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 雙減 " 政策落地,當前,國内體育培訓市場正迎來快速增長,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青少年體育培訓情況卻大相徑庭。其他國家的家長在體育培訓上投入了多少時間和金錢?又面臨着哪些挑戰和機遇?
" 體壇經濟觀察 " 特别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駐地記者,對他們所在地方的體育培訓市場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報道。比如在西班牙,每月體育培訓費用不到百元;而在美國,參與體育培訓則是青少年社交和融入集體的必要條件 …… 通過這些真實的故事和數據,我們希望爲體育行業的從業者和投資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和啓示。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體壇經濟觀察(ID:titansportsindustry),作者:冉雄飛(足球媒體人),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美國被公認爲 " 世界第一體育大國 ",這個第一到目前爲止依然毫無争議。美國體育的強大,不僅僅依賴于龐大的體育人口和繁榮的體育産業,還與美國青少年廣泛參與的課後體育鍛煉和其他活動有關——後者也是本文将重點探讨的話題。
根據美國權威部門的最新數據,美國有 1020 萬青少年常年參加課後項目,其中包括各種體育活動、音樂、舞蹈、藝術培訓和童子軍等。參加課後各種體育文藝活動培訓的青少年比例在美國高達 60% 以上。不同的課後培訓項目,一般和家庭教育背景、族裔背景和家庭收入有密切的關系。
在華盛頓州,超過 56% 的公立學校每個學年提供各種課後活動技能培訓或興趣班培養,每周平均提供四至五天,每天平均 1~2 小時。筆者所工作的西雅圖小勇士體育俱樂部和華州(華盛頓州)的幾所小學密切合作,每周提供三到五次課後足球培訓,俱樂部利用當地學校的運動場館,放學後派教練員、管理員和志願者一起共同完成足球培訓内容。
足球是美國課後體育培訓中的一個典型例子。雖然美國曾經被很多國人稱之爲 " 世界足球的沙漠地帶 ",但這種印象已經成爲過去。實際上,美國目前每年在 6~12 歲有 442 萬常年從事足球運動和比賽的注冊青少年,在 13~17 歲還有約 2454000 名青年長期參與足球運動,2021~2022 年美國的高中聯賽,注冊高中球員超過 81 萬。
美國職業大聯盟(MSL)在 1996 年創辦,目前大聯盟的球隊已經高達 29 支,是全世界參加俱樂部最多最大的職業聯賽,截止到 2023 年,美國的三級職業聯賽(D1,D2,D3)一共擁有 101 支職業球隊,已經形成了有效的金字塔職業體系。
一、在美國,課後體育培訓是 " 标配 "
美國人非常重視孩子的課外活動,無論是學習還是運動,他們都會給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選擇。在筆者所在的城市,每天下午,都能看到很多家長開車送孩子去課外補習班或者去各種青少年俱樂部參加體育鍛煉。當然,不同的家庭也有不同的偏好。
比如,在筆者認識的亞裔家庭中,他們的孩子參加的課外活動就很多元化,包括中文課、機器人課、電腦培訓課、舞蹈課和美術課等,同時也很重視體育鍛煉。美國白人和非裔家庭也很注重孩子的課外活動,但他們更傾向于讓孩子參加體育爲主的項目。
美國政府也很重視青少年的體育鍛煉,制定了 " 健康人民 2030" 項目,旨在提高青少年參與有組織的體育活動或在放學後、周末參加體育課程的比例。根據該項目的數據,到 2021 年,50.7% 的 6 ~17 歲兒童參加了這些活動,低于 2017 年的 58.4%,而政府的目标是到 2030 年達到 63.3%,比 2016~2017 年的 58.4% 的參與率提高 10%。
