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年前的 1974 年德黑蘭亞運會,是新中國參加的首屆亞運會,射擊運動員蘇之渤在手槍慢射比賽中,以 552 環的成績獲得冠軍,成爲一代國人的記憶。
杭州亞運會前夕,亞奧理事會官方資料館公布了一批德黑蘭亞運會的老照片,并聯合阿裏雲發起 " 曆久彌新—— AI 修複亞運會珍貴史料 " 活動,有 50 張照片登上了亞運史上首個 AI 修複特展—— "1974 年德黑蘭亞運會特展 ",其中就包含這位中國首位亞運會冠軍的照片。
AI 修複後的德黑蘭亞運會老照片。
将黑白模糊的影像修複成高清彩色的影像後,蘇老看到了年輕的自己,潸然淚下。
而在過去,給老照片修複和上色是一件辛苦的 " 手藝活兒 ",主要靠人工多次實驗才能達到好的效果,不僅成本高,也需要精心的人工操作。後來逐漸開始采用電腦繪圖軟件進行修複的方式,但依然效率很低。直到今天 AI 技術的出現,讓修複老照片成爲一種輕松和簡單的智能操作。
" 智能——這是人們對第 19 屆亞運會的一緻印象。" 近日,印度記者賈斯普裏特 · 薩尼在《印度時報》網站上這樣評價。作爲首個開在 " 雲上 " 的亞運會,杭州亞運讓觀衆們能夠解鎖不同的觀賽渠道,除了獎牌的數字,還有更多基于雲技術的沉浸式體驗。
" 亞運會的賽事,奧運會的标準 ",中國人的亞運情結不比奧運小。
中國的每一屆亞運會,
都有不同的回憶
" 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 ……"33 年前,歌手韋唯和劉歡爲北京亞運會演唱的宣傳歌曲《亞洲雄風》,是 20 世紀 90 年代人們的集體記憶。
1990 年北京亞運會,是中國首次舉辦國際大性綜合運動會。當時掀起了一波舉國之力迎亞運的高潮,國人甚至主動爲亞運捐贈籌備金、獻詩獻歌、義演義賣。北京亞運會的成功舉辦,展示了彼時中國改革的成果和開放的形象,也讓中國人有了信心和熱情申辦後來的奧運會。
20 年後,廣州接過了亞運的接力棒。2010 年廣州亞運會的舉辦,爲 " 羊城 " 廣州成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都市提供了契機。人們對這屆亞運會的開幕式印象深刻,開幕式放棄了在體育館内舉辦的傳統,将場地選在了珠江海心沙島,珠江巡遊,爲觀衆打造了極具形式創新的開幕式體驗。
2010 廣州亞運會。(圖 / 視覺中國)
每一次舉辦國際大賽,中國總會給出不一樣的優秀答卷。本屆杭州亞運會的辦賽核心理念是 " 綠色、智能、節儉、文明 ",其中 " 智能辦賽 " 是在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曆史上首次被提出。
2023 年杭州亞運,是首次 100% 在雲上轉播的一屆亞運會。這是亞運史上首次由雲計算替代傳統 IT。阿裏雲雲轉播技術實現了 60 路高清和超高清信号在雲上傳輸,總時長超過 5000 小時和 6 個海外持權轉播商。
本屆亞運會,電競首次成爲正式比賽項目。通過雲轉播,在泰國的電競愛好者首次通過 AIS PLAY 網站直播,見證了泰國電競隊在 FIFA online4 項目奪冠的瞬間。
雲轉播,記錄了泰國電競隊在 FIFA online4 項目奪冠的瞬間。
除了賽事直播,杭州亞運會還在雲上提供短視頻、精彩集錦、賽事新聞等視頻内容。超高清、低時延、低建設成本的轉播方式,讓觀衆可以随時随地享受觀看高清比賽的體驗。
除了更好的觀賽體驗,本屆亞運會還有能實現和觀衆互動的智能項目。新華社記者老鄭,在主媒體中心體驗了亞運智能郵票,用通義萬相生成并打印成了可郵寄的明信片,并把 AIGC 的 " 盲盒 " 明信片從亞運村寄給自己的粉絲。還有藝術家與阿裏雲用通義萬相聯手繪制了一部獨具杭州特色的 " 水墨煙雲亞運大片 ",頗具東方審美。
記者用通義萬相生成的明信片。
比賽成績重要,
參賽體驗也重要
本屆亞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了 201 枚金牌,完美收官,雲上智能亞運也創造了曆史。賽場是運動員們展現實力的空間,而他們的優異表現,也通過雲技術以最快的速度讓世界看到。
9 月 24 日,杭州亞運會武術項目比賽誕生了第一枚金牌,中國選手孫培原以 9.840 分的高分,獲得男子長拳冠軍。得益于核心系統 100% 上雲,在裁判員确認成績之後,5 秒鍾就可實現賽事信息發布,這是全球綜合性運動會上成績發布更快捷、實用的新型技術。
賽事成績發布類系統群,是亞運會賽事期間最重要的信息系統群之一,它基于雲計算建設,場上的比分經曆獲取、計算、存儲、傳輸等 4 道技術關卡,最後實時準确地提供給其他各類系統調用,如記者最常查看的 INFO 系統。讓運動員的精彩表現,更快地傳遞給世界。
