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許久的《封神第一部》頻上熱搜,但誰能想到,一隻手竟然瘋狂出圈。
首映會上一個 " 紳士手 " 的視頻片段被瘋傳。
就在大家讨論這隻纖長白皙,骨節分明的手是哪個小鮮肉的時,謎底揭曉 ——
62 歲的費翔。
不僅是手,片中費翔的身材同樣讓網友驚歎。
要知道,拍戲時的費翔都 59 歲了,身材竟毫不輸給戲中的年輕演員。
事實上,其實從 87 年春晚的亮相之後,費翔就已經是一個集顔值,能力,敬業,人品于一身的優質偶像。
導演烏爾善解釋自己選費翔,就是因爲《荀子》裏描寫纣王," 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越勁,百人之敵也 ",完全對上了費翔。
而在能力和敬業上,爲了在拍攝過程中呈現更好的效果,近 60 歲的年紀,健身、馬術、武術等各種訓練費翔一樣不落,還拒絕替身,堪稱劇組典範。
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以他長紅的演藝人生爲模版,對比一下如今娛樂圈那些流水藝人。
爲什麽三十多年過去了,1987 年央視春晚的那把火,還是能溫暖你我。
1
故鄉的雲
和所有的混血兒一樣,費翔的身世橫跨山海。
上世紀 50 年代的台灣,一名來自哈爾濱的女孩走在街上,突然發現自己被一個美國大兵偷拍。
女孩叫畢麗娜,美國大兵叫費偉德,雖然被拍很不滿,但随後的交談卻讓畢麗娜感到十分愉快,相似的價值觀和興趣愛好讓這對男女開始相愛。
1960 年 12 月 24 日,他們第二個孩子出生了,英文名叫 Kris Phillips,而中文名則是 " 費翔 ",取其飛翔之意。
雖然姓名寄托着父母的期待,但費翔的童年過得并不幸福。
父親是一個高爾夫球迷,最大的樂趣就是每天爲了能在天黑前打下 18 洞,提前到三四點下班,媽媽又始終活躍在文藝圈,做電影劇本。
因此兩個人都很少管他,費翔可以說是被保姆帶大的。
被家人忽視也就罷了,費翔跟外界的相處也十分遊離。
混血的長相讓他在一群中國人中不知所措,而因爲長得胖,還總受到同學嘲諷。
據費翔自己回憶,那時的他,一頓飯能吃 100 個餃子,不到 13 歲體重就将近 200 斤。
可萬事都有兩面,與外界的隔閡讓他能全身心投入學習,因此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而這樣的尴尬處境,直到他去到美國念大學,變瘦,變開朗,才逐漸變好。
但生活從來不肯一帆風順,非得好壞更替,苦樂相随。
費翔 21 歲了,正是奔赴大千世界的年紀,卻忽然接到姐姐 Anya 患癌的消息。
在費翔的印象裏,姐姐是個漂亮、瘋狂且有才的女生,喜歡搖滾,不僅組建過樂隊,還在參與了當時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無浪潮運動。
可想而知,這樣具有鮮明個性的姐姐該是多麽疼愛弟弟。
費翔小時候被人欺負時,是姐姐爲他出氣,做錯事情,也是姐姐擔着。
并且姐姐還會時不時買些零食給他,費翔吃東西的畫面,是姐弟倆最開心的回憶。
因此,姐姐因病去世給了費翔巨大打擊。
在臨終前,姐姐對費翔說的最後一句話是," 你一定要替我好好活着 ……"
如果說此前的費翔,還是父母眼裏的好孩子,遵循母親說的 " 牙醫收入高,将來能找個穩定營生 " 的叮囑,以優異成績考入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醫學系。
那麽,姐姐去世帶給他的影響,便是讓他開始思考自己想要做什麽。
于是,在發現自己熱愛的其實是表演後,費翔在入學醫科一年後毅然轉入斯坦福大學的戲劇專業,專攻舞台表演。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1981 年,畢業歸台的費翔被張艾嘉發掘,參與演出了台視單元劇《十一個女人》,雖然反響平平,但公司看中了他的外形條件,規劃他以歌手身份出道。
沒想到,費翔推出的第一張個人專輯《流連》就一炮而紅,不僅獲得金唱片獎,唱片銷量甚至力壓鄧麗君、劉文正這種老牌明星。
接下來的幾年,他繼續發力,推出了幾張專輯,并出演電影,事業順風順水。
可忽然有一天,媽媽告訴他 ,說自己收到了失散 40 餘年,來自大陸的姥姥的書信。
" 我是李夢白,我的女兒是畢麗娜,我們 40 年前分手之後,再也沒有了她的消息,我聽說她去了台灣,不知道她現在還在不在 ……"
基于曆史原因,這樣的事情在當時數不勝數,而費翔也和無數念家的孩子一樣,當機立斷要跟媽媽回到大陸。
可當時兩岸關系還沒破冰,台灣公司威脅他說," 你可以去,但是我們不能保證你還能回來唱歌。"
費翔知道結果,卻并不在意,親情、祖國、身份認同感對他來說,遠比眼前的名利更爲重要。
2
冬天裏的一把火
1987 年,費翔終于帶着媽媽回到了大陸。
見到外婆後,費翔不禁落淚,時局的動蕩,世事的滄桑,全都體現在了這感人一幕。
而恰好此時,央視春晚正在籌劃編一場包含各民族各地區的歌曲聯唱,導演鄧在軍已經邀請了來自香港、澳門的歌手,獨獨缺少台灣的。
而才貌俱優,又是從台灣回鄉探親,有背景故事可聊的費翔自然成了最佳人選。
而除了是史上第一位登台的台灣歌手,費翔上春晚的背後還有很多故事可聊。
比如當時春晚規定,一名歌手隻能唱一首歌,可導演卻在《故鄉的雲》和《冬天裏的一把火》中陷入兩難,最終一狠心,兩首都唱!
