團們的自救之舉。
以泰安公交爲例,疫情以來,泰安公交營運收入一直下降,一直未能妥善解決,直到欠薪 5 個月後,8 月 16 日,司機被迫罷工。泰安市原先 5~10 分鍾一班的公交車,也因此間隔時間超過半小時。
而開拓婚慶業務,起碼能在短期内獲得一些資金流入,解燃眉之急。
嘗到副業甜頭的公交公司們,也進一步擴大了展業範圍。比如不少城市推出個人定制公交,武漢公交集團還做起了機動車檢測,爲客戶提供給上門取車、車輛檢測、送車上門等服務。
亳州公交集團更是不忌諱,将車況不佳、快要退役的兩輛舊車重複利用,進行裝飾後專門用作殡葬車輛,盤活了閑置車輛資源。
北京和深圳的地鐵,則在物流行業,找到了自己的來錢之道。
9 月 23 日,北京地鐵試點非高峰時段運送快遞,而在更早的 8 月 18 日,深圳地鐵就已經與順豐簽約,選定 11 号線作爲首個 " 空鐵軌物流聯運示範線路 "。
事實上,關于 " 地鐵送快遞 " 是否可行,廣州地鐵已經給出了答案。據媒體報道,2022 年 7 月 20 日 5 時 45 分,首趟變身貨運的廣州地鐵 18 号線列車便從冼村站緩緩開出,并于 6 時 23 分準時抵達位于南沙港區的萬頃沙站。當日參與貨運任務的是 18 号線的軋道列車。根據安全要求,地鐵每天載客之前,都要開行一趟空載的軋道列車,用以檢驗線路和設備檢修質量。廣州地鐵 18 号線的貨運專線開車時間早于正常對外載客的首班車,有效利用了線路閑時的運能。
這樣的嘗試對全國其他省市的地鐵而言意義非凡。要知道,今年以來,各省市的地鐵都遇到了或大或小的經營危機。
北京地鐵換上了更節能的照明燈具,杭州地鐵自動扶梯限定每天運行時間爲 8 小時,不爲别的,就爲省錢。
上海地鐵降薪,昆明地鐵拖欠工資,甚至連公積金都不能按時到賬。
還有成都、重慶、武漢、東莞等 9 個城市,紛紛叫停了在建的地鐵項目,從源頭上阻斷虧損。
地鐵 " 順豐化 ",不失爲 " 自救 " 的新思路。
省錢,就一定得以犧牲客戶體驗爲代價嗎?
好像也不見得。
以川航爲例,2022 年上半年淨虧損 46.1 億元,資不抵債的情況已持續數年,在地方航司中屬于相當危險的一類。
但川航也是常年被網民們誇獎的對象。服務好,飛機餐好吃,機上小零食無數,甚至在正餐過後的甜點,都是憨态可掬的熊貓形象。
說到底,以航司的體量,飛機餐、廊橋、擺渡車這些配套服務,也許真的省不了幾個錢。同樣,設計一個熊貓形狀的餐後甜點,更花不了幾個錢。
隻是有的航司選擇爲此犧牲客戶體驗甚至口碑,這無疑是舍本逐末。
無論是地鐵,還是公交集團,用副業搞錢時,都帶着一種 " 不會打擾交通正常運營 " 的謙卑,誠惶誠恐。
他們都很清楚,副業不過緩解資金緊張的短期解法,客戶體驗和人本位的經營之道,才是自己能長期展業,度過周期的制勝法寶。
長期主義的信徒,終将從長期主義中獲益。
參考:
《國際航協:2022 年行業虧損收窄;2023 年回歸盈利》,國際航協
《租公交當婚車,多地公交車 " 不務正業 " 了》中國 / 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