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終于落地,在中國市場私下裏窸窸窣窣已經傳了大半個月的美國出口管制新規終于正式露出廬山真面目。
和普遍傳言一緻,新規定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的芯片出口,在改變了評判口徑,更多以算力作爲标準(而不是去年的帶寬參數)後,幾乎目前所有的高性能芯片都被一網打盡。
甚至包括了英偉達的消費級遊戲顯卡 RTX4090,它的算力與位寬乘積(TPP)盡管隻有不到 2700,但平均芯片面積能力(PD),也就是美國商務部所謂 " 性能密度 "(performance density)恰好落到出口管制清單 3A090b 次高性能芯片的判斷區間中,這意味着英偉達即使向遊戲玩家賣顯卡也同樣受到限制。路 / 透社援引美國官員的原話是,最強大的消費級芯片訂單同樣需要告知商務部,哪怕它是用在筆記本電腦上的。
甚至,即使性能比管制标準略低一些的芯片,出口前也需要通知政府。
這意味着所有高性能芯片都受到限制,包括之前對中國市場特别開發的 AI 芯片,比如英偉達特供版 A800、H800,最新推出的 L40S,AMD 推出的 MI250 和尚未在中國正式投入使用的英特爾 Gaudi2。
盡管市場已經有所預期,但新規定的嚴苛程度仍然讓人震驚,16 号晚些時候,一份有關英偉達内部最新情況的截圖在微信群中傳播,在這一未經證實的内容中,英偉達催促任何有意願購買 H800 的人在 17 号零點之前下單。
寒意遍布整個 AI 領域。
精準刀法背後
美國商務部顯然是有備而來的,除了明确以算力作爲标準來一把尺子衡量到底外,新規還在出口國家限制名單(有近 20 個國家位列其中)、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許可等方面設置了更多障礙,同時把壁仞、摩爾線程等公司列入所謂 " 實體清單 " 中。
甚至,很快商務部還将啓動一項流程,限制中國獲取雲算力——全球最大的雲服務廠商也幾乎都是美國公司。
因此,簡單總結就是,出口管制新規雙管齊下,既全力防止中國從第三國獲得芯片,也防止中國獲得制造先進芯片的能力,
這一毫無道理而又歇斯底裏的政策,反應了美國近乎病态的對華态度。實際上,就在這個政策醞釀階段,美國媒體層出不窮有關中國芯片的各種戴着有色眼鏡的報道已經塞滿了頭條,而商務部長雷蒙多在評價華爲手機(它是在雷蒙多訪問中國期間發布的)時用的詞叫 " 深感不安 "。
這些滑稽的鬧劇仿佛都是在爲這一政策的出台預熱。盡管新規還有 30 天公示期,但預計不會有任何變動,雷蒙多更表示,管制規定将至少每年更新一次,可見美國是打算把長臂管轄的路走到底了。
對這項異常嚴格的新規定,業界和政界有着不同的解讀。
代表着美國 99% 芯片企業的半導體工業聯盟 SIA 在公開聲明中表示," 過于廣泛的單邊控制會損害美國的半導體生态 ",翻譯成通俗的話來說就是,SIA 覺得政府的手伸得太長了,盡管所謂國家安全已經成了美國新的政治正确,誰都可以在這個羊頭下面賣狗肉,但 SIA 認爲這麽嚴格的政策将導緻海外客戶 " 轉向别處 "。
然而美國國會裏有些人卻覺得這樣的政策力度還不夠,衆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 Michael McCaul 在參與巴以沖突聽證會的百忙之中還發布聲明,要 " 繼續保持警惕 " 以防止中國人規避這些本來就無理的限制。
還有熟悉半導體行業的分析師表示,出口限制沒有包含技術轉讓和與第三國協同的條款,這将是一個巨大的 " 漏洞 "。
可見,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和不少敲邊鼓的人,真的在一本正經的擔心不是所有國家都像美國一樣病态瘋狂。
英偉達們的集體失敗
如果說針對這項政策本身,尚有正反兩方面不同意見的話,那麽有一件事是确鑿無疑一邊倒的,那就是芯片企業在遊說上的失敗。
顯然,英偉達和其它每一家企業都沒有從任何積極角度影響商務部政策的制定,某種程度上講,他們同樣措手不及。
比如英特爾的 Gaudi2 芯片,7 月初它在北京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發布活動,當時英特爾負責人工智能業務的執行副總裁 Sandra
Rivera 表示過,Gaudi2 符合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而彼時合規的辦法是把内部互聯的以太網接口由 24 個減少到 21 個,也就是說在 Gaudi2 的算力能力方面,中國版和國際版沒有區别。
