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 AI 買 PC,有必要嗎?
定焦(dingjiaoone)原創
作者 | 金玙璠
編輯 | 魏佳
2024 年,想買電腦的人們都發現,幾乎所有品牌都說自己有 AI 功能,還多了一個新名詞 AIPC。
是的,前有 AI 手機、AI 電視,現在,AI 故事終于講到了略顯沒落的 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
和很多 " 炒冷飯 " 的概念不同,AIPC 是一個去年下半年才開始吆喝的新概念。
很多人聽說 AIPC 這個詞,是因爲聯想、惠普等老牌 PC 廠商,華爲、榮耀等跨界廠商,都掏出了自家的 AIPC 産品。其實,AIPC 概念之所以在 2024 年出圈,還有一條暗線發揮了作用:英特爾、英偉達等芯片巨頭對消費級 CPU(中央處理器)芯片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增加了專門的 AI 算力,推着傳統 PC 向 AIPC 轉變。搭着這些芯片大廠的快車,市面上才出現了這麽多 AIPC 産品。
從 PC 産業的困局去看,2024 年被定義爲 AIPC 大規模出貨的元年,是芯片廠商和 PC 廠商的合謀。而從大模型的發展來看,将一部分算力下沉到端側,尤其是與用戶規模龐大的移動端設備結合,或許是一條降低算力成本、跑通 AI 變現模式的出路。
抛開 PC 廠商吆喝的賣點和枯燥的技術理論,我們需要搞明白:AIPC 和過去的 PC,到底有什麽不一樣?它能幫大模型解決降本和安全問題嗎?現階段,有沒有必要沖着 AI 去換一台定價一兩萬元的 AIPC?誰家的産品最有可能颠覆市場?
AIPC 和 PC,有什麽不一樣?
2024 年開年,AIPC 就成了流行詞。雖然 PC 廠商都在不遺餘力地吆喝各家 AIPC 産品的賣點,但 AIPC 是什麽,它和傳統的 PC 有什麽不一樣?可能很多人隻是停留在一些零星的了解上,而就連業界對它也沒有一個統一明确的定義。
目前不同廠商的 AIPC 産品的配置不同,不過,一個共識是,和傳統的 PC 相比,AIPC 必須配備專用的芯片或者 AI 模塊,才能支持本地化運行百億參數級别的大語言模型。
AIPC 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ersonal Computer 的簡稱,我們隻需要理解,AIPC 是具有 AI 功能的 PC。另外,還需要了解一個背景性信息:把大模型能力塞進個人電腦,讓它可以本地化部署大模型,既能解決目前大模型基本都在雲端運行的高成本問題,還讓人和 PC 的交互方式發生了變革。因此,各大 PC 廠商都不想錯過這輪東風,推出了一大波 AIPC 産品。
在廠商的宣傳裏,有 AI 加持的 PC,将成爲我們最主要的生産力工具,甚至颠覆整個 PC 行業。能實現的功能包括桌面端的智能化轉型,WPS、office 等軟件的智能輔助,基于個人知識庫實現多元知識圖譜構建,基于個人生物參數的個人健康模型、病理監控等等。
這些宏大叙事離我們還比較遙遠,如果購買了一台 AIPC,現在就能用上的 AI 功能有哪些?
其實,和市面上的 AI 應用沒有本質差别,不過,AIPC 的優勢是,能更定制化、更高效、更安全地實現這些 AI 功能。這正是目前 AIPC 的三大核心賣點。
圖源 / Unsplash
各家 PC 廠商宣傳的 AI 助手、智能助手、個人工作助理等,歸根到底主打的是第一個賣點,即 AIPC 能實現個性化的 AI 服務。
現在我們大多數人使用 AI 應用都需要上網,比如 ChatGPT、文心一言或者 KIMI,這些應用大部分都在雲端。
如果把大模型部署在本地,直接在 PC 上運行,并且和其他 PC 應用合作,比如,用 Word 時可以自動用 AI 潤色文字,開會時可以自動生成會議紀要,剪視頻時可以自動 AI 摳圖。即便是沒有聯網的狀态下,這些 AI 服務也照常運行,那麽,AI 助手就可以時刻分析使用者的習慣,針對性地提升和優化工作學習的效率。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PC 廠商 " 卷 " 的方向,已經不再是單純提供模型,而是根據個人使用者的使用場景,解決個性化的問題。
再來看 AIPC 産品的另外兩個賣點。
高性能,是指 AIPC 運行 AI 工具,如生成圖片、視頻等的效率更高,而且,還可以運行一些對性能要求比較高的專業 AI 軟件。
實現高性能有兩個前提,其一,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其二,AIPC 配備了 AI 專用的芯片或 AI 模塊。
