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舞台上雖然再沒了趙本山的身影,但喜劇裏不能少了趙本山的存在。
在《鄉愛》《劉老根》等衆多東北 IP 已經深入人心之時,趙大爺竟然又開始拍武俠了。
是的,你沒看錯,武俠劇!
今年夏天都在說《蓮花樓》是殺出重圍的武俠劇,殊不知趙大爺另辟蹊徑,整了一部一點都不武俠的它——
《鵲刀門傳奇》
豆瓣開分 7.8,播着播着竟然又漲到了 8.0,說實話看到這個評分小妹都驚呆了。
喜劇上 8 分已經很難了,再摻和上武俠這個極其容易踩雷的類型,竟然能拿到 8 分,高低得品鑒一下。
但如果你真是沖着快意泯恩仇的江湖情看的話,那你多半要失望了。
這《鵲刀門傳奇》其實跟傳統武俠一點都不沾邊。
更像是《武林外傳》的低配版,《鄉村愛情》的平行世界篇。
一群不着四六的鐵憨憨們聚在一個叫鵲刀門的門派下,天天鬧得雞飛狗跳。
其實核心還是東北喜劇,隻不過套上了武俠的外殼。
趙大爺一人分飾兩角,弟弟西門長海,武功高強,作爲江湖大俠,他深藏功與名,不是鋤強扶弱,就是劫富濟貧。
但是最近,他被一夥不明人士給盯上了。
故事的背景在明朝,倭寇十分嚣張更與朝廷内部的奸臣勾結,大有要造反的架勢。
身爲武林人士,爲國爲民鋤奸義不容辭。
但是一旦他動身前往調查,門派便會群龍無首,不僅會暴露自己的行蹤,還會給徒弟們招來麻煩。
那怎麽辦呢?
讓哥哥西門長在頂上。
與弟弟不同,這老大哥完全不會一點武功,他是一個廚子,除了做飯,胡咧咧,貪小便宜,他啥也不會。
但是事态緊急,不行也得行,于是哥哥就被弟弟推到了江湖之中,成了鵲刀門的大掌門。
他是掌門,那麽他的幾個徒弟怎麽樣呢?
歪瓜裂棗,不忍直視。
老大是個秃子,每天都在琢磨鐵頭功。
老二是個傻子,除了惦記小師妹,其他啥也不會。
沒有老三,老三就是掌門的獨女,所以加上老大媳婦兒,一共滿打滿算就五個人。
這叫啥門派啊?
而且哥哥來這裏當替身是有條件的,給他找個老伴兒,太年輕的不行,太老的也不行,彩禮高的不行,倒貼的倒是很行。
由于整天鑽研廚藝,掌門被徒弟們一緻認爲是閉關練功走火入魔,然後得了失憶症。
但是師父還是師父,師父的話還得聽。
讓找老伴兒,得找。
讓開辦速成班賺外快,得辦。
然後機緣巧合下,有個老太太誤闖了鵲刀門,卻意外發現她曾經在 20 年前被西門所救。
于是便将自己當年從滅門案裏抱回來的孩子托付給了西門,讓其收爲徒弟。
而這個人的到來,馬上給鵲刀門掀起了軒然大波。
他長得帥。
雖然顔值跟彥祖城武之間還差了幾條銀河系的距離,但在鵲刀門這一堆歪瓜裂棗之中,那簡直帥的沒邊了。
于是他成了老二的眼中釘肉中刺,誰讓小師妹就喜歡看臉呢。
在此之後,還發生了很多諸如長白山論劍争奪武林盟主,包括大反派朝廷曹公公對武林的殘害等等。
盡管很多元素,但劇情比較弱,既沒有懸疑也不整燒腦,它就是個唠嗑式的喜劇小品。
所有的笑點基本都靠東北大碴子味的台詞來撐。
比如二師兄爲了讨小師妹的歡心,就 cosplay 了小師妹的偶像楊過。
不能說一模一樣吧,簡直就是毫不相幹。
而各種破次元的無厘頭台詞,也增添了很多笑料,二師兄姓趙,爲了包裝自己就讓大師兄給自己想點名人親戚。
趙高,不行那是宦官。
趙本山,不行,誰啊不認識。
而本山大爺在劇裏除了做飯就是找老伴兒,所以又名《西門大官人找老伴兒引發的血案》。
更有趙本山的愛徒宋小寶的友情客串。
連着看了十來集,你說它多好看好精彩,談不上,但很下飯,而且特别适合打發時間。
除了惡搞常見的金庸古龍武俠之外,還如《武林外傳》一樣,借武俠來諷刺當下的亂象。
說最近幾年東廠虧錢了,就把《大俠請就位》的賽事主辦權拍賣給了金錢幫,于是爲了做大做強,金錢幫就親自拜訪了鵲刀門。
隻要每人 500 兩,哪怕你根本就不會武功都能進前三。
拿了名次就出名了,再被金錢幫一頓包裝,再出個功夫專輯,下半輩子就吃喝不愁了。
如果拿不出來錢,也可以先簽約,出道賺錢了就跟公司七三分。
爲此,金錢幫還給大師兄整了一個人設——寵妻人設。
除了揭節目黑幕之外,還諷刺了飯圈文化,直播造假。
戴上面具,你就是楊過轉世——楊了二過。
足以可見,趙本山式的喜劇與當下另一大喜劇巨頭開心麻花有着截然不同的搞笑方式。
開心麻花在電影領域之所以被噴江郎才盡,主要體現在他們在劇本上無法出新,單靠個人表演實在撐不起那些縫合的老段子。
而趙氏喜劇或者說東北喜劇,依舊紮根在語言的藝術上,個人表演風格強烈。
盡管爛劇也不少,但總體而言在人物塑造上從來沒有脫離過小人物和底層群體。
《鵲刀門傳奇》雖然是無厘頭喜劇,但創作上還是用了心的。
其他古裝劇,都會吹服道化精緻,然而《鵲刀門傳奇》卻是肉眼可見的破爛。
毛躁的發套,暗淡的麻衣,破敗的小院,但就是真實,就是順眼,比那種濾鏡美顔磨皮三件套的古裝劇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
一集掐頭去尾 20 分鍾,開着電視去幹别的事情也不耽誤追劇。
要說缺點也很明顯,整體推進在前期比較慢熱,且劇情單一,高潮和爆點滞後太多,所以很多人看了幾集發現看不進去就棄了。
另外東北風味太重,對于 get 不到東北喜劇笑點的觀衆來說,這就是個無效喜劇。
但橫向對比,在喜劇已經全方面沒落的今天,趙大爺還在認真搞笑,實在是難得。
情懷或許不值錢,但點開這部劇的人,誰又不是沖着那些年在年三十逗樂我們的情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