現在新的出口管制規定恐怕會打亂英特爾的整個部署,讓英特爾本來就已經難看的業績雪上加霜。
原本因爲大模型浪潮不可一世的英偉達同樣如此,來自中國區的收入一直穩定占據其總收入的約四分之一左右,現在這部分業務充滿變數。英偉達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供的監管文件中解釋了相關政策對其銷售能力的影響,包括對幾乎所有受歡迎芯片的限制,英偉達在監管文件中特别提到一點,盡管英偉達可以幫客戶申請出口許可,但它無法保證這些許可會被批準或得到及時妥善處理。
芯片企業在這次政策制定中的弱勢地位由此顯露無遺。這讓人驚訝,要知道在美國芯片企業和互聯網公司一樣,是政治遊說領域的大玩家,《芯片法案》中政府的扶持政策和資金很大程度上都會流入最大的幾家芯片公司——這經常被認爲體現了芯片公司在國會山的影響力。
現在這種影響力至少在出口管制領域已蕩然無存。商務部的消息一出,英偉達股價一度重挫 8%,顯示出人們普遍的悲觀預期。
有業内人士形容,能讓不可一世的英偉達輸的很慘的,原來就隻有美國政府了。
圓形監獄與武器化依賴
芯片領域的分工協作一度是全球化經濟的典範,而這種世界各個經濟體廣泛深刻的互相連接一度被認爲将造福全球。
然而全球化沒有讓世界變得更 " 平 ",相反産業鏈的分工協作最終讓這種生産要素的自由流動變得中心化了起來,美國以其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在中心化的過程中占據了主導位置。
而現在,美國正在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全面濫用這種主導地位。喬治城大學的政治學家 Abraham L. Newman 把這種濫用稱之爲 weaponized interdependence,中文可以叫做 " 相互依存武器化 " 或者 " 武器化依賴 "。
龐大而複雜,牽一發動全身的全球供應鏈會因爲某一兩個關鍵節點(chokepoint)而受到全面動搖,換言之,誰掌握了關鍵節點,并通過泛化的國家安全理念來将其用于戰略目的,誰就擁有近乎無限的權力。
Abraham L. Newman 在介紹 " 相互依存武器化 " 這個概念時,把它和英國著名功利主義哲學家邊沁的 Panopticon effect 圓形監獄效應聯系了起來。站在監獄中央的觀察員可以看到所有的囚犯在做什麽,從而确保自己的安全地位不動搖,這正是美國由來已久的慣常操作。
911 後,反恐成爲國家安全的主題,時任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的 Michael Hayden 就曾公開表示,要在間諜活動中運用美國的所謂 " 主場優勢 ",因爲美國在電子通信領域占據主導地位。聯邦調查局局長 Chris Wray 也說,要防範外國實體在電信網絡中取得權力地位帶來的風險,正是基于這種邏輯,華爲被美國全面封殺。
現在,所謂 " 國家安全 " 的新戰場來到了尖端芯片領域。
寫在最後
據說,國内主要的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玩家已經訂購了超過 50 億美元的相關芯片,這部分訂單面臨的風險尚不确定,在那份英偉達内部最新情況的截圖中,30 天新規的公示期被視爲一個緩沖期,用以加快芯片在中國市場的交付。
當然,這些僅僅是權宜之計,最根本的出路還是全面提升國産芯片的能力。實際上這也是包括英偉達在内的企業代表和 SIA 不斷向所有人強調的:對中國的封鎖将會導緻中國别無選擇,隻能提升自己的芯片能力。
對中國來說,先進芯片的設計和制造已經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目前市面上和人工智能算力相關的國産替代芯片中,華爲昇騰生态尚有一戰之力,很多國内涉及大模型訓練推理的公司都或多或少使用其解決方案,甚至許多大模型在算法階段就盡量适配多種硬件,以規避地緣政治帶來的各種風險。但從全局來看,目前國産芯片的能力還遠遠不能匹配市場如饑似渴的算力需求。
方興未艾的百模大戰顯示了中國在大模型領域的強大實力,這是中國科技發展不能錯過的重大趨勢,芯片卡脖子的問題最多隻是延宕了我們的速度,但絕不會徹底撲滅人工智能的星星之火。
凡是阻礙你的,最終會讓你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