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迷上了一檔神奇的寶藏綜藝。
這檔節目,堪稱主持人界的王牌輸出庫。
許多優秀的主持人在參加後,一戰成名,被大家認識。
它就是央視的《主持人大賽》。
1988 年,第一屆開播,你可以沒看過,但一定熟知這些 " 名嘴 " ——他們年輕的時候,都以選手身份,上過節目。
比如雙商爆棚,全網唯一 " 凡爾賽 " 而不招人煩的撒貝甯。" 北大還可以 ",從他嘴裏說出來,還怪讨人喜歡的。
又比如,給 80 後、90 後無限童年快樂的鞠萍," 大風車吱呀吱喲喲地轉 ",是放學回家的期待與溫馨。
央視《主持人大賽》真好看,就是難等。
2019 年第七屆結束後,我一直抓心撓肝的,今年 10 月終于等到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2023 主持人大賽》開播。
首先要誇一句賽制很友好,出題、主持、打分,一氣呵成,一個半小時看得特别爽。
看到現在,感受很奇妙。
" 央視嚴選 ",還是有一套。
沒熟臉,但很青春
雖然央視《主持人大賽》是檔年齡比我還大的老節目,但我追到現在,最大的感受就是:好青春啊!
剛看前三期的時候,我一度努力地辨認每位選手的面龐。最後發現 …… 怎麽沒有一個熟臉啊?!
然後一拍腦袋,那可不,這些都是青春靓麗的年輕人啊。
最讓我意外的,是有不少在校生。
在這個年紀,你我還是眼神清澈而愚蠢的大學生,人家就敢站上台聊詩詞、聊曆史、主持晚會了。
23 歲的大學生賀熠坤,令我最意外的地方在于 " 講好中國故事 " 的國際視野。
3 分鍾自我展示中,他用兩條鐵軌、一雙筷子和一個在華的外國年輕人等小故事,講述中非友誼。由微見著,小角度中藏着深見解、大格局。
在經典實戰考核《央 young 之夏》裏,和更有主持經驗的何卿同台也不怯。即興說唱,會玩梗,搞笑拉滿。
我覺得像這樣的年輕主持人,能抓題、撐住場子,傳遞貼切的氛圍,已經是很好的表現。
其實從第六期起,大賽就開啓了 " 實戰 " 模式,難度加倍。
選手要提前抽取經典節目,具體的題是現場給的。
這些經典節目,好在耳熟能詳,但大家看多了,也基本形成了思維定勢。
正因此,說好難,說出新意更難。
但我覺得這些年輕人的表現,還是出乎了我的意料。
比如 "95 後 " 嚴尚嘉,曾經是熱門網絡節目的主持人,有個綽号叫 " 西瓜妹 "。
雖然是中戲播音主持科班出身,起點也高,做主持小有名氣後,轉行當演員,兜兜轉轉又以主持人的身份回到了舞台。
她抽到的題是文化類節目《典籍裏的中國》,将 " ‘中國天眼’之父 " 南仁東,與屈原的名句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相結合,進行介紹。
又是《楚辭》,又是天文學,我都忍不住緊張得手心出汗。
哪怕緊張,她也将這個題破解得很好。
" 中國的浪漫就在于将問題變成答案。"
" 古人一生在向宇宙發問,而後人用一生在書寫答案。"
這兩個金句,将浪漫拔到一個新的高度。
接下來的設計,我直接淚崩。她抓住了《典籍裏的中國》跨時空對話先賢的創新形式,對着屈原作揖:
" 晚輩嚴尚嘉,今天前來是想告訴您,橘子不會那麽苦了,因爲我們後世的每一個人,都在《楚辭》中感悟人生,心中無比地甜。"
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平實動人中,是精神與風骨的傳遞。
最近的幾期,實在太好看,選手可圈可點的表現有很多。
比如第六期裏主持《經典詠流傳》的劉心悅,溫婉不失甜美,大氣中不失靈氣。
短短的三分鍾時間裏,她用 " 少年感 " 巧妙破題,從 " 輕舟已過萬重山 " 的李白,講到 " 一覽衆山小 " 的杜甫。