大模型如果在本地化部署,不用聯網就能跑,那就避免了網絡傳輸可能出現的延時和不便。但大模型是怎麽進入到 AIPC 中呢?這其實是一個技術難題。
從聯想公布的技術路線來看,它是通過大模型壓縮技術,使模型體積足夠小,同時保持良好的性能,也就是說,通過大模型小型化,讓它在 PC 上運行,再搭載 AI 處理器,讓 AIPC 運行大模型,更高效地完成各種 AI 任務。
安全性就比較容易理解了。雲端大模型吃的是 " 百家飯 ",所有用戶的信息都 " 喂 " 給它,因此,數據的隐私和安全問題是很多公司和個人關注的重點。如果大模型部署在本地,就能規避一些風險。這也是 AIPC 相比普通電腦的一大優勢。畢竟普通電腦在網絡狀态不好時都沒法用一些 AI 工具,更别說斷網運行本地 AI 了。
芯片和 PC 大廠,搶奪 C 位
ChatGPT3 的誕生,宣告了 2023 年大模型元年的開始。從那之後,各行各業開始探索 AI 和大模型會如何改變科技界,尤其是如何讓大模型從雲端走向移動端,解決降本和安全的問題。
芯片廠商、PC 廠商在 AIPC 這個方向上不謀而合。2023 年下半年以來,它們一方搭台,給 AIPC 提供算力和能耗支持,另一方唱戲,馬不停蹄地推出 AIPC 産品,默契地把 PC 捧成個人擁抱 AI 的第一個入口。
要實現前面提到的那些區别于傳統 PC 的 AIPC 功能,有一個前提,CPU 要跟上,也就是在 CPU 中增加 AI 算力,以提升 AI 操作的處理效率和性能,并且降低功耗。
因此,先來看芯片廠商。英特爾、英偉達、AMD、高通都加入了 AIPC 芯片市場的軍備競賽。
「定焦」制圖
動作最快的是英特爾。它最早在去年 9 月提出了 AIPC 的概念,去年底,便推出了首個 AIPC 處理器,也就是代号 Meteor Lake 的新型酷睿 Ultra 處理器;今年又推出了多款酷睿第 14 代台式和移動端處理器。英特爾說,酷睿 Ultra 是它四十年來 PC 處理器的最大變革。
英特爾之所以這麽着急,是爲了發力被英偉達統治的 AI 芯片市場。有業内人士分析,目前的現狀是,運行本地化大模型,獨顯 GPU(圖形處理器)依然必不可少,而英偉達的 GPU 比較好用,提供的庫相對更全。
今年初,英偉達發布了三款 GPU。去年底,AMD 也已經推出 GPU 産品。還有消息稱,英偉達和 AMD,都在開發基于 Arm 架構的客戶端 PC 處理器,進一步向英特爾發起挑戰。
這背後是芯片廠商的一場暗戰。
要知道,筆記本電腦市場主流的 CPU 架構是 X86 和 Arm 兩種,而過去 20 年,由于微軟和英特爾的聯盟非常穩固,從市占率來看,一直是 X86 架構的天下,隻有蘋果的 MacBook 用的是 Arm 架構。
但現在,AI 對 PC 芯片的算力需求提高後,功耗問題更加突出,Arm 架構低功耗、長續航的優勢就被放大了,越來越多廠商加入 Arm PC 生态。
除了英偉達、AMD,高通去年 10 月推出了 Arm 架構的 PC 芯片,英偉達和聯發科在合作布局 Arm PC 處理器,而英特爾也在今年 2 月宣布與 Arm 合作。2024 年,Arm PC 生态要熱鬧起來了。
「定焦」制圖
在 PC 廠商中,自帶 AI 和操作系統兩大優勢的微軟是帶頭人。去年,它陸續把類似 ChatGPT 的 AI 工具等整合進全線産品;今年 3 月,發布了自家的 AIPC 産品,Surface Pro 10 商用版和 Surface Laptop 6 商用版。
微軟的 AIPC 最大的不同是,在 PC 統裏内置了 AI(Copilot),更像是把 Windows 和 ChatGPT 整合在一起,将 AI 助手集成到 PC 系統層級,理論上,能降低用戶使用操作系統的難度,還順便推廣了 Windows 11。
其他 PC 廠商自然不願多等,基本都靠接入别家 AI 芯片的方式,快速推出産品。
其中,聯想、華碩、惠普、宏碁、戴爾、華爲、榮耀、三星,都站到了英特爾的陣營裏,基于英特爾酷睿 Ultra 處理器,推出各自的 AIPC 産品。
英特爾還在發布會上直接用 Ultra 和老對手 AMD 的 Ryzen AI 進行對比。現在看來,英特爾更占優勢。不過,有消息稱,一些 2024 年新發布的 AIPC 産品,将搭載 AMD 處理器。
上述 PC 廠商中,出貨量第一的聯想,在 AIPC 上最爲積極。它是目前爲止發布 AIPC 産品最多的廠商,還嘗試定義下一個時代的 AIPC 究竟是什麽,建設 AIPC 生态。
相比之下,蘋果落地的速度慢了一步,今年 3 月初,才發布 AIPC 産品,并聲稱,這是 " 最佳的 AI 消費級筆記本 "。和其他終端廠商嵌入别家 AI 芯片不同,蘋果用的是自研的 M3 芯片。蘋果也因此被認爲是第一家完全具備 AI 能力的 PC 制造商。此外,蘋果還被曝出,将于今年 10 月推出自研的 M4 系列芯片,準備對整個 Mac 産品線進行全面改革。
AIPC,能拯救銷量嗎?
