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關于新能源二手車保值率的話題。
其實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在前幾年新能源車還是以油改電爲主,相當 " 非主流 " 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買新能源車是一件 " 不夠穩陣 " 的事,不但用車體驗不夠好,就連質量和安全性也不夠讓人放心。所以新能源車不受歡迎,保值率自然就遠不如燃油車。
時移勢易,現在市場的情況大家都清楚,很多人都有換新能源車的想法了,那現在新能源二手車的保值率現在到底怎樣了?
剛好,這事我比較有發言權。
有在微博上關注過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多少也算是個 " 瓦罐 " 迷,自從年初傳出蔚來 ET5 旅行版的消息之後,我就一直心心念念,不斷盤算着要不要置換 ET5 旅行版。所以前些天,我就拿我這台落地不到 8 個月,行駛裏程還不足八千公裏的 " 準新 "ET5 到蔚來二手車做了一次估價。
評估出來的價格大概是我落地價格的 6.5 折左右,是略微低于我的預期的,也讓我暫時打消了換車的念頭。當我把這個消息發出來後,引來了相當多讨論。實際上,我們公司近期處理的幾台車況相近的長測車,二手估價其實也就在新車價格的 6 折左右。
我明白,畢竟以前多數人都隻是站在一旁看熱鬧,但現在新能源車主多了好幾倍,大家都難免都會更在意保值率的問題。
在聊保值率之前,必須再說說影響二手車殘值的幾個關鍵要素,包括品牌、新車價格、實際車況和周轉率。
先說品牌。這個很好理解,知名度和認可度高的品牌,不但新車會賣得好,二手車也自然更受歡迎。
例如豪華品牌之中,BBA 和雷克薩斯的二手車依然比其他二三線豪華品牌更保值一些;在一般的主流品牌燃油車裏面,德系和日系品牌則會比傳統自主品牌更保值。在電動車之中,特斯拉的保值率也依舊是最高的。
二手車市場由于沒有汽車廠商的直接參與,所以往往更加看重市場的供求關系。願意接盤的人越多,保值率就越堅挺。所以過去有些合資品牌特别喜歡拿 " 二手車保值率 " 來說事,就是想借此來增強消費者的信心,帶動新車的銷量。
當然這也會因爲區域的不同而略有差異,例如德系和美系品牌在長三角地區的保值率會更高些,日系品牌在華南地區保值率則會更高。
這些對品牌的固有認知,是中國消費者日積月累形成下來的,尤其在階層固化的燃油車市場上,這些觀念一直都沒怎麽變。
再說新車價格的問題,這是近兩年影響二手車價格最大的變數。
大家應該都還會記得,不管是之前的 " 缺芯 " 還是後來的 " 锂電池漲價 ",傳統品牌和新能源品牌都不得不大幅縮減優惠幅度甚至不得不官方漲價。
毫無疑問,當時二手車的價格也随即水漲船高,甚至出現了不少很戲劇性的事情。
像特斯拉 Model 3/Y 等主流熱門車,有些二手車商收回來後碰上新車不斷漲價,在那段時間狠賺了一筆。甚至有些人還當起了 " 黃牛 ",依靠轉訂單也賺到了不少。
這種戲劇性場面也出現在我自己身上。
大家可能還記得,我曾在 2021 年下半年入手了一台全新廣本 VE-1 代步,當時 4S 店正在清庫存優惠幅度非常大,所以我最終拿下落地也就十萬元出頭。但沒想到在 2022 年下半年碰上電動車整體漲價,後來這台開了超過一年的 VE-1 最終以九萬多的價格賣出。
由此可見,新車的市場終端售價變化,也會直接影響二手車的殘值。
年初不少品牌爲沖銷量不惜加大補貼力度,掀起價格戰的時候,不少車型的二手車價格也随即崩盤,很多二手車商的評估報價都隻是當天有效,誰都不知道明天的行情會怎樣。
此外,新款車型推出後,一般情況下,老款車型的價格自然也會馬上再降一些。當然了,那些有特殊收藏價值的車不在讨論範圍之内。
品牌因素和新車行情等不可預見性的因素疊加,會對二手車商的周轉率造成很大影響。容易賣出去的車,二手車商自然也願意多花一些錢去收。難賣的車,價格當然也會壓得低一些,以确保不會輕易砸在手裏。
現在很多專業網站平台或者手機 app 上也會有二手車免費估價和真實交易價格,大家都可以去對比參考,我就不多展開了。
所以不管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純電動車,二手車價格都是品牌、産品和市場因素的綜合體現,是供求關系的真實體現。
不可否認,這些背後确實都離不開汽車智能化、電動化這個時代背景。
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到,現在二手車交易均價不斷下降,這既和傳統燃油車成交價越來越低有關,也有新能源車更新叠代越來越快,新車越來越多,消費者換車的周期越來越短密不可分。
我一向認爲,雖然考慮保值率是人之常情,但一般的家用車就是買來用的。主流品牌銷量好的車,保值率自然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我們都是凡人,沒辦法預測未來,與其因爲擔心保值率問題而猶豫不決,還不如着眼于當下的用車需求和用車體驗,選擇最适合自己的車,才是最實際的做法。
2023/7/2
行業評論
by 韋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