而正是這一決定,才讓費翔的兩種魅力全都被中國觀衆所熟知。
如果說《故鄉的雲》用清澈又具有感染力的嗓音烘托了費翔的英俊迷人。
在介紹這首歌時,他說," 這次回到祖國,我初次見到了我的外婆。請允許我唱一支歌,獻給我的外婆,獻給我的母親,獻給我的故鄉 ",然後對外婆深情一吻。
那麽《冬天裏的一把火》則是用熱情洋溢的大幅度扭胯舞步,使費翔的魅力直接鑽進了觀衆的心裏。
" 你就像那冬天裏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溫暖了我的心窩。每次當你悄悄走近我身邊,火光照亮了我 ……"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大門剛剛打開,長期處于沉悶氣氛的中國人,期待看到更大,更新潮,更别具一格的世界。
而極具異域風情的費翔,便是這樣的世界。
短短兩首歌,就讓這個燙着微卷頭發,穿着紅色燕尾服,身材高挑,五官精緻,眼眸深情又陽光的年輕人一舉成名,成爲億萬國人心裏的白馬王子。
春晚之後,中國社會出現了一個名叫 " 費翔效應 " 的現象。
錄音帶瞬間售罄,女生寫給他的情書裝了幾麻袋寄到央視,而他的發型、着裝、舞步也都被男生們争相模仿。
就連金星也留過和費翔一樣的發型。
當年還有個順口溜," 費翔一回頭,全國少女把淚流。費翔再回頭,全體婦女跟着走 "。
果然,因爲上了春晚,台灣媒體宣布封殺費翔,可這絲毫沒有影響費翔的心情。
回到家鄉後,親人、周圍的人、國人帶給他的親切感是無可取代的。
而費翔在大陸的火爆程度,跟台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僅 1989 年一年,他就在 12 個城市連續舉辦了 65 場演唱會,并且場場爆滿。
當時的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還專門結合此次巡回演出,拍攝了紀錄電影《費翔和他的歌》。
可正當大家眼見其星途坦蕩,他卻在最後一場演唱會結束前宣布自己要告别中國流行樂壇,去紐約尋求音樂劇和舞台劇的發展的決定。
" 我如果再繼續也是可以的,無非就是又一張專輯,再開個唱。可是這樣的藝人最後總會榨幹的。我覺得我可以給觀衆的,已經到了一個差不多的程度了。"
粉絲們哭喊着舍不得他走,而看熱鬧的人則都在笑他傻,這麽好的前程不要,幹嘛要去美國,甚至說他是崇洋媚外。
可如果真的崇洋媚外,費翔就不會抛下台灣的一切回到大陸,隻是他清楚自己要什麽。
姐姐的去世讓他明白,在有限的人生裏追逐夢想,比什麽都重要。
" 我特别羨慕音樂劇的演員,除了用劇本和台詞,還可以用歌聲或舞蹈把全場的觀衆帶到情感的極限。"
于是,1990 年,費翔隻身一人前往紐約,奔赴音樂劇的舞台。
然而在華語樂壇他是巨星偶像,有着億萬粉絲,但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無人認識的音樂劇舞台,他隻能從頭開始,和幾百人一起競争。
媒體采訪他:" 突然從一個天王巨星,變成一個普通的演員,這個落差你能承受嗎?"
