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吧,《如懿傳》下架四年了,居然還能連環翻車。
事情還要從今年年初說起。
原本《如懿傳》就是靠着被吐槽收獲了不少長尾流量。
結果,其中某個吐槽視頻因用詞犀利,收看量高,被周迅團隊舉報了。
舉報後 B 站 up 主的更逆反了,制作了大量吐槽如懿傳的視頻。
眼看着監管不住,周迅那邊就拿老一套版權問題出來說事,讓版權所有方去投訴下架。
而這份侵權投訴,居然還是當事人周迅舉着身份證投訴的。
在沒有版權的情況下,大家隻好發布停更如懿傳的視頻。
但這波捂嘴,直接把周迅幾十年來積攢的路人緣,給全部毀了。
大家才發現,原來這劇從劇情到演員,全都值得瘋狂吐槽。
要是唠起吐槽,咱可就不困了啊。
首先來說舉着身份證删帖的周迅,和她所在的東申公司。
大家是不是發現周迅這些年的風評還挺好的?
那是因爲她們在把控輿論方面做的相當到位。
東申公司旗下藝人,但凡有點負面新聞冒頭,法務部一定會及時出手。
網友說,她們的戰績堪比南山必勝客和迪士尼法務部。
這些年大家很少能看到周迅等人在網上的負面瓜,但瓜不是沒有,是沒人敢爆。
再來說《如懿傳》人見人憎的緣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個劇從一開頭就錯了。
在劇本方面,被改得面目全非,原作者流潋紫也因爲參與編劇挨了罵。
原本劇情的本意是想體現封建王權下的 " 婚姻圍城 ",上演一出從年少情深,走到相看兩相厭的愛情悲劇。
但編劇團隊一頓操作猛如虎,直接改成了" 嬌妻大婆對渣男不離不棄 "的款式。
着實發人深省。
《如懿傳》開拍前,主演和主創們抱着" 拳打《甄嬛傳》,腳踢《延禧攻略》"的普信,揚言要創造一部《甄嬛傳 2.0》。
在宣傳時,它倒沒少蹭《甄嬛傳》熱度,一邊嫁接一邊粉飾,說自家的立意更高,可以當成藝術片來看。
藝術片嘛,周迅拿手好活。
于是對于繼後性格的設計,她作爲本劇的 " 最大咖 ",自然摻和了不少。
而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女主角如懿,必然不能參與到宮鬥當中(格局打開是屬實)。
估計是她把這些年自己的戀愛腦,對愛情的模樣投射到如懿上,認爲如懿應該是單純的,而不是心思深沉的,以至于卻忽視了整體的故事背景。
于是畫風越走越偏,最後和創作團隊一起,搞出了一堆不看邏輯、隻堆爛梗的劇情,讓這部劇成了不倫不類四不像。
你說如懿單純不争不搶,那 OK 沒問題。
但她這份人淡如菊,卻是雙标、冷漠、無能、蠢鈍如豬的。
大家看得心裏賊無語。
此外,其他的細節也挺毀觀感的。
最讓人無語的,估計就是周迅中年裝嫩這檔事。
網友銳評:對于《如懿傳》,細看是一種殘忍。
在《如懿傳》裏,周迅是大女主 · 人淡如菊 · 後宮第一體面 · 聰慧 · 腹有詩書 · 少年郎的青櫻 · 如懿,所以她連讀劇本都那麽可愛(裝的)。
當她被玫嫔拿鞭子抽時,她也仍像是一朵嬌花(裝的)。
被周迅改了劇本的如懿,是遙相顧(搖香菇)癫子大如,
是克扣嬷嬷工錢的摳逼主子,
還是清代大冰。
整個劇情的邏輯線混亂不明朗,如懿從樣貌到智商被無情碾壓,光是這兩點,就夠網友們嚼一段時間舌根了。
服化道、場景布置甚至台詞,一細看,更經不起推敲。
據說這部劇的旗頭很多是造型師在韓國東大門買的,滿滿的塑料感。
歐根紗式的窗簾布衣服,穿上去像是一次性床單。
還有 "皇後,來送孩子上學啊" 等不文不白的台詞,清代人是這樣說話的嗎?
甚至連海報,網友都扒到他們是抄襲《延禧攻略》的。
怎麽回事啊,不是說資方投資三億嗎?怎麽一股小縣城影視劇感撲面而來。
還記得當年《延禧攻略》和《如懿傳》是幾乎是同步播出的。
因爲《延禧攻略》節奏很快,等它順利播完,《如懿傳》的劇情節奏才開始起飛,口碑和熱度回暖。
總體來說,《如懿傳》的評分比《延禧攻略》要高。
可如今看來,不過是誰比誰更爛罷了。
而《如懿傳》受到更多的差評,不能不說這是一次人爲事故。
生産了垃圾,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大家吐槽吐槽,還能給你加點熱度。
可這麽多年過去,你生産了垃圾還試圖捂嘴,仗着自己 208 萬試圖教觀衆做人,觀衆的逆反心理自然會更大。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