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9 日,在 36 氪 " 撥雲見日 浪裏淘金—— WISE2023 資本市場大會 " 現場,主辦方 36 氪财經發布了最終入選 "WISE 商業之王 · 2023 上市公司年度 ESG 投資評選 " 的 20 家公司名單。
此前在今年 9 月開幕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峰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警告:"2015 年各成員國通過的可持續發展目标中僅 15% 按預期進展,很多目标甚至出現了倒退的情況 "。
與此同時,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則正穩步推進。相關報告顯示,2020 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 2005 年下降 48.4%,超額完成第一階段國家自主貢獻承諾。同年 9 月," 雙碳 " 目标正式提出。此後的 " 十四五 " 時期前兩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進一步下降 4.6%。
節能降碳成效顯著,金融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伴随 2020 年 9 月 " 雙碳 " 目标正式提出,近三年内,我國綠色金融市場亦迎來快速增長。
據統計,截至 2023 年 6 年底,我國圍繞 ESG 領域投資的公募基金規模已經超過 5000 億元;本外币綠色貸款餘額達到 27.05 萬億元;綠色債券市場累計存量規模達到 2.06 萬億元。
同時,根據多家金融與研究機構的測算,我國要實現 2030 年碳達峰、2060 年碳中和,總計需要新增的投資則超過百萬億元。這顯示,當前的社會資金投入與達成 " 雙碳 " 目标所需的資金規模仍有較大差距,也預示着綠色金融市場後續還将經曆大規模擴張。
一方面,國内正迎來多項綠色低碳激勵措施落地,包括央行推出碳減排實施工具等,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綠色項目;另一方面,我國 ESG 信息披露仍存在标準不明确、質量不統一等問題。
以 A 股上市公司爲例,截至今年 6 月末,有 1738 家公司獨立披露了 ESG/ 社會責任報告,在全部 A 股上市公司中僅占 33.28%。
這一現實下,與 ESG 投資未來可能達到的天量規模相比,僅靠企業自主披露的 ESG 信息來獲取評價依據顯然不足。因此,借助第三方評價,綜合考量企業在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方面的管理水平,顯得尤爲重要。
爲此,36 氪于今年再次發起了 "WISE 商業之王 • 2023 上市公司年度 ESG 投資評選 ",以期爲市場及投資者發掘一批關注 ESG 發展的代表性企業。未來,36 氪還将持續關注企業 ESG 表現,助推綠色金融市場進一步健康發展。
具體獲獎名單如下:
具體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