把兩段題面信息串聯得恰到好處,給人感覺一如既往地穩。
在第三賽段劉心悅和 95 後古籍修複師的對話片段中,好多網友瞬間共情。
古籍修複師:" 工作帶給我很多幸福感。"
劉心悅:" 我也是。"
原來簡單的情感表達,也能如此铿锵有力。主持人對自己事業的喜愛,更是難得可貴的。
再如我個人很喜歡的龔韻熹,優酷的網絡節目主持人,27 歲,但已經很有 " 姐姐 " 的氣場。
在第七期裏主持《網絡春晚》,氣氛很好,和撒貝甯的互動不要太可愛。
苌道勤,我心中的一匹黑馬。23 歲研究生在讀,擅長的領域是體育解說。
但是反轉就是這麽突然!他在第七期抽到的題居然是《感動中國》。
苌道勤講得穩重而不失溫度,把 " 普通人做不普通的事,書寫大寫的人字 ",娓娓道來。
石家莊廣播電視台的楊旭,康輝評價他 " 質樸的氣質,自然的流露 ",網友稱他 " 既像康輝又像任魯豫 "。
他是所有 60 強選手裏,第一階段的 90 秒即興考核最讓我驚喜的,客串元宵虛拟燈會主持人,不僅場景構建能力強,語言也很流暢有親和力。
在實戰題《開門大吉》中,他也将 " 葡萄仙子 " 和 " 神筆馬良 " 兩位回到鄉村、建設鄉村的年輕人,講得動人。
在最新的 " 走出去 " 實戰考核中,楊旭介紹了宮燈制作技藝,穩重又自信,再沉澱幾年應該能撐得起大場面。
《2023 主持人大賽》的選手,不僅年輕,各自的背景、擅長的領域不同。
有大學生、博士,有地方電視台主持人,有網絡節目主持人。
面對即興主持的難題,他們快速應變,靈活作答。
給年輕人曆練的機會,其實是好事。我一直覺得,主持人要拼的不是天賦或者情商,而是閱曆和智慧,需要時間去沉澱。
好的主持人,是靠各種臨場挑戰磨出來的,不是靠背台詞訓出來的。
我很看好的一位 " 全才 " 選手張慧鑫,就驗證了這個道理。
30 歲的他,有 8 年主持經驗,是江蘇衛視《正午江蘇》《法制在線》《新聞眼》等王牌新聞節目的主持人。
端正、穩重隻是他的優勢之一。像《遊遍江蘇》這樣的文化旅遊欄目,他也講得很不錯。
更加 buff 的是,張慧鑫 2021 年還跑去北大讀了個研。
作爲 " 非遺文化 " 南京白局說唱的學生,他直接上了一段結合現代 rap 的說唱,成就了一段不一樣的 3 分鍾自我展示。
在第二賽段中,張慧鑫又拿了第一。抽到的題目是《CMG 中國電視劇年度盛典》,任務很多,既要串聯經典電視劇,又要緻謝幕後工作人員。
張慧鑫娓娓道來,過渡得自然,把人一下子拽進慶典的氛圍中。
這種能力,絕不是 " 表演 " 出來的,而是沉澱下來的。
主持人,越來越難當了
除了青春的新人,《2023 主持人大賽》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賽制的改變。
在往屆,都會區分新聞賽道和文藝賽道。前者重在敏銳求真,後者重在文化素養。
但在這屆大賽裏,這條 " 量體裁衣 " 的規則被打破。
這也意味着,背景不同的選手,不得不跳出舒适圈去挑戰。
比如藏族小夥丹臻群佩,27 歲,還在清華讀博後,擅長的領域是曆史文化欄目,卻在賽場上反差不斷,從他的講述中可以感受到兩個字 " 真誠 "。
不得不提一句,他居然還是《君主論》藏文版的翻譯,真的厲害。
第八期,他抽到的是《星光大道》百姓舞台,原本台風很正的丹臻群佩,清唱《江水向東流》《緣分》,想方設法活躍氣氛。
雖然得分不敵同組自帶親和力的劉源,但我覺得他已經在努力突破自己了。
在最後一輪即興考核,他抽到的題還是輕松的《你好生活》,預設的背景是大賽選手一起去戶外進行才藝大比拼。
丹臻把地點放在了家鄉西藏,語言诙諧幽默了許多。
獎品成了一頭牦牛,還特意 cue 到撒貝甯:請著名主持人小撒老師,在五千多米的藏北高原,進行 20 次空翻,30 次仰卧起坐。
小撒:???
