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貪玩不認真寫作業,老師小懲大戒管教是應該的。、
對孩子不放松不放棄,也是老師負責任的表現。
隻是因為沒寫完作業,就把孩子打到住院的卻不常見,而這位老師下重手的理由,就更氣人了。
網友李女士在網絡問政平台反映,自己 6 歲的女兒讀一年級。
因午休作業沒完成,被班主任用帶齒釘的闆子毆打,導緻雙側臀部大面積淤青,已住院治療了 7 天。
孩子的診斷證明
6 歲的小女孩,剛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校門,就被老師打成這樣,家長自然十分心疼。
畢竟老師是專業的教職人員,懂心理學接受過專業培訓,教書育人自是有一套方法,不應該以打代教才是。
要是打得越重代表教得越好,家長自己來就是了,還上學幹什麼呢?
對此,班主任廖老師的解釋,還真有點兒讓人無語。
孩子不使勁哭又不躲,
老師以為打不痛
老師在班級群裡說,星期四下午 1:10 到 2:20,孩子的作業隻寫了三個字的筆順," 氣得我要死,把她拉到辦公室,借了個按摩闆就往屁股上打下去,打了 5、6 下 "。
老師發布的群消息
從老師擊打的部位來看,還是避開了孩子的重要部位。
可是使用的工具和力度,就和他的情緒一樣,失控了。闆子上有許多小齒,孩子的屁股都青紫了。
孩子被打傷
6 歲的小女孩,一般都是乖乖巧巧的。又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就因為寫作業慢把人打成這樣,真不是一句 " 愛之深責之切 " 能解釋的。
要真像老師說的,隻打了五六下孩子就成這個樣子,這手下得多有重啊?
對于下重手的原因,老師這樣解釋:關鍵這孩子不使勁哭,又不躲,導緻我以為那闆子打不痛。
孩子當時就哭了,隻是 " 不使勁哭 " 也不躲,就以為闆子打在身上不痛?
有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小孩子對老師都是敬畏的,往往老師一句話,比家長念叨半天都管用。
老師當時 " 氣得我要死 "," 把她拉到辦公室,借了個按摩闆往屁股上就打 "。
連串操作一氣呵成,那臉色那氣勢?6 歲小女孩與其說不哭不躲,不如說是吓傻了吧,她敢哭敢躲嗎?
老師,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說到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理論,老師們都比家長更專業。
可為什麼有些老師,還會做出傷害孩子的事呢?
我要說的是,老師是可敬可愛的人,也是一種職業,注定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孩子,需要提升個人修養,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1
情緒的合理釋放與表達
有孩子的都知道,有時候小朋友是挺氣人的。
比如作業邊寫邊玩兒,半天寫不了幾個字,比如不聽課玩橡皮做小動作,再比如和别的孩子打打鬧鬧,老師看見了應不應該有情緒呢?
如果沒有情緒的話,說明要麼在壓抑自己,要麼就是漠不關心。
有情緒本身是正常的,可以刺激人們采取進一步的行動,修正不恰當的行為,不斷取得進步。
有情緒不可怕,重要的是怎樣釋放和表達。
這裡給大家一個小建議,就是說話多用 " 我 " 字開頭,少用 " 你 " 字開頭。
如果孩子寫作業磨蹭,你很生氣,可以說 " 我希望你寫完作業再玩兒,邊寫邊玩我很生氣 ",這就是在表達情緒。
如果用 " 你 " 字開頭呢," 你寫完作業再玩,這樣邊寫邊玩你可氣死我了!" 怎麼樣?妥妥的人身攻擊和指責,對不對?
孩子是脆弱的,需要從大人那裡獲得安全感,自然也會重視父母或老師的情緒。
成年人氣勢洶洶地指責,孩子會很害怕,隻想怎樣推卸責任或自保,哪裡還聽得進你的意見呢?
2
避免情緒化
什麼是情緒化呢?就是情緒過多一點小事都可能被觸怒,情緒波動很大。
就像上面的那位老師,一年級的孩子剛接觸正規學習,貪玩磨蹭不是很正常嗎?
哪能為了這點小事就氣得不行,把人打到住院呢?這就是情緒化。
情緒來了沒辦法自控,也不能正确釋放表達,給孩子帶來人身傷害,得不到家長諒解也是必然的。那麼怎樣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掌控情緒頭一步:覺察
生活中受到事件刺激就會引發情緒,這個情緒其實是大腦給我們的警示,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怎麼了?我現在的情緒是什麼?孩子寫作業磨蹭我很憤怒對嗎?
及時察覺情緒的異常,并分辨情緒的種類,可以延緩情緒的爆發,為下一步管理情緒赢得時間。
掌控情緒第二步:把持
很多人都說,在氣頭上控制自己真的太難了,我就是管不住自己。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有時候我們隻需要半分鐘把持,讓自己不要急于采取行動,就能避免許多麻煩甚至不幸。
感覺脾氣上來了,不妨閉上眼睛深呼吸,在心裡默數 10 個數字,再睜開眼你會發現:自己已經好多了,不再氣到不行,理智也回來了。
做錯事不可怕,
誠懇道歉也是一種善良
其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老師管教孩子也是負責任的表現。
就算用力過猛,隻要誠心誠意道歉,也會得到家長的諒解。
比起上完課夾起書本就走,幹一個月領一個月工資,我想大家還是喜歡對孩子嚴格要求的老師。
小女孩才 6 歲,傷得又是觸目驚心,任誰也是心疼的。可老師的聲明裡,有沒有對孩子的愛護和關心呢?
理由:寫作業慢
地點:拉到辦公室
工具:按摩闆,打完才發現釘齒
過程:孩子不使勁哭,也不躲,就以為闆子打身上不痛
結果:女寶住院一周,老師悔不當初 " 手賤啊,我已經被告了,即将接受應有的懲罰和輿論攻擊。"
作為老師,你隻擔心自己的前途與處境,對孩子卻連句問候都沒有,還把下重手的原因歸結為 " 孩子不使勁哭也不躲 "。合着都怨孩子不敢哭鬧,才讓你失手影響了個人前途呗?
我倒甯願你說:一時心急失手了,給孩子造成了傷害,誠懇向家長和孩子道歉,希望寶貝早日康複,也願意承擔相應的責任。
畢竟關心學習初心是好的,一時沖動也不是不可原諒的大錯。
比起孩子身體的疼痛和内心恐懼,老師遲來的歉意和關心,也是一種安慰和善良了,網友也不會不分是非亂攻擊人的,不是嗎?
本文内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