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來咖智庫,作者 | 龔岩,編輯 | G3007
中國最貴企業咨詢師之一,知名商業博主劉潤終于「翻車」了。翻車的場合卻是在自己精心準備的主場—— 2023 年度演講「進化的力量」。
翻車的原因是關于折扣 MAMA 門店數據問題遭到質疑,而把劉潤推向輿論高點的竟然是劉潤自己——幾次在旁觀者看來并不睿智的回應。從數據的表達錯誤引發個人被罵,形象倒塌,劉潤終于沒有抵擋住知識精英在洪流中走下神壇的最終解決。
劉潤是商業演講者,是知識的搬運工,也是資本的工具人。很顯然,從李佳琦到劉潤,時代造就了英雄和「資本家」,必然也會被時代所吞噬。
成就于時代,反噬于時代
一個知識精英,能夠成爲全網知名的商業博主,現場講課能夠高達 60 萬元,如果沒有時代的東風,沒有一些幸運,是無法站到頂點的。可以說,劉潤的成功是時代造就的。
劉潤最早出名還是在微軟大中華區當高管的時候,他寫了一篇文章《一個上海出租車司機給我上的 MBA 課》。顯然,能夠走紅的他身上帶着流量時代會說故事的能力的。而真正讓劉潤身價大漲,成爲中國最貴企業咨詢師之一還是與得到的合作。
從 2015 年伊始,國内的商業職業教育界出現了一個新物種——「知識付費」。這四個字猶如一道光,打開了知識中産們和知識精英們的天靈蓋!互聯網 + 的創業潮也讓知識付費成爲了商業的寵兒。得到和劉潤就是時代的既得利益者。
2016 年,已經小有名氣的劉潤受羅振宇邀請加入得到,打造了《5 分鍾商學院》課程,課程在得到上熱賣。根據得到上的數據,劉潤的《5 分鍾商學院基礎》售價 249 元,《5 分鍾商學院實戰》售價 199 元,僅這兩門課就有超過 55 萬人購買學習。劉潤和得到證明了,書中自有黃金屋,僅一個人就憑兩門課程賣了上億元。
不僅如此,劉潤的财富神話也在加速撰寫。在得到爆紅後,劉潤更是将羅振宇的路子重走一遍,向年度演講進軍,辦起了「進化的力量」知識商業廠牌。2021 年,劉潤年度演講帶來了 7 天 213 萬 + 的演講全文閱讀數和上億級的全媒體傳播。2022 年,年度演講帶來了 1433 萬 + 的直播全平台在線觀看量和 1.4 億 + 的全網熱議話題閱讀量。劉潤,徹底從一個企業戰略顧問變成了全網知名 IP。
水漲船高,劉潤的商業化道路不斷加深。根據藍鲸财經報道,劉潤本人是線下内部培訓課,70 人以下報價 40 萬元,70 人以上報價高達 60 萬元,課程時長 6 小時,課程包含《全面領導力》《建設團隊》《商業模式緻勝》等。而且,劉潤在自己的公衆号裏創辦了「潤米商城」,除了賣書、買年度門票等外,還做起電商售賣茶葉、旅行箱等産品。
劉潤俨然創造了知識精英在商業世界裏,抓住時代紅利的一個神話。然而,達到過頂點,就注定就會面臨下坡的階段。很顯然,創立企業的劉潤勢必也成爲了資本的工具。商業規模越做越大,就不斷要求劉潤的商業變現效率越來越高,光靠劉潤一個人是不行的,得是一個團隊。但個人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團隊能有這樣的能力承接。
不能否認,劉潤是有才華和能力的,但商業是複雜且實時變化的。曾經的美好故事和華麗演講可以說服一片人,當時代的熱情過去,新鮮感不再,生存壓力巨大之時,人們并不買賬正确且無用的大實話。而個人精力有限的劉潤,也無法應對越來越龐大的工作量,出差錯也就在所難免。
