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蔚來考慮部分充電樁禁止插混車型使用的話題成爲了微博上的熱搜,再加上此前一段時間,廣東一家公共充電樁也表示禁止插混車型充電。
一時間,網上對于如何挑選以及使用插混(增程)車型的讨論,也開始升溫——其中就包括了在準備購買一台插混車型時,到底需要做好那些準備呢?
先說答案。除了需要考慮心儀車型的品牌、外觀、配置、價位等,還需要準備:
家用充電樁。
是的,你沒聽錯。
01
有電,才是插混的完全體
其實,在不少人心中,插混車型無非就是在燃油車的基礎上加一塊電池。更重要的是,購車還能免去購置稅,并且在一些限牌的城市,可以獲得一張免費的綠牌,相較于純電動車型,還不會有裏程焦慮。
簡直完美。
作爲一名純電動車主,在經曆了近兩周的插混(增程)車型體驗後,所得出最大的感受就是,當插混加上充電樁,你手上的這輛車,才能體會到它的完全體:
更高的性能
更平順的駕駛體驗
更低的能耗
首先,從性能開始說起吧。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 " 有電一條龍,虧電一條蟲 " 的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也一定程度反映出了插混車型在有電與虧電時的性能差異。
産生這一差異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當車輛有電時,電動機或直接或間接的參與車輛的行駛過程。這裏,對于電機串并聯位置并不展開讨論,但在滿電情況下,就連理想 L7 這樣的車都能 " 扮豬吃老虎 "。
而在虧電情況下,插混車型往往是由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輛,整車的動力表現,就直接取決于發動機的動力參數了。
與燃油車相比,不僅需要背負電池的重量,發動機一部分的做功還會被分流給電池充電。
當然,增程車型在虧電情況下的發動機(增程器)的工作情況就簡單多了——直接給電池充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充電過程中同時放電,車輛勢必會對電力輸出做出一定的限制。
此外,由于發動機介入工作,原本純電模式下平靜安逸駕駛心情會被不可避免的頓挫打斷,發動機的噪音也會傳入車内。
即便是各大車企已經用心去做了相關優化,物理特性并不能打破。
最後,購買插混車型的車主,尤其是那些購買了 A 級插混車的車主們,更看中的是車輛使用過程中的性價比。家用充電樁配合純電模式下的成本優勢,相信可以不用再贅述了吧?
02
沒有充電樁,還買插混?
在實際使用中,插混(增程)車主中,倒是存在着這樣兩種極端:
一部分車主,是爲了享受純電動帶來的好處——平順的駕駛,便宜的成本。至于性能,則是順帶的事。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在紅燈起步的時候來一腳地闆電彈射起步。
他們的用車日常,無非是晚上回家充電,到了公司充電,去個商場還要考慮充電。畢竟," 插電 " 混動,是一個動詞。
甚至,還常常會出現開着某品牌增程的車去蔚來充電的 " 盛況 ",這也是開篇提到的蔚來想要禁掉 " 這些燒油的車 " 的主要原因。
能讓他們如此 " 樂此不疲 " 地去充電,主要原因還是在于莫須有的裏程焦慮。
也就是說,他們所選擇的插混汽車的純電續航裏程,即便是擁有 200km 純電續航的長續航車型,也不能讓他們感到滿意。
至于背着的油箱,隻是 " 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 " 的存在。畢竟,能用純電跑,再去加油,不是 " 腦子瓦特了 "。
而另一部分車主,則是另一個極端。對于他們來說,插電混動的重點,則是落在 " 混 " 上——
充電什麽的太麻煩了!加了油就能跑的車,爲什麽還要花心思去充電?至于油耗,都已經用着油在開了,誰還去管油耗?
其實,對于這兩種車主,插混車型并非是最好的選擇。
前者,作爲 " 真 · 裏程焦慮用戶 ",一款擁有 500km 及以上的長續航純電動車其實更能滿足你的需求。一次充滿,以上海人均上下班通勤 18km 來計算,可以輕松做到一周一充——更省時省力,也不會因爲你儀表盤上本就不多的剩餘續航裏程感到煩惱。
什麽,你說購買插混的原因是爲了跑長途?
在很長程度上,這同樣是一個僞需求。首先不考慮你是否有足夠的年假或者空閑的周末可以讓你來一段想走就走的自駕遊。即便你有了足夠的時間,你真的會單程自駕超過 400km 而不選擇動車高鐵嗎?
假如以上的答案,你都能給出肯定的回答。那麽連續駕駛普通機動車超過也應休息至少 20 分鍾,這點時間也可以用來給你的純電車進行補能。
哦對了,純電動車型還不用更換機油,更省了。
至于從不充電,尤其是在上海的車主來說,我敬你們都是勇士。你們上着與普通汽油車同樣的大滬牌,成爲 " 尊貴綠 " 用戶,加着同樣的油,卻還要背負着一塊大電池。無意間,倒是達成了潛充潛放的成就——
你們從不充電,你們隻是電的搬運工。
話說至此,安安穩穩得去買一輛燃油車或許是更好的選擇了。一來,現在的純燃油車的油耗,還真不一定會比你天天虧電負重跑來得高多少;
二來,沒有了動力電池後,維修保養也變得更爲簡單,給你做個日常保養,不會需要用到《低壓電工證》。
不過,對于插混車主倒是有一個 " 折中 " 方案。
綜合來看,作爲一名插電混動車主來說,還是需要更多地選擇用家充補能。以實現電能的廣泛應用,降低排放,符合國家的能源方針,并爲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然後,将車調至智能模式就好,然後該充電充電,該加油加油。
對此,家用充電樁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困擾。回家随手一插就好。
至于裏程焦慮 " 重度患者 ",還是把有限的公用充電樁讓給那些純電動車用戶吧,畢竟他們沒了電,是真的不能跑了。
至于網上會有人教你怎樣駕駛插電混動汽車,比如低速用電,高速用油什麽的,其實也不用太過于糾結——
畢竟,廠家的工程師花了一年甚至幾年來調的車,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總有人說插混車隻是因爲純電車還不成熟的一個過渡産品,這種說法不算錯,但我想說的是這個過渡期可能會非常長。
當解決了純電續航夠長、虧電油耗夠低、準入門檻夠低這幾個問題後,插混車型可以說是當下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