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 " 西式社保專家 " 聲稱:我們要進入發達國家,就要學習發達國家延遲退休的模式,延遲退休要向國際接軌!
有懂行的普通民衆反駁道(備注:這是學術讨論。這種聲音應該讓社保部門看到,目的是改進養老體系,讓政策更溫暖人心):怎麼不學習人家的勞動保護體系?怎麼不學習人家的工作與生活區分開來的職場文化?怎麼不學習人家的社保和福利體系?在沒有建立健全養老體系之前,為什麼超前學習延遲退休?他們舉例反駁三點:
(1)發達國家民衆也不願意接受延遲退休。其實,很多發達國家也是慢慢實行延遲退休的,前提是人家的社保和福利體系積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但也遭到了民衆的反對,也不是人人都歡迎延遲退休的。比如,法國在 2023 年春節期間舉行大罷工,反對政府推出的 " 從 62 歲延遲 2 年到 64 歲退休的計劃 "。
(2)發達國家的社保和福利體系積累多年。比如,法國的養老金體系建立于 1946 年,覆蓋 60% 的退休人口,已經運行了 77 年。我國的養老體系自 1995 年才建立個人養老賬戶,運行了 20 多年就有點入不敷出了。我們是不是真的應該做好了延遲退休的體系準備?希望社保部門考慮。
(3)發達國家的生活與工作區分的職場文化。發達國家的勞動保護體系經過多年的鬥争,已經比較健全,工會組織也非常厲害,員工的勞動權、休假權、福利權都能得到保障,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我們的職場文化是單向奉獻的文化,996 和 007,自己開店恨不能 24 小時營業,勞動強度和工作時長至少是歐美人的 2 倍,我們 60 歲等于他們 120 歲。
(4)發達國家的社會兜底措施相對較好。有的發達國家是藏富于民,至少人家的房子、教育等壓力比我們小。我們的房價、教育、醫療、養老等壓力山大。比如,M 國養老資産規模是 GDP 的 150%,我們是 GDP 的 10%。我們的養老待遇隻有機關事業人員比較好,1.3 億企業退休人員和 1.6 億農村老人養老金很低。養老體系建設應該先行于延遲退休。
懂行的網友弱弱地問一句:我們是否應該先學發達國家的社保和福利體系,再學習延遲退休體系?延遲退休從本質講是延長了 " 資本 " 收割勞動者價值的途徑,我們的特色體系為什麼要學 " 資本家 " 的做法。
【二】延遲退休對機關事業人員有 3 個好處。
(1)平台的優越感。退休之後就是老頭老太,在位時就是容光煥發。即使在婚戀市場上,機關事業人員也高人一等。有些機關事業人員退休之後,門前冷落鞍馬稀,心理落差就容易産生抑郁症。在職就是門庭若市、絡繹不絕,心理享受的價值也是無形收益。
(2)平台的價值感。有權有勢有地位,這就是男人的荷爾蒙、女人的玻尿酸。普通民衆對機關事業人員高看一等,利于社會資源辦事也方便,職位的價值遠遠大于工資本身。
(3)工齡的價值延伸。延遲退休五年,多領五年的高工資,退休金也相應提高;多發五年的職業年金,多發五年的住房公積金;這些加起來,裡裡外外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的天文數字。
【三】三類人員哭暈。
(1)私企員工。生活壓力山大,職場焦慮巨大,人到中年就面臨被裁員。不是他們不接受延遲退休,而是老闆不接受 60 歲的老員工。人到中年就面臨下崗危機,延遲退休到哪裡找工作呢?
(2)4050 人員。被人工智能、自動化、互聯網取代的普通崗位,大量 40 歲以上的女性和 50 歲以上的男性失去工作,再也無法就業,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連工作都找不到,延遲退休就是一場災難。
(3)靈活就業人員。沒有穩定的工作,自己養活自己,還要全額購買社保,經濟壓力巨大。延遲退休,讓他們多工作五年、多繳五年社保、少領五年養老金,還不知道能否活到回本的年齡?
【寫在最後】養老體系應該一視同仁。
2014 年之前,機關事業人員是不繳社保的,退休金有财政供養,是企退人員的 2 倍。2014 年實行機關事業人員養老保險體系改革,他們才開始繳養老保險,2014 年之前不繳社保的年限都視同繳費年限。機關事業人員不繳社保,也從社保基金的大池子裡拿錢。不交錢的人要吃大鍋裡的飯,一人還吃 2 碗。企退人員呼籲一視同仁。
PS:多多轉發,讓更多人看到,共同呼籲政策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