由于杭州亞運村是亞運史上罕見的三村(運動員村、技術官員村、媒體村)合并,爲了更高效、有序地實現亞運村運營,杭州亞組委、杭州亞運村和阿裏共同打造了一個 " 雲上亞運村 "。
對應着杭州亞運會 " 智能 "" 綠色 "" 文明 " 的辦賽理念,它包含了智慧園區、低碳賬戶、徽章交換三大闆塊。指揮長、管理者、客戶群都能在雲上亞運村輕松實現自己的需求。
雲上亞運村智慧指揮平台。
吉爾吉斯斯坦的運動員 Ilia Marathone,帶着一袋子礦泉水瓶來到 " 無廢之家 ",他說,這不僅是爲了綠色積分,而是一種習慣。在雲上亞運村的 " 雲上通 " 小程序裏,使用者可以創建個人的低碳賬戶,将點滴的綠色行爲記錄,每一位運動員都能參與到碳中和的亞運會中。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亞運村的低碳瞬間。
以往的賽事,運動員如果需要預約健身房,要到線下手動預約。通過亞運村 " 雲上通 ",亞奧理事會常設委員會委員、東京奧運村村長小谷實可子女士在線上輕松預約了村裏的健身房,幾千名運動員們也在雲上亞運村動動手指就能預約餐飲服務。
亞運村 " 雲上通 " 的操作界面。
在智能亞運的加持下,運動員們獲得了更好的參賽感受,也在多個維度豐富了參與亞運的體驗。
更智能的 " 雲底座 ",
更廣闊的技術未來
杭州作爲 " 數字經濟第一城 ",在 " 綠色、智能、節儉、文明 " 的核心辦賽理念下,首次提出 " 智能辦賽 ",人們對于數字科技下的 " 智能亞運 " 有着更高的期待。基于阿裏雲所構建的 " 雲底座 ",杭州亞運成爲了一場高辦賽标準的亞運會。
在賽事系統方面,本屆亞運會首次實現了賽事核心系統 100% 上雲,該系統群由阿裏雲提供技術支持,采用雲計算替代傳統數據中心(IDC),全面支撐亞運會的組織和運營。從底層支持賽事系統群,向上支撐雲上轉播、亞運釘等智能應用,實現核心系統和應用服務的雲上打通,爲亞運會的各類智能應用提供雲底座支持。
賽事核心系統包括賽事管理系統、賽事成績系統、賽事支持系統,涵蓋了亞運服務的各方面,既有競賽報名、比賽成績、賽事日程這些與亞運會比賽密切相關的應用,也有注冊、交通管理、住宿、醫療等爲運動員和工作人員服務的賽事保障類應用。
每場比賽結束賽事成績将立刻從計時記分設備流向場館成績系統。(圖 / 視覺中國)
以前面提到的賽事成績系統爲例,每場比賽結束,賽事成績将立刻從計時記分設備流向場館成績系統,再向中央成績系統彙集,這些成績和名次還将通過打印分發、信息發布系統、互聯網接口等不同模式傳送給亞組委、評論員、媒體及觀衆。
主辦方是通過什麽方法在短時間内統籌整個亞運會衆多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工作組織呢?智能技術給出了答案。杭州亞組委聯合釘釘共同打造的一體化智能辦賽平台—— " 亞運釘 ",也是實現雲上亞運的重要支撐。它首次統一了辦賽工作入口,集成不同系統,通過亞運釘,實現了 10 萬名辦賽人員的大協作。
一體化智能辦賽平台—— " 亞運釘 "。
大二學生王嘉儀是一名亞運會志願者,前前後後參加過幾十場培訓,學習和熟悉亞運會的通識、場館、崗位等。據她所說,除了線下培訓,如果不能去現場,一般可以通過在亞運釘觀看直播的方式參與。" 遇到一些特别難記的點,比如剛開始記場館的位置、路線等,通過觀看直播回放,反複地記,非常方便。"
" 亞運釘的實時翻譯功能,對我的工作幫助蠻大的。" 她說,這個神器可以幫自己更好地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有了亞運釘,不僅空間束縛被打破,語言也不再成爲障礙。
作爲統一的業務協同平台,亞運釘還接入了行政審批、氣象服務、會議服務、醫療服務等各業務領域的 293 個應用 ,近 10 萬工作人員通過 21273 個亞運釘工作群協同工作,IM 支持漢語、 英語、日語、泰語等 14 種語言實時翻譯,真正實現了 " 一部手機,掌上辦賽 "。
一部手機掌上辦賽。
如今,我們正處于一個技術的爆發期。科技進步的一個巨大價值,就是爲大衆把更多的 " 不可能 " 變爲 " 可能 "。透過亞運會被人們看見的這些智能技術,也将在普通人的生活中發揮作用。
像是即将到來的每年一度的 " 雙 11" 購物節,也是依靠 100% 上雲,極大地提高了數據效率,得以承受住 " 雙 11" 的流量高峰。技術紅利讓消費者和商家都能享受到更好的購物體驗。而依托這樣的能力,阿裏雲也更能在春運、節假日等出行高峰期服務好 12306 這樣更複雜、流量龐大的購票平台。
依托于智能技術全面支撐亞運會的組織和運營,杭州亞運會又一次讓中國向世界呈現了一場有中國特色的體育盛會,在亞運會曆史上留下了中國的技術标準。而這些智能技術也将在未來繼續惠及普通人的生活,實現一個更加廣闊的智能未來。
作者:四爺
校對:鄒蔚昀
排版:嘻 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