最終,丹臻在五位選手中得分最高,進入下一輪比賽。
我也看到有人認爲,他的表現和 97.14 的高分有些 " 不符 "。但我想,評價标準,不應該隻有華麗的台詞,更有表演與欄目的貼合,有現場氛圍的塑造傳遞。
突破,就是個重要考量。
大賽還有另一位備受關注的選手,馮琳。
在我看來,光環多,起點高,又是 " 均衡型 " 選手,觀衆的期待也會相應變高。
在前幾期的自我展示環節《" 琳 " 聽國潮》,這個海鹽姑娘用海鹽腔開場,搬出了家鄉的名人 " 三毛 "。
她引用 " 三毛之父 " 張樂平先生的名言," 大樹是由苗苗長大的 ",結合自己的理想,用話筒做枝幹,聲音做枝葉,好好長大。
我覺得她的優勢,就在于 " 年輕的表達 "。
用評委康輝的話來說,将青春活力和曆史感的題材很好地融合。
我想," 新 ",就是這屆大賽的主題。
新面孔,新賽制,新考題。
我覺得央視和選手們都挺敢的。
一個敢給年輕人機會,一個敢迎難而上。有沉穩的台風,也有年輕的表達。
有一位老将,我覺得也值得說一說。
浙江廣電集團的主持人付琰,參加過《2019 主持人大賽》。和四年前相比,他的進步還是很明顯的,盡管即興還是相對薄弱。
在第七期節目,他抽到一個很新的題——《網絡春晚》。
他引入了人工智能主持人的概念,台詞網感也很足,可惜時間分配失誤,大量篇幅介紹央視 boys 的說唱,對另一組嘉賓——清華大學校友團,隻能倉促帶過。
作爲一個有 14 年豐富主持經驗的 " 老将 ",付琰他并沒有停駐在自己的舒适區,逼着自己突破。
在這一輪惜敗語言年輕化、較有網感的龔韻熹後,付琰進入車輪賽。
他用自己擅長的文化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以深厚的文化底蘊,情感飽滿的表達,成功進入下一賽段。
就像他說的那樣,在這場關于勇氣的比賽中,舞台上皆是奮鬥中的隊友,真正的對手是自己。
其實整個大賽的改變,和當下的環境變化也有關聯。
觀衆的注意力早被爽感十足的短視頻占據,抵觸套話、空話;另一邊,人工智能、直播、虛拟現實,技術花樣也越來越多。
在流量爲王的時代,我們到底需要什麽樣的主持人?
央視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叫 " 融媒體 ",意思就是把各種平台打通、技術整合,去應對新變化。這其實對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時代的主持人,既要做到通俗易懂 " 講人話 ",要博學多才爆金句,還要懂技術、會整活。
我覺得《2023 主持人大賽》中,其實是個很好的開端。
既有《經典詠流傳》《戲曲春晚》等老牌節目,還有《短視頻大會》《網絡春晚》《央 young 之夏》這樣的新賽題,選手們也在嘗試 " 新 " 的主持方式。
比如孫慶坤,把《中秋晚會》變成了央視頻的直播現場,加入許多互動場景。
再比如孔皓,在介紹中國動畫百年曆程時,想到用擴展現實(XR),和虛拟的猴哥、黑貓警長等經典形象互動。
張靓婧在《春節戲曲春晚》中,加入了 " 雲叫好 " 和 " 雲點戲 " 的創意形式。
我挺期待,選手們接下來的表現。哪怕帶着再多濾鏡,過去的光輝隻屬于過去。與其緬懷過去,不如對未來多點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