美國的青少年體育鍛煉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很多孩子會同時參與多個運動項目,而不是隻專注于一個。比如,很多白人家庭的孩子會同時參加棒球、橄榄球和足球等多個運動,大多數家庭在孩子啓蒙階段,基本上都是幾個運動同時參與,直到初中開始有校際運動聯賽後,這些家庭才會讓孩子減少其他項目的參與,而逐漸專注到孩子更喜歡也更有天賦和運動前途的某個運動中。
至于近年來在美國逐漸升溫的足球運動,美國足球青訓和中國足球青訓的情況倒是有些類似,也存在地域太大,而且南北東西差異性極強的現象。美國東部的棒球、橄榄球和長曲棍球比較發達,青少年參與程度高,運動水平也更高。而美國西部海岸線一帶,由于拉美裔移民和墨西哥移民聚居,所以足球、籃球和棒球運動更爲流行,而且運動水平也在美國獨樹一幟,像加州的青少年籃球水平和足球水平,一直都在美國處于相對領先的地位。
目前大多數美國青訓足球俱樂部都是保持業餘訓練的性質,每周周中訓練兩次,周末以參加當地的俱樂部青少年聯賽爲主。但一些高水平的青訓俱樂部則有周中每周三到四次訓練,周末比賽一到兩次的更高參與度。更有甚者,一些非洲移民、拉美裔移民和墨西哥移民後代,平時選擇不去上學,而選擇在家裏進行(homeschool)家庭讀書,平時把更多時間投入到運動訓練當中,以争取未來獲得職業合同。
二、貧富階級之間的體育教育不平等
在美國,體育運動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體現社會階層和跨越階層的可能性的昂貴消費形式。
在很多地區,一個孩子參與的運動實際上也反映了這個孩子所在家庭的收入狀況、經濟情況和富裕程度。例如,在美國東部的紐約州,橄榄球運動的平均月花費要在 700~800 美元左右,家庭年收入不到十萬美元的家庭很難負擔。同樣,棒球和冰球的平均月花費也分别達到了 500 美元和 600 美元,都需要家庭有較高的收入去支持孩子。而美國足球運動之所以越來越普及和流行,就在于它的花費相對較低,每個月平均隻需 300 美元的支出,普通家庭都能承受。
但這種情況在近年來也發生了變化。2022 年全美青少年排名前三的球類運動中,足球的年平均費用高達 1188 美元,籃球是 1002 美元,棒球爲 714 美元。這個數據帶來的改變一方面顯示了全美青少年參與不同體育運動鍛煉的花費情況在變化,也反映了足球運動已經不再是以前最便宜的 " 普通家庭運動 ",而是正在貴族化。
而且這個數據也反映了美國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趨勢正在發生改變:足球運動因爲參與的青少年太多而花費提升,反而是此前棒球、冰球等花費較多的運動項目,因爲追求更高的普及率而降低了門檻。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一項研究發現,2020 年,收入超過 105000 美元的富裕家庭中,70% 的兒童參與體育訓練;中等收入家庭的兒童,運動參與率約爲 51%;而低于貧困線的家庭隻有 31%。
在筆者所在的西雅圖地區,教育者也全面調研了五年級到高中學段孩子們的運動水平。他們驚訝地發現,富裕的同齡人不僅正在更積極地參加體育運動,在達到運動指标的人數中,富裕家庭孩子的人數是普通家庭孩子的近三倍。西雅圖阿斯彭研究所發布的《2022 年美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顯示,平均每個家庭每賽季爲一個孩子主要體育項目的支出,已經高達 883 美元。
在美國,大多數家庭的孩子基本上都有一到兩個體育運動會長期參與,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投入最大的一是金錢,二是時間成本,有一些孩子較多的家庭,家長每天都在接送孩子去參與運動的行程中奔波,而一些較爲昂貴的運動,也會成爲一些家庭的經濟負擔。但總而言之,孩子在運動中的參與度和選擇性,基本上都和家庭的族裔背景和收入狀況有關系,收入越高、家庭經濟來源穩定的家庭,在孩子參與體育鍛煉的方面,基本上是不惜成本,穩定支出。
