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 月 18 日,中國公募單隻産品募集 2374 億,遠超發行限額的 150 億,創造曆史巅峰紀錄。
轉眼快三年過去了,火爆搶基場景早已沒了蹤影。2023 年,主動偏股型基金發行創下十年新低。此前瘋狂追熱的基民們站崗三年,套牢三年,徹底感受了一把什麽叫市場殘酷。
而建信基金以 494 億的成績,成爲了 2023 年中國基金公司總管理規模縮水最多的那個。
01
頂流過山車
2023 年,主動權益型基金虧損家數高達 4000 家,占比超 90%。業績中位數 -14.2%,甚至差過滬深 300 同期表現的 -11.4%。
看最終結果,200 家基金公司在股票上幫基民虧了近 5000 億。加上 2022 年,累虧将近 2 萬億。但基金公司們旱澇保收,撸走了基民們上千億的管理費、手續費。
2023 年,基金公司總管理規模縮水排名前三的是建信基金、交銀基金、工銀瑞信,金額分别爲 -494 億、-379 億、-352 億。
建信基金在管總規模 7280 億,位列全國第 13 名。刨除貨币、債券等類型,主動權益型基金最新規模 500 多億,一年縮水 180 多億,算是最慘的一類基金公司了。
給建信這 180 多億裏貢獻最大的,當屬旗下基金經理陶燦,他一人的産品在 2023 年就縮水将近 50 億。
早年間,從中科大畢業後,陶燦又考取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碩士。學成之後,于 2007 年加入建信基金,從最初多崗輪值後,便毅然選擇投身研究,逐步從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走上了基金經理的崗位。
2011 年開始管錢後,他心中便有一個堅定的高光夢想就是成爲百億基金經理。
最開始的幾年,他管理的基金産品不多,但規模不算小,最高有過 70 億。在 2016 年至 2020 年三季度期間,因多方因素,在管規模一度銳減至隻有區區幾億。
▲陶燦管理規模,來源:iFinD
從 2020 年四季度開始,陶燦掌舵的基金業績加速爆發,全年拿下翻倍回報,遠超同類經理 52% 以及滬深 300 指數 27% 的表現。亮瞎眼的業績,吸引了一大批基民。單單四季度,管理規模上了一個大大的台階,從 20 億直接飙升至 50 億。
第二年,陶燦管理的産品依然取得較好成績,拿下 44%,遠超同類經理的 9% 以及滬深 300 的 -5.2%。
業績爆火,基民更爲瘋狂。在管規模在當年四季度首次突破 100 億大關,成爲建信基金的扛把子。
2022 年,陶燦業績一落千丈,全年錄得 -23.7% 的戰績,遠差過對手。2023 年,陶燦依舊沒逃過巨額虧損魔咒,全年大虧 25%,比上一年還要差。而同類經理錄得 -11.6%,滬深 300 錄得 -11.3%。
滑鐵盧的糟糕戰績,基民們自然也是用腳投票。在去年三季度,陶燦在管規模滑落至 100 億以下,縮水了差不多 50 億之巨。
曾經的高光時刻轉瞬即逝,冰冷的現實不得不強顔面對。
02
滑鐵盧背後
陶燦曾說過,實力和運氣都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風沒來時,要錘煉實力甚至創造機會 " 等風來 "。風來時,要善于抓住風口、乘風而上。
長期關注新能源的他,在 2020 年接手建信新能源行業股票 A(代表作),幾乎 all in 新能源車、光伏的超級風口。重倉股包括大名鼎鼎的隆基、甯德、通威、恩捷、天賜、陽光電源等。
之後,重倉股略有調整,但依然在這兩個行業兜兜轉轉。到 2022 年末,重倉股依舊是那些老面孔。
不過,這一年,新能源行業已經發出預警信号,暗示了價格戰即将到來。
2020 年前後,有做設備的、有做家電制冷壓縮機的、有做溫度控制器的,乃至有做拖鞋的上市公司紛紛跨界進軍光伏,且在 2022 年陸續有一些産能釋放。
此舉印證了不管是矽料、矽片、電池片和組件的壁壘都不算高。不但光伏行業内玩家可以上下遊一體化滲透,行業外玩家拿着錢殺進去就可以做。
随着産能不斷釋放,價格戰終于還是在 2022 年底開打了。新能源車上下遊也一樣,産能過剩苗頭依稀可見。當年 12 月,動力電池累計裝車率已經大幅滑落至 54%,而過去兩年同期均有 70% 以上。
