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 Auto-First| 柴小娜
近日,汽車圈除了等待 11 月中旬到來的廣州車展,其餘幾件熱點事件依舊跟新能源、電動化和智能駕駛密切相關,而這些動作的背後,是 11 月初各家公布 10 月份銷量數據之後。
一是減産。
乘聯會數據顯示,10 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 76.7 萬輛,同比增長 37.5%。衆所周知,新能源對合資車企造成的沖擊最猛烈,而 BBA 還未完全發力,自主車企則扛起了新能源轉型和銷量大旗。
因此,豐田的減産 "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事件緣起于一汽豐田發給經銷商夥伴的信函。在這封信裏提到,一汽豐田在 10、11 月份已大幅下調生産的前提下,将在未來三個月内繼續大幅度向下調整生産配分,以适應當下的市場環境尤其是給經銷商庫存松綁。
具體來看,12 月配分向下調整到 6.6 萬輛,明年 1 月配分向下調整到 6 萬輛,2 月配分向下調整到 3.8 萬輛。從積極的角度看,這是對當下市場做出的積極反應。正如業内人士所言:車企拼的是量,經銷商玩的是命。
從另外一個角度,一汽豐田的銷量的确在走下坡路,這也是 " 審時度勢 " 減産的原因所在。2022 年,一汽豐田最終批發銷量爲 83.46 萬輛,離百萬輛目标還有 17 萬輛之多。今年前三季度,一汽豐田批發銷量爲 57.90 萬輛,離百萬更是遙遙無期。
與此同時,一汽豐田的市場表現也是衆多合資品牌的一個縮影。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近期合資車企的國内市場銷量出現明顯回落,這也是合資車企沒有抓住中國新能源轉型機遇,實現低頭掙錢;而自主擡頭看路,加速新能源發展。因此合資車企原有的産能相對過剩,較峰值下滑巨大。"
因此,一汽豐田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後一家。
二是裁員。
凜冬已至!這似乎是很多車企、媒體和行業人士所達成的共識。三菱走了、東風雷諾、廣汽讴歌相繼退市,廣汽菲克宣告破産,沈晖跑了、賈躍亭遠遁美國,被波及的車企日子難過,積極自救成爲不二之選,而裁員的風暴正席卷越來越多的車企。
沒錯,一切都是跟時間作戰。
不裁員,就出局。想要繼續留在牌桌上,就得紮緊籬笆,抵禦寒氣。
聚焦近期主要裁員的公司,主要出現在新勢力及銷量遠不及預期的傳統合資,而且名單愈發拉長,比如蔚來、哪吒、華人運通、捷豹路虎等。
11 月 3 日,李斌發布了一封全員信表示,将減少 10% 左右的崗位,具體調整會在 11 月完成。按照蔚來 2023 年中報的數據,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蔚來汽車的員工人數爲 26763 人,按 10% 計算,此番裁員将波及 2600 餘人。
李斌措辭強烈," 未來兩年将是汽車行業變革期競争最激烈的階段,外部充滿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
奇瑞捷豹路虎已于 10 月開啓了新一輪裁員。消息人士透露,此輪裁員比例大概在 15%-20% 左右,涉及産品工程、質量管理、生産制造、物流發運管理等多個部門,甚至工廠也在裁員。華人運通也被曝出裁員,盡管官方給予否認,但也僅僅是否認大規模裁員,而非裁員。
這一切的背後,是銷量表現不及預期。蔚來 10 月交付 16074 輛汽車,同比增長 59.8%,徹底掉出了新勢力前三甲的位置,尤其是理想汽車 10 月交付破 4 萬輛,小鵬破 2 萬輛,對于蔚來而言,跌出前三意味着很多。
捷豹路虎的銷量更是直線下滑,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 1-9 月,奇瑞捷豹路虎累計批發銷量爲 38112 輛,月均銷量僅四千餘輛。
三是 AEB 風波。
華爲餘承東和小鵬汽車何小鵬關于 AEB 的口水戰已然升級爲一場行業惡戰,盡管帶來了某種程度的技術探讨和技術路徑選擇,但引發如此體量的觀戰和行業内外的熱議,則出乎意料。
從行業角度分析,新問界 M7 訂單破 8 萬輛,有勢不可擋之勢。小鵬汽車又是爲數不多在國内可以對标華爲 ADAS 智能輔助駕駛的車企,因此,兩虎相争的背後自然有争第一的意味,畢竟技術實力是銷量最可靠的支撐。
從技術層面看,截至目前,盡管主機廠、媒體、專家、工程師等各個行業的無數人參與,但依舊未能達成共識,可見,AEB 的風波預計還将持續。這個過程到今天看,華爲問界 M7 是赢家,騰勢則是躺赢,但也不代表小鵬汽車輸了。
借用行業内人士的話,同濟大學朱西産教授今天的觀點可以終結華爲和小鵬的争論了: 1、AEB 能力強并不等于智能駕駛能力強,不可以強行劃等号。 2、AEB 就像考試,在大綱内的測試,小鵬得分可以說 100,很不錯了,但華爲說還有附加題,可以得 120 分,所以小鵬覺得很委屈,華爲覺得是小鵬不努力。其實兩個都是好學生。
四是 10 月新能源銷量 " 緊箍咒 "。
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10 月新能源乘用車企業總體走勢較強,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達到 17 家(環比持平,同比增 2 家),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量 88.8%(上月 88.1%,去年同期 85.7%)。
其中,TOP10 的車企分别是:比亞迪 301,095 輛、特斯拉中國 72,115 輛、吉利汽車 62,086 輛、長安汽車 53,990 輛、上汽通用五菱 44,626 輛、廣汽埃安 41,503 輛、理想汽車 40,422 輛、長城汽車 30,461 輛、小鵬汽車 20,612 輛、上汽乘用車 20,472 輛。
整體來說,車企的命運悲歡并不相通。第一梯隊的日子紅紅火火,比如比亞迪,10 月銷量破 30 萬輛,正朝着全年 300 萬輛目标邁進。埃安 " 蒸蒸日上 ",理想汽車則是 " 意氣風發 ",創始人李想更是直言,下個月目标直奔 5 萬輛。
一切都是銷量惹的禍。銷量數據幾乎就是各個車企的 " 緊箍咒 ",一切的行爲和表象都與銷量息息相關。2023 年還剩下不到 60 天,笑到最後的那個人現在就能猜出來了。(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