據相關資料,美國年收入約在 5 萬美元的家庭的孩子,體育活動參與率從 2013 年的 38.1% 下降到 35.7%。而家庭年收入超過 10 萬美元的家庭的孩子,這一時期運動參與率反而從 43.9% 上升到 46%。其中,最富有家庭的父母在孩子運動上的花費,是低收入家庭的四倍。
根據密歇根大學的民意調查,年收入超過 6 萬美元的家庭中隻有 51% 能夠負擔得起體育活動,其餘大部分家庭則無力承擔和體育相關的開銷。加州一個華人家庭在 2015 年移民美國,家裏四個孩子(三男一女)目前隻有老大參加足球訓練,每月花費 400 美金左右,其餘孩子基本上都隻參加公立學校的體育鍛煉,他告訴筆者:在美國孩子參加體育鍛煉的成本很低,但要想加入俱樂部正規訓練和比賽,家庭還是很有負擔。
三、美國華人:體育 " 軍備競賽 " 中的虎爸虎媽
華人家庭,在全美青少年體育運動體系中,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一方面,華人家庭特别重視孩子教育,但美國大學特别是名牌大學的錄取方式和招生模式,又讓華人家庭非常的矛盾。在北美,優秀的體育成績,是進入好的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敲門磚。根據哈佛大學披露的數據,該校每年錄取運動員的比例都保持在 10%~15% 之間。優秀運動員不僅可以進名校和獲得獎學金,将來打起職業賽,更是收入不菲、名利雙收。前 NBA 球星林書豪,就是一個華人家庭通過投入孩子的體育鍛煉改變家庭階層和命運的典範。
林書豪從小在加州舊金山灣區長大,2006 年因爲沒有其他籃球名校給他提供體育獎學金而選擇哈佛,被哈佛大學錄取。2010 年被家鄉球隊金州勇士簽約,但三次下放發展聯盟并兩次被勇士和火箭隊裁掉,直到 2012 賽季在紐約尼克斯隊打出 " 林來瘋 " 才在 NBA 職業聯盟站穩腳跟。
林書豪在美國職業體育領域中的起起伏伏,和美國體育界有一個普遍且流行的認定有關,那就是 " 體育身體鴻溝 ",華人家庭的孩子被普遍認定爲頭腦聰明,學習能力強,四肢靈活卻不适合各種美國人擅長且流行的體育運動。
當然,事實上 " 身體鴻溝 " 并不是隻針對華裔家庭,而是很多亞洲族裔都被 " 區别對待 ",在很多擁有身體優勢的族裔比如非洲裔後代狂卷運動和音樂之外,亞裔家庭和華人家庭也通過更多參與和加大投入的方式,以期待後代改變命運。
在西雅圖臉書公司(Facebook)上班的華裔張女士家裏有兩個孩子,兩個孩子主要參與的運動就是踢足球。兒子 10 歲在當地最好的足球俱樂部(XF)訓練和比賽,也參加當地最有名的華人小勇士俱樂部的足球比賽,閨女 13 歲隻參加 XF 俱樂部的訓練和比賽,平時也會讓兩個孩子參與一些私教課訓練。
她介紹說:兒子踢球每個月平均 800 多美金,兩家俱樂部 XF 每個月平均 500 美金,小勇士俱樂部平均 300 美金左右,閨女隻踢 XF 俱樂部也是 500 美金花費,兄妹倆還報了鋼琴課,600 美金,一人平均 300 美金,國際象棋課兒子報了還有 200 美金花費。筆者簡單計算了一下,兩個孩子每個月在課外補習上的花費在 2000 美金左右,一般的家庭還真的承受不起。
筆者還有一個重慶老鄉在微軟公司工作多年,他兒子在西雅圖小勇士俱樂部 B-12 踢球,還參加鋼琴課,而他的閨女參加的項目基本上和文藝有關(唱歌、跳舞、彈鋼琴等)。他介紹說,兒子在小勇士俱樂部踢球每個月平均花費 300 美金,私教課一般 200 美金以内,相比閨女的一些花費并不算高。
他在西雅圖工作十年以上,介紹說," 華人家庭在這邊除了卷學習之外,也被迫卷體育,因爲這邊的教育氛圍如此,孩子不參與運動,在學校可能朋友圈都沒有,至于花費嘛,不同家庭的情況不一樣,但西雅圖工作的華人當碼農和從事科技行業較多,家庭平均收入較高,所以花費都不是問題。"
作者:冉雄飛(足球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