這一波 AIPC 浪潮,芯片大廠暗流湧動,PC 廠商則是明槍暗箭都有,兩大陣營之所以這麽賣力地争奪 AIPC 市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做顯卡生意的英偉達成了全球的寵兒,手機、家電乃至汽車都在争奪 AI 入口,而 PC 産業已經太久沒有新故事了。
PC 誕生以來,産品形态、交互方式和主要使用場景基本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爲數不多的小變化,或許就是 PC 在沿着更輕更薄更便捷的方向發展。
更要命的是,用戶換機周期已經拉長到 5 年,PC 出貨量一年比一年慘。2023 年被認爲是 PC 行業史上最糟糕的一年,全球 PC 市場全年出貨量 2.4 億台,同比下滑了 14.8%。
這倒逼廠商們争先加入 AIPC 争奪戰,希望搶到第一波 AI 換機用戶。
廠商如此賣力吆喝,那用戶買賬嗎?
從第三方數據看,AIPC 的出現的确拉動了市場,但效果有限。IDC 數據顯示,2024 年 Q1,全球 PC 出貨量同比增長 3%,結束了連續兩年的下滑趨勢,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
2023 年一季度全球 PC 出貨排名 來源 / IDC
但很難說這 3% 的增長和 AIPC 有直接關系,因爲今年一季度,PC 廠商明顯加快了上新速度。
AIPC 能不能拯救 PC 的銷量,還要回到用戶視角去看:現在的 AIPC 是真正的生産力,還是營銷噱頭?現階段,有沒有必要爲了 AI 性能換一台 AIPC?視頻博主二師兄 Stone 的結論是不建議。
在他看來,我們使用的 AIPC 應用大部分在雲端,隻要有一台能正常開網頁的電腦都可以用,和本地硬件沒有關系;還有一些是 AIGC 的本地應用,這裏面又分爲兩類,一類是對性能要求比較低的,例如 WPS AI,不需要非得是 AIPC,隻要安裝了 WPS 就可以用;另一類是對性能要求比較高的,典型代表是文生圖 AI 工具 Stable Diffusion,如果想更快出圖,至少要有一張英偉達的獨立顯卡,酷睿 Ultra 的效率也比較慢。因此,爲了 AI 去買 AIPC,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沒有太大必要。
兩位數碼愛好者均對「定焦」表示,實際體驗頭部廠商的 AIPC 産品後發現,現階段的 AIPC 隻能算是有 AI 功能加持的筆記本,和自己期待的 AIPC 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究其原因,在他們看來,國内外的 AIPC 産品都處于早期,産品和技術都還不夠成熟,不但成本高,落地也難。目前主流廠商的 AIPC 産品起售價,從 5000 元到 1.5 萬元不等,如果是高配版,價格能達到兩萬多元,這個價位對消費者或許也沒有太大吸引力。
當然,AIPC 打開市場的阻力不止這些。在前述業内人士看來,過去半年,各大廠商在 PC 硬件上打得不可開交,但其實除了硬件,AI 軟件的發展,也會是決定 AIPC 下一個階段發展的關鍵。
事實上,軟件生态決定了硬件能力在端側到底能發揮出多大的智能化能力。這裏面涉及到很多問題,比如,如何豐富端側生态的環境、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實現本地化内容與應用的深度融合等。總而言之,隻有軟件和硬件同步發展,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統,才能支撐 AIPC 更快落地。
不過,不少分析機構對未來的 AIPC 出貨态度比較樂觀,認爲 2024 是 AIPC 規模性出貨的元年,預測到 2027 年每 10 台出貨的 PC 中就有 6 台是 AIPC。
未來幾年,AIPC 的能力會提升,而在消費級、企業級市場的價格不會有太大波動。在消費級市場,價格依然在個人和家庭能接受的水平。例如,AI 筆記本電腦的平均單價在 5500 元 -6500 元之間,AI 台式電腦平均單價在 4000 元左右。
而在企業端,據 IDC 預測,AIPC 價格将穩中有漲。原因在于,AIPC 的性能提升後,能在戰略上推動企業智能化轉型,對企業有更高的價值。
近一年多的 AI 故事,更多來自于 OpenAI、谷歌這些巨頭的宏大叙事,現在故事的支線,終于講到了 PC,離我們普通人更近了一步。雖然真正的 AIPC 還沒來到,但可以确定的是,未來幾年,是 AI 改變整個人機交互的一個關鍵變革期,這個時間離我們不會太遠了。
* 題圖來源于 Unsplash。
關注并【星标⭐】「定焦」
第一時間收到精彩内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