他想了想,認真地回答說:" 明星是一個公衆形象,也是一個感覺。不能說它沒有價值,它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快樂,一種向往,一個共鳴點 …… 可是,藝人一定要很清楚自己是誰,除開那形象,你本人是誰,我一定要找到那個答案。"
最終,他還是找到了這個答案。
1991 年,費翔如願參演歌舞劇《西貢小姐》,成爲了第一位被百老彙錄取的華裔班底演員。
" 百老彙呆的那 7 年,對我特别重要。考《西貢小姐》跟别的演員一樣排隊,沒有任何特殊待遇,我終于過上了真實的生活,終于找到了真實的自我。我找到了對自己的認可,也找到了平衡,能夠正常和人交往。"
而在美國實現夢想後,費翔仍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這一身份,他開始基于自己的專業爲兩地牽線搭橋。
1997 年,費翔在《楊瀾視線》節目裏,以嘉賓主持身份介紹了六集百老彙的音樂劇。
同年 7 月 1 日,費翔應邀從美國百老彙回國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慶祝香港回歸大陸的紀念晚會《回歸頌》的演出。
2001 年,在費翔的牽線下,韋伯先生攜百老彙班底在人民大會堂和上海大劇院,爲中國人獻上了五場精彩絕倫的《非凡之作》的音樂會。
這也是西方主流音樂節第一次踏上東方的土地。
費翔不僅在爲國内外音樂劇文化的交流作出努力,也不斷改變國外對中國的偏見。
在接受《優酷全明星》訪談時,他說:" 我經常會對我的美國朋友說不要跟我談中國,你應該先去一趟中國,接觸一下中國人,再跟我談中國的事。"
可以說,無論是做自己,做藝人,還是作爲中國人,費翔稱得上無愧于心。
3
海闊天空
而說了這麽多,我一直在想,我們能從費翔身上學到什麽呢?
之于他的藝人生涯,很顯然是淡泊和勇敢。
從毅然回到大陸,到毅然離開,再到複出演戲,我們其實可以看出,他要的從來都不是名利,而是自己的心之所向。
" 我們在短暫的一生中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或許源于他從小就懂得的道理,又或許是姐姐去世帶給他的啓示。
而之于他本人,其實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品讀的。
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中國第一位公開跟艾滋病患者擁抱的藝人。
曾經的國人對艾滋病的傳染方式還有很深的誤解,公益組織想邀請一些藝人探望艾滋患者來扭轉這一印象,但大都拒絕,費翔卻是個例外。
1999 年 11 月,他應中國預防性病艾滋病基金會會長曾毅院士的邀請,前往北京地壇醫院看望艾滋病患者,并與他們交談擁抱。
此外,他還十分熱心慈善。
剛回國時,他就将 1989 年 65 場巡回演唱會所得,全數捐給了 1990 年北京亞運會。
在當時特殊的國際環境下,這一舉動無疑對國家形象有很大的提高。
而之後,無論是 1998 年長江特大洪水,2008 年南方特大雪災、汶川地震還是 2010 年玉樹地震,他都會竭盡所能地伸出援手。
在 2008 年南方特大雪災的赈災晚會上,他還以 " 捐款大使 " 的身份呼籲: " 不管我們的祖籍或是出生地在哪裏,我們的血液裏流的都是中國人的血!祖國的喜怒哀樂我們都要分擔。"
關鍵處見性格,細節處看人品。
除了這些大方向,他在生活中的一些待人接物也被很多人贊許。
歌手戴軍始終記得兩人初次合作後的分别,戴軍送了一張自己的 CD 給費翔,而費翔也立刻從自己的箱子拿出一套 CD 來回贈他。
" 我說:‘不用,不用了。問你要的人一定非常多,我可以自己去買。’,他笑着說:‘你就幫我減輕一點箱子的重量吧。’ "
明明是施以善意,反倒做出求人之态,讓人無法拒絕," 他就是這樣地叫人覺得舒服。"
而網上也有很多人講述了自己認識的費翔。
在走台時摔倒,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心念演出,說:" 現在摔倒,總比晚上演出時候摔好。"
在錄影時,因爲工作人員的懈怠,以及系統發生意外,在狹小的空間裏等待多時,卻還是微笑滿面毫無愠色。
還有一次演出,主辦方在演出前還沒把勞務費送來,大家在商量演不演的問題時,費翔一聽就着急了,他沖進來說:
" 你們演不演我管不了,觀衆都進場了,我不能撂觀衆,我演。"
一位和費翔合作的音響師不止一次表示:
" 他(費翔)真是一個從來都在爲别人着想的人。寬容,大度。我不敢說他是全世界人品最好的。但是,到目前,我身邊的朋友,和我接觸到的,還沒有一個能超過他的。"
一個人能做到這麽爲人着想,與人爲善已經很難得了,更何況,他還是個藝人。
費翔的星途之所以能掀起時代狂浪,又敢于急流勇退,隻因他始終眼清目明,内心透亮,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也始終用自己的方式着溫暖這個世界。
這才是一個優質偶像的正确打開方式。
而反觀如今的一些愛豆明星,不說勇于突破自己,甚至連作品也沒幾個,就開始吃老本,割韭菜,法制咖。
這正因他們腹内空空,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又被粉絲瘋狂追捧,最終自然變得唯利是圖,膽大妄爲。
所以, 究竟是什麽導緻了 " 媽媽的偶像在露腹肌,而我們的偶像卻在踩縫紉機 "?
這,就是原因。
部分圖片和素材來自網絡,監制:視覺志,編輯:他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