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安居客 山城區某機關家屬院
繼鶴崗因超低房價走紅後,近日,一男子在鶴壁 " 花 10 萬元買 8 套房 " 登頂熱搜,引發熱議。
據鳳凰周刊報道,39 歲的北京人丁樂曾在 2020 年花 10 萬元在鶴壁買下 8 套房,其中最便宜的一套加上中介費也僅花費 2000 元,目前丁樂已在鶴壁買下共計 14 套房産。對此消息,不少網友表示質疑,不過,經手房産經紀證實該消息并稱,前幾年确實有賣過一兩千元的房子,但這種幾千塊的房子并不多。
在鶴壁 "10 萬元入手 8 套房子 " 的主人公丁樂稱,自己之所以在鶴壁買房,與此前鶴崗因低價房走紅多少有點關系,當時他是看評論區有人說自己家鄉鶴壁也有 " 白菜房 ",不成想打電話咨詢竟是真的。
" 因爲自己是做網店生意的,平時貨物要發往全國各地,之前貨物庫存都是安置在北京或河北保定的,但有時也會因爲貨多堆不下,再加上北京房價本來就貴,保定房價也在漲,就決定再找些房子做倉庫。在對比了鶴崗、淄博和鶴壁多個城市後,選擇了交通較爲便捷的鶴壁,畢竟到北京高鐵也才兩個小時多 ",丁樂如是說。
圖源:安居客
據了解,自 2020 年以來,丁樂曾先後多次來回鶴壁,累計在鶴壁買下 14 套房子,其中 2020 年至 2021 年初,丁樂一口氣在鶴壁買下 8 套房子,最受大家關注的那套加上中介費僅 2000 元的房子是個極端個例,這套房子在偏遠的鶴山區,除了沒水沒電之外,房屋還出現大面積漏水,不過丁樂稱,這套千元房子自己甚至連照片都沒細看," 還沒自己一個手機貴,就是買着玩 "。
14 套房子幾乎都是 " 萬元白菜價 ",鶴壁的房價真的有這麽低嗎?并不然,據安居客平台顯示,自去年 7 月以來,鶴壁房價雖有波動,但是新房均價基本都在 5000 元以上,二手房 5 月的挂牌均價爲 7800 元 / 平方,去年 7 月以來均價也都在 7000 元以上。
有中介也表示,丁先生買的萬元 " 白菜價 " 房子屬實,但這十幾套房子多是鶴山區或山城區的老房子,價格在幾萬塊不等,而且一般面積也是在 60 平左右,有的因爲房子太老,錯過了辦證時機,無證加上有的還是頂樓,所以幾千塊的房子也是有的,但不多。山城區是老城區,比鶴山區稍好點,相對也貴點,丁樂買的最貴的一套 2.5 萬元的房子就是在山城區。
當事人丁樂本人也表示,自己買的幾套有 " 撿漏房 ",自己也是挑着便宜的買的,所以自己這種情況隻是個例,并不能完全代表真實的鶴壁房地産市場。有媒體也聯系了當地資源規劃局工作人員求證,其回應稱,目前并沒有查詢到有 1000 元房産交易的登記信息。不過,鶴壁部分地區确實存在一些超低價的房子,但總體來說,鶴壁房價總價也并不低,個别二手房價格低并不能代表當地樓市的整體狀況。
其實不止鶴壁,此前因一女子 1.5 萬元在鶴崗買房安家,鶴崗一時成爲國内熱門城市,引得不少年輕人争先前去購置房産。瀕臨大海,地理位置優越的威海乳山此前也因 " 白菜價 " 海景房備受關注。此外,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國内累計有 20 多個城市都存在 " 白菜價 " 房子。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北地區,如遼甯的鞍山,阜新、鐵嶺、葫蘆島、盤錦和撫順,黑龍江的伊春、七台河、雙鴨山等,安徽的淮南和雲南的個舊也同樣出現超低價房子。
有分析指出,這些地區多屬于資源型城市,發展以煤炭、礦産等資源爲主要支撐,但随着礦産資源持續消耗,導緻産業和中心城區出現轉移,人口外流,出現結構性房屋供過于求的問題,因此部分老城區才會出現超低價房源。
例如,鶴崗和鶴壁就是典型的煤炭資源城市,曾有 " 煤城 " 之稱的鶴崗還被國家列爲資源枯竭型城市。安徽淮南也同樣是因煤而興的城市,随着煤礦的開采,中心城區不斷轉移,加之後期煤炭産能過剩,八公山區煤礦關停,造成了人口遷移,與之對應的城區二手房價也出現下跌。雲南個舊則是因錫礦資源的消耗帶來人口流動,房價也随之下降,于是便有了兩年前 " 外賣小哥 7 萬元全款購房 " 的新聞。
" 白菜房價 " 相關新聞爆出後,出現了全國各地的購房者前去考察購房,但是低房價背後,公共服務體系是否健全、交通是否便利、與個人長期發展規劃是否吻合等問題更需要關注。
IPG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房價是經濟發展、産業聚集情況、人口吸附力能力等指标的反應," 白菜價 " 房子未必是好事。他還表示,對于一些老年人和年輕人來說,四線城市的房子作爲退休後居住用途以及在外奮鬥的心理依托,還是有一定價值意義的。
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三、四線城市在生活環境和生活節奏方面,更符合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低房價地區、特别是具備一定自然景觀的南方适溫地區,如果能夠在醫療、交通等基礎設施上投入一定資源,是能夠消納一些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的。
此外,随着技術的發展,更加扁平化的工作組織形态成爲可能,遠程辦公進一步釋放了年輕人的工作半徑,對于剛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在核心城市圈周邊進行購房作爲職場發展的中轉居住場所,也是存在需求空間的。(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平台無關)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