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11 月 2 日電 題:" 最昂貴的勞資糾紛 ",将給美國汽車業帶來哪些打擊?
作者 李長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
李長安
美國本輪汽車工人大罷工或将接近尾聲,通用汽車當地時間 10 月 30 日與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 ( UAW ) 達成臨時協議。協議規定到 2028 年 4 月,工會工人基本工資将增長 25%。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表示,該協議 " 提供的基本工資漲幅超過了通用汽車工人在過去 22 年裏獲得的漲幅 "。美媒将這場罷工稱作是本世紀最昂貴的汽車行業勞資糾紛。
而持續長達 6 周的大罷工不僅令三大車企遭受停工的巨大損失,未來将面臨的成本壓力也不容小觑。據安德森經濟集團估計,罷工的前 5 周共導緻 93 億美元經濟損失。福特集團表示,此次罷工已使其損失 13 億美元。通用汽車表示,此次罷工已使其損失約 8 億美元。
這次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罷工的勝利,以及給工會會員帶來的大幅度的加薪,應該說是過去很長時間裏幅度比較大的一次,引發的關注度也很高。雖然不知道這麽大幅度的加薪會不會嚴重拖住美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後腿,但顯然會有比較直接的負面影響。
從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來看,美國汽車工業其實一直處于相對衰落的狀态。2022 年全球汽車生産量排名數據顯示,中國以 2702 萬輛的産量排名第一,美國雖然排名第二,但與中國的産量相差近 3 倍,約占全球汽車總産量的 10% 左右,競争力已經大幅度下降。這次美國汽車工人史無前例的大幅度工資上漲,必然會進一步削弱美國汽車業的全球競争力。行業數據顯示,目前三大車企的工人平均時薪約爲 66 美元。福特汽車高管表示,這項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協議将使每輛車的成本增加 850 到 900 美元。
當然,這個問題也要辯證看待。因爲這次美國汽車工人漲薪,是由于過去很長時間裏沒有漲薪。而且,相對于汽車公司高管的薪酬以及汽車産業本身利潤的增長來講,工人的工資長期沒有得到調整,對美國汽車工業的競争力也是一種削弱。所以,這次大罷工以及加薪所帶來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此外,這次美國汽車工人漲薪,還可能會對美國制造業回流以及重新振興制造業帶來打擊。從全球制造業的競争力來講,美國可以說是有喜有憂。一方面,工業重鎮歐洲面臨着巨大的成本壓力,再加上美國出台《通脹削減法案》等一系列的強力支持制造業回流政策,所以美國的制造業可能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裏并不會得到很大削弱。另一方面,美國制造業在 GDP 中的比重一直在持續下降,當前大約僅占 10% 左右。美國也一直面臨着一些發展中國家制造業的競争。随着未來美國成本不斷攀升,制造業中心可能會越來越向這些地區進一步轉移,也會強化這些地區的制造業競争力。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産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作者:徐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