過剩預警信号已經發出,陶燦不爲所動,錯失尚佳止盈調倉機會。
那一年,新能源龍頭們業績炸裂。當時看不透未來形勢,或許還情有可原。
但翻過年頭,2023 年碳酸锂、锂電池、矽片、組件等價格持續雪崩式暴跌,發出再也明确不過的産能過剩信号。其中,碳酸锂從 2022 年底的 60 萬元 / 噸,在短短 4 個多月暴跌至 16 萬元 / 噸,跌幅高達 70% 以上。
▲碳酸锂 2401 合約走勢圖,來源:iFinD
如今,電池級碳酸锂已經跌至不足 9.6 萬元 / 噸。即便如此,锂價還有不小降價空間,因爲今年産能過剩是必然。
當前,新能源車行業自上而下處于去庫周期之中。截至去年 11 月底,新能源車下遊終端總庫存 40 萬輛,遠超過去幾年的均值。
動力電池累庫也非常明顯。去年前 11 月,锂電池社會庫存高達 322GWh,按照 11 月單月裝機量 45GWh 來測算,可以滿足整整 7 個月的裝機量需求。
另據 SMM,截至今年 1 月 4 日,碳酸锂周度庫存 69696 噸,連續累庫 2 個多月,回到去年 6 月底的絕對高位水平,而價格已經較 6 月底大幅回落了 20 萬元。價格暴跌,但沒有完成去庫反而累庫,那麽預示着還有不小降價空間。
▲來源:SMM
2023 年,新能源有太多太多減倉、調倉的逃命機會。但陶燦依舊 " 頭鐵 ",重倉拿着那些所謂的新能源成長龍頭。
到了 2024 年,行業底層增長邏輯變了。新能源經過過去幾年産能大幅擴張之後,已經由成長階段步入成熟階段,部分細分領域甚至已經進入衰退階段,其業績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将大打折扣。
陶燦作爲一名馳騁市場的老兵,面對如此深刻的邏輯變化,卻選擇按兵不動、死守死扛,出現巨額虧損。
然而,同樣深耕研究新能源的基金經理——崔宸龍卻能夠相對及時應對行業邏輯變化,及時調倉換股。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僅有三席新能源車、光伏,而其餘七席主要爲電力龍頭。其中,重倉股 TOP3 分别爲中國電力、華潤電力、華能國際電力股份,累計占倉位的 30% 左右。
最終,2023 年前海開源公共事業股票錄得 -13.7%,表現要遠遠好于建信新能源行業股票 A。要知道,崔宸龍從 2020 年才開始從研究員轉戰基金經理,接手 1300 萬元規模的迷你基金直接幹到了 200 億,并取得了該年雙料冠軍的閃耀戰績。
如今他的基金規模也有縮水,但總管理規模依舊高達 200 億元以上。
同一賽道,同頂一片天,基金經理們的悲歡并不相同。
03
躺賺不再有
2021 年 2 月之前的 5 年間,A 股市場風格由大盤成長主導。基金經理們傻瓜式買龍頭就能夠躺賺,實現名利大豐收。2020 年幾千萬年終獎的新聞還餘音繞梁。
或許是路徑依賴,過去三年基金經理們依舊超配大市值股票。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末,對 200 億大市值持股配置 84%,對 2000 億市值配置 30%,對 200 億以下的小票嗤之以鼻,低配 16%。
▲全部 A 股各市值區間持股超低配情況
來源:信達證券
物極必反是自然規律。後來,以滬深 300 爲首的基金重倉股迎來了曆史罕見的估值大回歸。以至于主動型基金業績表現連續兩年跑輸大盤,曆史罕見。
尤爲注意的是,本輪熊市下跌與過去幾輪熊市不一樣。過去四次大熊市,大盤跌多少,估值跌多少,基本面比較堅挺。而本輪中證全指跌 30% 左右,估值僅僅下跌 15%,可見 50% 的下跌源于業績基本面下滑。
▲ 5 輪熊市指數與估值跌幅
來源:不在此山中
可以預見的,未來股市演繹會比較複雜,投資賺錢難度顯著提升。這意味着基金經理們簡單粗暴押注某個或幾個賽道就大賺躺賺的時代紅利已經宣布結束。
更爲殘酷的是,基民對于基金經理們的信任度越發喪失,越來越青睐指數基金投資。2023 年發行幾乎全部貢獻來源于指數型基金,淨申購超過 4600 億份,而偏股型大幅贖回超 2600 億份。
未來,要想有超額收益,拼的是投研操盤硬實力了。現在,陶燦也好,崔宸龍也罷,基金經理這崗位或許多多少少有些燙手山芋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