很顯然,知識精英的本質是精英對精英,非精英們隻是這場盛宴的傳話者,不是參與者。劉潤名聲大噪于流量,當然也要被别人蹭流量。所以在出事的時候,也就有了群起而攻之的人設崩塌的結局,這隻是時間早晚的必然結局。
劉潤的 4 次回應:實戰遠比理論更複雜
劉潤的商業 IP,折戟在一張 PPT 上,這可能是劉潤未曾料到的。但估計讓劉潤同樣沒有料到的是,他的這次危機回應,竟然要輪番上演 4 回,而且形式多樣,評論、公衆号、AI 數字人視頻、真人出鏡等回應。
我們先來劉潤 PPT 事件回應的過程:
10 月 28 日劉潤在年度演講中談論「增長收斂」時提及,賣打折日用品的「折扣 MAMA」在三年時間開了 2500 家店,年營收超過 17 億元,毛利率 32%。随後,數據遭受了外界的質疑:抖音博主 @折扣牛發布視頻稱,以 2700 家店來看 17 億營收,單店平均日銷售額僅 1700 元。「1700 元的銷售額,你毛利再高能養活什麽?基本再除以 40 塊錢的客單價,一天就 30 個人進店,就這種店的意義是什麽?」
随後争議愈演愈烈,調侃和質疑聲不斷危及劉潤個人形象和商業 IP。劉潤及其團隊展開了 4 次的回應持久戰。第一次回應是在留言區進行評論,後來删除。第二次回應是在 11 月 1 日公衆号發文《劉潤:2700 家店,17 億,折扣 MAMA 的數據,到底是不是臆想的?》,後相關内容還被制作成數字人 AI 視頻在各平台進行發布。第三次回應則是轉發折扣 MAMA 邢台飛 30 分鍾的回應視頻,以證明劉潤和折扣 MAMA 沒有商業贊助的利益往來。
第四次回應則是在 11 月 2 日,劉潤通過其個人微博發文解釋并緻歉,承認「有幾件事,我确實做錯了」。劉潤稱,「調研完案例,我和創始人确認後,沒有實地驗證數據,或者和同行交叉驗證數據。這是大家質疑最大的點。這是我的錯。」
從公關回應的角度看,劉潤及團隊是折騰,也錯過了最佳的回應時間。在面對大衆的質疑時,精英分子劉潤們顯然是無所适從的,因爲他們太習慣一直以來被人「仰望」的視角,一時之間還無法适應在輿論場中自己其實是那個百口莫辯的「弱者」,那些大衆成爲了讨伐聲中的強者。即使像劉潤這樣的精英,在面對實操時依然會猶豫不決,天然反駁以維持精英的尊嚴,聲稱那些質疑聲是「渾水摸魚」「胡攪蠻纏」「蹭流量」。
顯然,劉潤們還是沒有認識到事情的本質與核心。經濟上行的時候,那些商業的道理很多人聽完覺得受用,感覺是找到了機會,但是經濟下行時期,更多人并不相信那些理論,在他們看來那些都是「正确的廢話」。而且因爲商業的原理都是相似的,人們對此并不新鮮,尤其是對于劉潤這樣高産的知識博主而言。
人們更大的質疑還在于,劉潤代表的理論派在實踐中是否有更強的适用性。實戰遠比理論複雜,作爲戰略咨詢顧問的劉潤顯然沒有一套更好的事實結果來說服大衆。誠如劉潤的 4 次回應,即使知道道歉可能是最好的結束方式,但是依然在實踐過程中走了一條很長的路。劉潤的危機事件也再次證明了,實戰遠比理論更複雜,而當下人們更急切地想要在實踐的泥潭中找到快速的解決路徑,但顯然劉潤的理論無法給很多人一個好的解法。
但無論如何,「劉潤」已經不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成百上千萬的企業家們,他們希望繼續從市場經濟的法則中獲得一席之地,分得一杯羹,他們太需要一個能夠全方位理解并持續給他們知道希望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